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庆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8

杨庆生联系方式:qsyang@bjut.edu.cn, (O)

杨庆生,男,河北省人。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责任教授,北京市精品课程《工程力学》主讲教授。
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复合材料学报编委,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会员。
199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德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担任长期访问。承担多项研究项目,出版专著(教材)9部,学术论文200多篇。
研究领域
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
复合材料的宏、细观力学
多尺度计算力学方法与应用
智能与生物材料的多场耦合性能
已完成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复合材料界面与损伤的微结构与非线性性能关系的研究”
[2]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的一级子课题“典型材料与微结构的强韧化力学原理”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基础”和“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
[4]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基坑数据管理系统”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澳国际合作项目“用逆方法识别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软组织多物理耦合性能的基础研究”
[7]北京市优秀人才专项资助“智能与生物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8]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用均匀化和MFE法研究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多物理耦合性能”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导电聚合物的热-电-化-力学性能研究”
[10]北京教育委员会“纤维复合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系统”
[11]北京奥运项目“国家体育场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温度控制”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热-湿-力学耦合行为和器件设计原理”
[13]国防预研项目:“新一代空天运载器结构性能分析”
[1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变量控制的智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状记忆凝胶相变-扩散-应力耦合大变形本构关系及其实验验证与数值实现”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胶质材料的电学-化学-力学耦合理论与应用”[3]科技支撑计划:“重要地区地震预测的次声点阵技术研究及监测系统研制”
硕士生招生
专业:力学(含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研究方向: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
博士生招生
专业:力学(含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研究方向: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

近几年招生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都能在国际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一部分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攻读博士生、有一部分在北京的研究单位或工程部门就业。多名博士研究生在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学术专著(截止到2012年)
[1]杨庆生,郑代华,高等计算力学,科学出版社,2009.
[2]Qin Qinghua, Yang Qingsheng, Micro-Macro Theory on Multifield Coupling Behavior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Springer, 2008.
[3]杨庆生,现代计算固体力学,科学出版社,2007。
[4]秦庆华,杨庆生,非均匀材料多场耦合行为的宏细观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叶红玲,杨庆生(译著),结构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杨庆生,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代表性国际期刊论文(2009年到2011年)
[1]Xia Liu, Xiao-Qiao He, Qing-Sheng Yang, Yiu-Wing Mai, Overall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R-CNT/polymer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1,42: 2123-2129
[2]X Liu, Q-S Yang, X-Q He and Y-W Mai, Molecular mechanics modeling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super carbon nanotube networks, Nanotechnology, 2011, 22: 475701
[3]Qiang Zhang, Qing-Sheng Yang,Recent Advance on Constitutive Models of thermal-sensitive Shape Memory Polymer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2, 123(3): 1502-1508
[4]Lianhua MaBernard F. RolfeQingsheng Yang,Chunhui Yang, The Configuration Evolution and Macroscopic Elasticity of Fluid-filled Closed Cell Composites: Micromechanics and Multiscale Homogenization Modelling, CMES—Computer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1, 1982(1): 1-28
[5]Yang Q.S., Qin Q.H., Ma L.H., et al,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for coupled thermo-electro-chemo-mechanical media,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0,42(2): 148-156
[6]Yang Q.S, Liu B.S, Meng L.T.,A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and Numerical Procedure forChemo-MechanicalCoupling Behavior of Hydrogel,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2009, 12(1):39-55
[7]Lei Jun, Yang Qingsheng, 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 Cracks and Inclusions by TDBEM,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69: 1279-1285












全家福
相关话题/博士 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