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津冀影视基地联动发展路径探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年 11 月出版。 2. 十七年工农兵叙事缝隙中的“小生”想象——冯喆的明星身份与男性气质研究,《电影新作》 (中文核心期刊)2019 年第 1 期。 3. 《美国甜心》:女性青春的超类型、作者化书写,《当代电影》(CSSCI)2018 年第 10 期。 4. 知识分子的儒雅化与浪漫化银幕呈现:1979-1989,《电影文学》(中文核心期刊)2018 年第 18 期。 5. 现实书写的两重天——1958-1960 年间北京电影制片厂现实题材影片创作分析,《当代电影》 (CSSCI)2015 年第 10 期。 6. 超越“脸谱化”——李纬的“十七年”反派表演探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CSSCI)2014 年第 4 期。 7. 银幕内外的“农村娃的英雄传”——建国初期的“兵”表演及男性气质研究,《当代电影》(CSSCI 2013 年第 10 期。 8. 苏联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初建,《电影新作》(中文核心期刊)2013 年第 6 期。 9.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北京呈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 年第 2 期。该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 年第 9 期全文转载。 10. 专著《银幕内外的男性气质建构(1979-1989)》,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年 7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