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唐晓青 Tang Xiaoqing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4



唐晓青(Tang Xiaoqing)

出生年月
1953年2月
籍贯
山东沂源

职称
教授
学历
工学博士

电话

办公室
新主楼A830

系别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
职务
原副校长

电子信箱
Tangxq@buaa.edu.cn
传真

学习经历

n1972.5-1975.12 北京航空学院制造工程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n1978.10-1981.1 北京航空学院制造工程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n1989.3-1992.1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n1975.12-1978.10北京航空学院制造工程系,教师
n1981.1-1995.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造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n1995.9-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n2000-20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研究领域

n先进制造技术
n数字化制造
n智能制造
n质量工程

荣誉及奖励

n2005年,“集成化质量管理系统平台与国防企业应用实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n2004年,“振兴军工制造业研究”,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
n2004年,“集成化质量管理系统平台与国防企业应用实施”,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n2004年,“飞机结构件基于PDM的CAD/CAPP/CAM/CAQ集成系统应用技术研究”,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n2014年,“支持航天型号异地研制模式的质量保证综合信息技术”,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n2002年,“国防科技轻武器柔性制造系统”,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n2009年,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年卓越推进者;

◆开授课程


◆教学及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工业工程、企业信息化、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企业应用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预先研究计划、国防基础研究计划等前沿性研究项目20余项,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10余项;与此同时,注重技术开发和企业应用,主持开发了“集成化质量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产品制造企业,承担企业应用项目4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向外国公司转让技术1项。上述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

发表主要论文与论著
[1] TANG Xiaoqing, CHEN Zhehan. Knowledge presentation based on multi-dimension model for measuring planning in digital manufacturing.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SEP 19 – 22, 2013.
[2] CHEN Zhehan, DU Fuzhou, TANG Xiaoqing. Research on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assisted alignment in aircraft assembly.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3, 26(6):1568-1576.
[3] TANG Xiaoqing, CHEN Zhehan.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for computer-aided measuring planning (CAMP) in digital manufacturing,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 454, p 56-65, 2015, Knowledge Discovery, 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 5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IC3K 2013,
[4] CHEN Zhehan, DU Fuzhou, TANG Xiaoqing. A framework of measurement assisted assembly for wing-fuselage alignment based on key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Research, v 10, n 2, p 107-128, 2015.
[5] CHEN Zhehan, DU Fuzhou, TANG Xiaoqing. Position & Orientation best-fitting based on deterministic theory during large scale assembly.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v 29, n 4, p 827-837, April 1, 2018
[6] 唐晓青, 王美清, 段桂江. 产品设计质量保证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11.
[7] 唐晓青,段桂江,杜福洲. 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获得的主要软件著作权
[1] 制造过程质量协同控制与改进系统,2014SR002948;
[2] 研制过程质量问题管理系统[简称:QQ-QPMS],2015SR053420;
[3] 质量数据整合与管理系统[简称:QQ-QDIMS],2015SR053413;
[4] BUAA-QTOOLS质量工具软件[简称:BUAA-QTOOLS],2015SR053418;
[5] BUAA-QFD质量分析软件[简称:BUAA-QFD],2015SR053415;
[6] 产品交付质量数据封装工具系统,2016SR331665;
[7] 关键质量特性溯源分析工具系统,2016SR331573;
[8] 基于资源整合的质量信息关联分析工具系统,2016SR331663;

◆学术与社会服务

n2018.1-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质量品牌发展分组委员;
n1999.1-今,国防科工局“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专家组成员;
n1995.1-今,原总装备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成员;
n1992.1-2010.12,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自动化领域”专题专家组成员;
n2003.1-今,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n1999.1-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期刊编委;
n1999.1-今,《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期刊编委;
n1999.1-今,《中国机械工程》期刊编委



相关话题/自动化 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