![](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D/5C/41/5145663C2C32755DABB4940F695_41103F0A_4028D.jpg?e=.jpg)
双幻核16O是天体物理慢中子俘获过程中重要的中子吸收剂。理论研究表明,16O(n,γ)17O反应率的不确定性会大幅度地影响25倍太阳质量转动恒星的元素丰度。然而,由于实验上测量低能反应截面的困难,共振结构大多被淹没在背景噪声中,造成长久以来共振截面实验数据偏差较大的现状,而这正是评估反应率不确定性影响大质量恒星演化的关键因素。为此,该团队首次采用原创的协变密度泛函微观自洽理论,研究了17O的束缚态和共振态的能级结构,并结合其他理论模型,详细研究天体物理关心的低能区域(< 3 MeV,是目前实验可测能量范围的5倍)16O(n,γ)17O截面。与此同时,根据实验组今年初确认的质心系下入射能量在0.02 - 0.6 MeV区域内中子俘获截面的实验数据,该团队重新拟合最新实验数据。基于以上两条主线,该团队评估了核天体物理关心的,温度在0.01GK - 2GK间该反应率的不确定性,更新了当前大家广泛使用、缺少16O(n,γ)17O共振截面贡献的JINA REACLIB v2.0数据库中相应的反应率,并进一步模拟分析该反应对大质量恒星演化过程He核以及C壳层燃烧阶段的影响,从而阐明了弱s过程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澄清了由来已久的关于大质量恒星慢中子俘获演化过程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这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大力支持。
(审核:李广超)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