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金标副校长接见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
计金标校长对杨晓春副主任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向来宾介绍了二外国际化发展概况。计校长指出,二外现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170所高校、教育机构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接收约1500名留学生学习中文、旅游、文化等专业。二外每年派出超过600名学生赴境外高校交流实习。近些年,二外在接待外国政要、高级别来访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如承办中联部主办的“万寿讲堂”,接待拉脱维亚总统、塞尔维亚总统、爱沙尼亚总统、匈牙利总理,主办十国大使和外交官齐聚二外参加白俄罗斯著名诗人雕像揭幕仪式等大型活动。
杨晓春副主任对计金标校长的欢迎和介绍表示感谢。他向在座二外代表介绍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建立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中国与国际各国的人文交流沟通机制,承担各类机制的具体实施以及相关领域的培训和合作,搭建各类平台促进国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与国外相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以民间人文外交的方式增进中国与他国的了解和互信。

计金标校长表示,受到疫情的影响,这两年国内高校面临着如何继续开展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交流工作,如何用好国际资源不断强大自身这一难题,希望与中心在此方面多沟通交流,联合双方资源,共同发展进步。杨晓春副主任对此表示赞同和欢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大项目与活动处处长唐云、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孔子学院管理处)副处长金成、原宇一同参加了会见。
会谈结束后,杨晓春副主任做了题为《加强人文交流·深化对外开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 “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郑承军副校长主持,各单位外事工作小组组长和外事工作分管负责人、职能部门外事工作负责人、高精尖学科带头人、中欧艺术教育联盟理事等参加了讲座。

杨晓春副主任做专题讲座
杨晓春副主任从人文交流的内涵理解和发展历程入手,详细阐述了加强和改进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教育对外开放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发挥的先导性、基础性、持久性作用;最后分享了他在工作中的思考,对如何秉承人文交流理念提高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水平给出了建议,并在互动交流环节详细解答了提出的问题。本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赢得了参加讲座嘉宾的热烈掌声。
郑承军副校长指出,此次讲座为二外国际化视野的开拓和国际交往中的人文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际化能力提升”系列讲座始终围绕国际化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服务二外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服务二外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最后,郑承军副校长对外事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即抓组织力提升、抓关键指标、抓长效化发展,凝心聚力,积极优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