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克

北京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8-31




刘克个人简介:
刘克,男,197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北京市第六批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海聚工程)青年类项目入选者。
1996年7月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师从衣茂斌教授,开展应用于半导体激光高速电光采样仪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宽带360°模拟移相器的研制,1999年7月获得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同年8月至2001年10月应聘于北京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光传输部任硬件研发工程师,负责16×2.5Gbps点对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光电转换单元的设计、实现及测试。2005年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集成光学工学博士学位,主攻掺铒玻璃光波导放大器和光通信用稀土掺杂玻璃材料的研究,期间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研究员合作完成863计划项目“掺铒玻璃光波导放大器(EDWA)关键技术”的研究。2006年3月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夏洛特分校光电子和光通信研究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师从被誉为超晶格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朱兆祥(RaphaelTsu)教授,开展嵌入CdSe/ZnS核壳量子点的有源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研究。2008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电气工程系任职副研究员,开展了硅基光子晶体器件和GaInAsP/InP有源光子集成回路滤波器芯片的研究工作。2011年年底回国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光电子技术实验室任教。
一、代表性科研成果
首次用聚焦的质子束直写(Protonbeamwriting)方法成功地制作掺铒玻璃光波导放大器,2004年3月出版的LaserFocusWorld杂志在NewsBreaks专栏评价了此项研究的创新性;首次用辅助电场退火(Field-assistedannealing)方法制作掩埋型离子交换通道光波导,该项成果已发表美国专利US-20060260364-A1;首次发现嵌入到三维光子晶体的半导体核壳量子点光致发光谱的峰值波长的偏移特性并阐明其机理,相应发表于2007年7月第38卷MicroelectronicsJournal的文章“InteractionofCdSe/ZnSquantumdots:amongthemselvesandwithmatrices”,被ScienceDirect评为当年7月至9月前25名最热门文章中的第15位;对于光子晶体器件方面的研究,2010年2月第4卷NaturePhotonics以新闻强调的方式评价了硅基热光可调光子晶体透镜的新颖性。
截止目前在有源/无源光波导器件、用于光放大器的稀土掺杂的玻璃材料、硅基光子晶体器件、嵌入半导体量子点的有源光子晶体薄膜材料、GaInAsP/InP基微波有源光子滤波器和单片微波移相器件等课题方面共发表科研论文47篇,其中28篇被SCI检索,他引共216次;ISIWebofKnowledge计算h-index目前为10;39篇被EI检索;第一作者的论文共有21篇;是IEEEPhotonicTechnologyLetters、OpticsCommunications和OpticalandQuantumElectronics等国际杂志的固定审稿人。
二、教育经历
  • 1992-1996,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学士
  • 1996-1999,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
  • 2002-2005,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
三、研究工作经历
  • 1999-2001,北京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光传输部,硬件研发工程师
  • 2006-2008,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夏洛特分校,光电子和光通信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 2008-2011,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电气工程系,副研究员
  • 2011-至今,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
  • 四、代表性论文:
    1.D.L.MacFarlane,M.P.Christensen,K.Liu,T.P.LaFaveJr.,G.A.Evans,N.Sultana,T.W.Kim,J.Y.Kim,J.Kirk,N.Huntoon,AndyStark,M.Dabkowski,L.R.Hunt,andV.Ramakrishna,“Four-portnanophotonicfrustratedtotalinternalreflectioncoupler”,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Vol.24,Issue1,pp.58-60,Jan.2012.
    2.A.ElNagdi,K.Liu,T.P.LaFaveJr.,L.R.Hunt,V.Ramakrishna,M.Dabkowski,D.L.MacFarlane,andM.P.Christensen,“ActiveintegratedfiltersforRF-photonicchannelizers”,Sensors,Vol.11,pp.1297-1320,Jan.2011.
    3.Y.H.Cui,K.Liu,D.L.MacFarlane,andJ.B.Lee,“Thermo-opticallytunablesiliconphotoniccrystallightmodulator”,OpticsLetters,Vol.35,No.21,pp.3613-3615,Nov.2010.
    4.Y.H.Cui,K.Liu,S.Foland,K.H.Choi,M.Tinker,D.L.MacFarlane,andJ.B.Lee,“Silicon-basedthermo-opticallytunablephotoniccrystalsuperlens”,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Vol.22,Issue1,pp.21-23,Jan.2010.
    5.K.Liu,T.A.Schmedake,andR.Tsu,“Experimentaldeterminationofthebandstructureofphotoniccrystalsofcolloidalsilicaspheres”,PhysicsLettersA,Vol.373,Issue21,pp.1885-1890,May2009.
    6.K.Liu,T.A.Schmedake,andR.Tsu,“Acomparativestudyofcolloidalsilicaspheres:photoniccrystalsversusBragg’slaw”,PhysicsLettersA,Vol.372,Issue24,pp.4517-4520,Jun.2008.
    7.K.Liu,T.A.Schmedake,K.Daneshvar,andR.Tsu,“InteractionofCdSe/ZnSquantumdots:amongthemselvesandwithmatrices”,MicroelectronicsJournal,Vol.38,Issue6-7,pp.700-705,Jul.2007.
    8.K.LiuandE.Y.B.Pun,“ModelingandexperimentsofpackagedEr3-Yb3co-dopedglasswaveguideamplifiers”,OpticsCommunications,Vol.273,Issue2,pp.413-420,May2007.
    9.K.Liu,E.Y.B.Pun,T.C.Sum,A.A.Bettiol,J.A.vanKan,andF.Watt,“Erbium-dopedwaveguideamplifiersfabricatedusingfocusedprotonbeamwriting”,AppliedPhysicsLetters,Vol.84,pp.684-686,Feb.2004.
    10.K.LiuandE.Y.B.Pun,“K-Naion-exchangedwaveguidesinEr3-Yb3co-dopedphosphateglassesusingfield-assistedannealing”,AppliedOptics,Vol.43,pp.3179-3184,May2004.五、联系方式
    数理楼办公室1312
    Email:liukeatbjut.edu.cn
    Tel:010-67391896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邮编:100124
    相关话题/电子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