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金标校长在“开学第一课”课上
计金标校长回顾了同学们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寒假生活。因为疫情留校的49名留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我在北京过大年”系列活动,“一对一”结对子走进中国学生家中,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切实感受了一把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外,学校派往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委员会的首批22名赛事实习生响应政策就地过年,他们在寒冷的冬日,披星戴月、不畏艰苦,积极投身于冬奥会筹办工作之中,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服务冬奥,展现着二外学子的风采。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参与到了社区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二外学子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

“开学第一课”现场
计校长敦促同学们,要尽快走出假期“悠然”状态,提起干劲儿,以良好的精气神迎接新学期,迅速开启“奋进”模式,做好大展拳脚的充分准备。同时,他表示,全校教师期待同学们返回校园,并在为此竭尽全力做好准备工作。为了继续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方案。
第一,学校紧跟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积极落实新文科理念,投入大量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新出台的《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对我校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度优化。新版培养方案进一步打破了院系、学科间的壁垒,推进专业课程向全校开放,实行“外语类专业与非外语类专业”双轨培养,保证各专业同学们的复语、复合发展。校长鼓励同学们要肯下功夫,充分把握机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真正成为“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学校大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为同学们创造复合学习的条件。计校长指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催化教育求变,催生了新的教学实践,重构了教学环境与方式,加速了智慧教育体系化。学校通过大规模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扩大跨专业复合受益率和选课率,使各种复合交叉学习成为可能。过去一年,学校将在线课程建设作为“新基建”工程予以重点投入,立项建设标准慕课95门,较上一年立项数量翻了三番。截至目前,我校累计立项建设各类在线课程230门,其中标准慕课达到了150门。很多老师利用寒假假期,主动留在学校进行课程录制,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从中获益。
第三,学校持续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同学们提供“高段位”学习体验。为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一直努力探索,积极利用我校已建成的在线课程资源或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这些混合式课程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引导同学们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身处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在认真聆听“开学第一课”
计校长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老师们正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的保障服务工作,确保同学们能够如期开课、顺利返校。同时,为了保障每位师生的身心健康,校长向同学们叮嘱了返校前、返校途中和返校后的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项。返校前,要按照返校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减少外出,避免旅行,合理安排饮食,调适身心。返校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应坚持全程佩戴口罩。返校后,注意“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宿舍“常通风”;同时,按照国家规定,京外返校的同学要做好14天健康监测。
最后,校长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他和同学们“律己、博览、强身”的约定,不仅要拼智力、拼心力,还要拼体力,鼓励大家在防护得当的情况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操场和户外运动中“燃烧卡路里”,在挥洒汗水中感受青春活力,激发生活动力。他寄语全体同学,“春风始暖,草木初发;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愿各位同学,所盼皆如愿,所求皆可期。新的一年,在拼搏奋斗中逐梦征程,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喜悦!”
同学们在观看“开学第一课”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亚洲学院朝鲜语专业本科生贾煜说:“云开学,云相聚,开学第一课却仍倍感温暖。校长作为我们的‘大家长’,不仅亲切地提醒我们要注意防护,也提出了对我们新学期的新展望,给予我们关心和支持。新学期,我们一定会开启新的篇章!”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梅凯说:“计校长肯定了我们在过去一学期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坚持‘奋进学习,以学报国’的初心,为我们在抗疫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点赞,作为二外学子,我感到非常自豪。计校长还强调了当前疫情防控仍然是主要任务,做了返校前、返校途中还有返校后的叮嘱,我们一定会一起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二外。新学期,我们必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焕发青春活力。”贯培学院新闻专业张景茜说:“开学第一课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学校着力培育的人才方向,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创造更好的复合型学习的条件,我们绝不能懈怠,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上课的机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