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观点]瞿林东:当代中国的重大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内涵、发展规律和现实诉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国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即日起,《中国民族报》与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共同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栏目,聚焦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结合各地区民族工作宝贵经验,展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以期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支撑。


本文选自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主旨发言,此次作为开栏专篇刊出。作者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后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很早的时候起,各族间就有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到了商、周之际,武王伐纣时,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参与其事(《尚书·牧誓》)。至晚,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诸华、诸夏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包括战争、会盟、通婚等等。《论语·子罕》篇有“子欲居九夷”的记载,表明孔子在民族问题上的见识。


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诸华、诸夏在融汇各族的基础上,为秦汉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华夏”一词,较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但春秋时期“华”与“夏”合称尚不普遍,“华夏”连称,当在秦汉以后。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巩固统一的措施,其后又有汉武帝倡导儒家文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到了南北朝时,人们称说“华夏”便习以为常了(参见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魏收《魏书》以及陈寿《三国志》裴注等)。


值得关注的是,自南北朝开始,隋唐以降,把“华夏”称作“中华”,是一个新的变化。唐太宗有一句名言:“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十一年)唐代大史学家杜佑从地理条件的不同和文化发展条件的差异,指出 “古之中华犹如今之夷狄”,可谓当时最进步的民族观。宋人有“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的说法,把“中华”和“大国”联系在一起(《宋史·安焘传》),也是一个新的观念。元、明两代,“中华”一词已写在皇家祭祀的乐章之中,如,“天扶昌运,混一中华”(《元史·礼乐三》),“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明史·乐三》),这显然是把“中华”和皇朝联系起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可以认为,秦汉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两次大规模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在吸收其他民族一些成分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的觉醒


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及此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正是在这种反抗斗争中,“中华”作为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意识,逐步觉醒起来。尽管这种觉醒在早期阶段还处于自在的状态,但已表现出观念上、认识上的变化。


一是以往所谓“夷”,多是与“华”或“夏”相对应的国内民族而言,而鸦片战争后所谓“夷”,多指外国侵略者而言,如魏源所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梁廷枬著《夷氛闻纪》、魏源著《夷艘入寇记》、曹晟著《夷患备尝记》等。


二是与这种称谓相表里的,是一些有忧患意识的士大夫起而致力于边疆史地的研究,如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姚莹的《康輶纪行》、何秋涛的《朔方备乘》等。姚莹在《康輶纪行·自序》中写道:“莹自嘉庆中每闻外夷桀骜,窃深忧愤,颇留心兹事,尝考其大略,著论于《识小录》矣。”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历史形势,也反映出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学人的深刻思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先后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及无视中国权益的《巴黎和约》,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增强了反抗侵略的决心和民族共同体意识。1902年,梁启超在文章中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学界和政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人们把古已有之的“中华”和“民族”一词结合起来,进而对“中华民族”作了种种解释,一时成为热议。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一文,提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准确的含义。近来有****认为,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一文的发表,可以视为中华民族实现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鲜明标志。这是有道理的。所谓“自觉”,即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


1919年8月,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题为《民众的大联合》文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16年后,即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他还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中华民族”一节中这样写道:“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在当时,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好的概括。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中华民族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条件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深化,作了充分的准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195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有这样的表述:“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了关于汉族、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关系,他强调指出:“不要以为只是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很大地帮助了汉族。”“所以,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把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放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上作出的判断,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表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以此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这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国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的历史内涵。从诸华、诸夏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从中华到中华民族,贯穿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认识这一发展过程,是认识中华民族的基本要求。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揭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行为是意识的表现,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国家如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日千里的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中华民族充满信心奋力实现伟大复兴目标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铸牢”这一关键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走向自觉,并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洗礼,根植于广袤的中华大地。


“铸牢”,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使这一共同体意识既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又凸显出鲜明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我们有责任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铸牢”,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是民族长久之计,国家长久之计,一代人应尽到一代人应有的责任。


“铸牢”,需要创造性地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学术工作、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者都有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只要“铸牢”落到实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指导当前各项事业的一条主线,要深刻认识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21-06/22/node_6.htm




相关话题/民族 历史 工作 少数民族 交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成果]北师大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学术新作迭出,科研氛围浓厚
    历史学院立足一流学科发展,高度重视教师学术水平发展,积极推进教师科研成果的产出。近期,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教师学术新作迭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3月,历史学院蒋重跃教授的新作《道的生成与本体化——论古代中国的本体思想》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以道的生成属性和本体化发展为主题,较为系统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论坛]“俄罗斯学视角下的个体生命与全人类命运”国际工作坊举办
    5月15日,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俄罗斯学视角下的个体生命与全人类命运”国际工作坊举办。俄罗斯联邦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安·伊·杰尼索夫、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应邀为开幕式做视频致辞,外文学院党委书记、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刘娟教授主持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俄罗斯联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预告]05.15 俄罗斯学国际工作坊:俄罗斯学视角下的个体生命与全人类命运
    时间:2021年5月15日(周六)14:00会议平台:ZOOM(会议号:69749548175;密码:123456)内容简介: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凝聚权威学术力量,为国家提供关于俄罗斯及周边区域的研究服务,不断推进俄罗斯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肆虐全球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预告]04.27 讲座:工作与大学教育的未来
    主题:工作与大学教育的未来(TheFutureofWorkandUniversityEducation)讲座时间:4月27日(星期二)14:30-16:00主讲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梁慧思教授(ProfSusannaLeong)嘉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汪明教授语言:英文(问答环节:中英文)Z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观点]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纵览全球减贫史,因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思想道德观念演化的影响,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贫困的内涵及其成因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因而在减贫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背景的减贫举措与制度安排,成为推动全球减贫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预告]04.25 “‘打工人’:身份认同与历史嬗变”文化沙龙
    时间:2021年4月25日(周日)8:30—12:30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651330540)主题:“‘打工人’:身份认同与历史嬗变”文化沙龙主办单位: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论坛内容介绍:2020年以来,“打工人”一词风靡中国。它以略带戏谑、自嘲的方式表达着一种新的身份认同。自五四时期喊出“劳工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通知]关于申报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的通知
    各学部院系级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学校党委决定在2021年度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中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荣誉]历史学院张越教授的论文《范文澜与“汉民族形成问题争论”》荣获“《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度好文章”
    3月22日,首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好文章评选结果揭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越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20年第7期的论文《范文澜与“汉民族形成问题争论”》荣获“《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度好文章”。《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度好文章评选活动自2020年12月底正式启动,评选范围为20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论坛]“News Today”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球论坛第十五场举行
    12月20日,“NewsToday”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球论坛第十五场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历史学院主办,“形势与政策”小组承办。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隋璐璐,历史学院院长张皓、党委副书记赵云慧,历史学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代表,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预告]12.20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News Today”环球论坛第十五场
    时间:2020年12月20日(周日)19:30地点:电子楼阶梯教室主题:1、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昔日强国”的民族悲情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命运与共同挑战3、水终易起洋风浪——小议RCEP的八年长跑4、边界、碰撞、博弈——纳卡地区冲突的背后点评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