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统筹,覆盖教学过程全
开展网络授课以来,新媒体学院坚持“梳理-摸排-实施-监控-管理-服务”的工作思路,全院上下同心协力,以“保稳定、求质量”的要求推进网络教学工作。开课前一周,组织教师提前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对45门课程任课老师的授课方案进行梳理;对全体学生的上课条件进行摸排;引导并帮助教师提前制定网络授课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以班主任或学院督导老师为责任人,采取班主任老师与班级“一对一”的形式,对所在班级学生的所有专业课程进行网络课程教学情况的监控,并填报网络教学查课记录表,形成周报制度。
二、教师投入,网络教学方法新
因材施教,用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氛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王斐,充分考虑到网络教学不能与学生面对面的局限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授课前精心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速课,甚至包括网络段子、小游戏,授课过程中也多使用网络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互动氛围。

学生李佩凝的作品《疫情日刊报》(左);学生钟梦婷的动图作品《思绪》(右)
润物无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人文思考。数艺专业教师隋涌在《文字设计基础》课程中,在文字设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勤洗手、多通风”为主题设计字体。

隋涌进行网络授课(左);学生作业(右)
数艺专业教师闫晗,在《设计心理学》的授课过程中基于当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新冠疫情,以抗击疫情、众志成城为作品主题,通过布置课堂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设计心理学专业知识,思考疫情当前的青春担当和社会责任,进而设计出相应的海报作品,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

《医生》,作者:孙立凯、赵小刚、刘庆斌(左);《雷神、火神》,作者:孙艺嘉、雷乌雅彤(右)
摄影专业教师姜牧在《剧本写作》课程中精心准备、全心投入,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针对空巢老人的人文关怀以及全国抗疫进行思考,并基于相应主题布置课堂作业。

姜牧进行网络授课(左);学生作业(右)
三、学生满意,网络教学效果好
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2018级数艺专业学生李涵琇说:“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正与我们新媒体专业密不可分。如果有人问我:‘你上网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它使我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2017级的张坤同学说:“通过网络授课,自己的学习方式真的改变了很多,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019级的郑伊静同学说:“这是自线上开学以来的第三周,也是我们第六次上写作课。开课前我很担忧理科出身的我能不能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学好这门专业课,但事实证明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
新媒体学院在开学第三周通过“北印青梅”微信公众号、以匿名且自愿的方式,对全院一到三年级学生进行了“网络教学质量提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升网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