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历史唯物主义考试大纲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11

  绪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第一章 人和自然

  第一节 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自然概念的层次性及自然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人掌握自然的实践方式人掌握自然的理论认识方式人掌握自然的实践精神方式人掌握自然的价值方式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共同进化

  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征

  第二章 人和社会

  第一节 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统一

  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二节 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的客体

  第三节 环境创造人和人创造环境

  人与环境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人与环境的双向运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第四节 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交往形式和交往类型交往的社会作用

  第三章 实践——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基础

  第一节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概念的规定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和实践基础

  人与自然关系社会性的基本含义和内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社会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社会性

  第四章 社会的物质生产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生产力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概念的多义性、从多义到一义的转变

  第四节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第五章 人类自身生产

  第一节 人类自身生产的内涵、结构和特点

  人类自身生产的内涵人类自身生产的结构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自身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影响人类自身生产作用的性质

  第三节 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规律

  人类自身生产适度人口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类自身生产

  第六章 社会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精神生产的含义、本质和特征

  精神生产的含义和本质精神生产的内容和范围精神生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精神生产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精神生产的要素精神生产的社会结构精神生产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和发展规律

  精神生产的社会功能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精神生产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 社会生产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整体结构

  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人类自身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第二节 三种生产统一的基础和整体功能

  三种生产统一的基础三种生产的整体功能

  第八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一节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第九章 人群共同体的历史形式

  第一节 家庭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氏族与部落

  氏族和部落的性质与特征氏族和部落的发展与消亡

  第三节 民族

  民族问题的实质和意义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章 阶级和国家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起源阶级的实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特征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的必由之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自行消亡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第四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诸种形式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第五节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社会意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二章 需要与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需要的内涵、特征与结构

  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人的需要的主要特征人的需要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利益的内涵、结构和利益分析法

  利益的内涵和特征利益的结构利益分析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三节 需要与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与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因需要与利益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第十三章 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分工的本质和结构

  分工的本质分工的结构

  第二节 分工的起源和历史形态

  分工的起源分工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分工的社会作用

  分工与生产力分工与生产关系分工与阶级划分分工与上层建筑分工与人自身的发展

  分工与社会发展动力

  第四节 分工发展的未来趋势

  消灭自发分工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半自觉分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觉分工

  第十四章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革命的形式和道路

  第二节 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第十五章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第三节 科学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途径

  自然科学物化为生产工具科学变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自然科学物化为劳动对象科学可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第四节 新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标志世界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向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第五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技进步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三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第十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孕育和提出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各种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一致性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特殊性社会的运筹性因素和自我调节功能

  第十八章 社会形态的划分

  第一节 经济社会形态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三形态划分法与五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第二节 技术社会形态和信息社会

  技术社会形态的含义提出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意义对国外学者信息社会理论的评价

  第十九章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第一节 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

  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社会规律是人类活动的规律

  第二节 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克服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两种倾向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合力论”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

  第二十章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一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

  第二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

  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特点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典型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转变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社会形态的复杂性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历史时代的划分及其意义历史发展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要防止两种片面性

  第二十一章 人与人道主义

  第一节 人道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兴起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理论的形成德国古典哲学对人道主义的发展中国人道思想的特殊性

  第二节 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人的本质人的现实性人的社会性

  第三节 人的异化

  异化概念的含义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唯物史观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使用

  第二十二章 人的价值和人生观

  第一节 人的价值

  价值的一般本质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的阶级性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第二十三章 社会进步及人的解放

  第一节 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社会进步是曲折、反复的过程社会进步的标准

  第二节 人的自由

  人的自由和意志自由的实质自由与必然、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的辩证统一

  阶级社会中自由的阶级性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共产主义是过历史过程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第二十四章 历史认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第一节 历史认识论的含义

  什么是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与社会认识论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认识论是唯物吏观在当代的重要生长点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沦的关系历史认识论成为唯物史观重要生长点的原因

  第二十五章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历史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第一节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焦点

  认识的客观性的含义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家研究的中心问题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凸现的原因

  第二节 学术界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几种观点

  否定历史认识具有客观性的观点主张历史认识具有客观性的观点在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

  第三节 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实质

  历史思维的本性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能动的反映论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第二十六章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第一节 认识的主体性及其构成要素

  认识主体性的含义及其实质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学家的认知主体性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历史学家形象思维的主体性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历史学家抽象思维的主体性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第三节 价值评价系统的主体性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价值评价系统在历史认识中的作用价值评价系统与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关系

  第四节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历史观在历史认识中的作用历史观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关系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