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扩充和深化麻醉学尤其是麻醉基础理论和临床麻醉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掌握病理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理论。对麻醉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系统的了解。具有初步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医疗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成为有一定学术科研水平和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本阶段的培养还要求研究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学风、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
2一般情况 麻醉学专业从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出十余人,均在省级或三甲医院工作,部分毕业生考取博士生,并留在国内知名医院工作。2003年麻醉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位点聘请武汉协和医院姚尚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黄宇光教授为兼职教授,定期前来指导临床及科研工作。2006年新增解放军454医院(南京)、李惠利医院(宁波)两个硕士学位联合培养点。现在读研究生6人。
3人员梯队 学位点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讲师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4人,在读硕士一人,硕士生导师3人。
4现有实验条件 麻醉系中心实验室通过省级评估,配置有MedLab多功能生理放大系统、分析天平、756紫外分光光度仪、CO2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弋矶山医院动物实验室,可进行大型动物在体实验。麻醉科拥有麻醉深度监护仪、创心功能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红蛋白快速测定仪、麻醉气体监护仪等设备。
5成果简介 获得省教委和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共16项 如:硬膜外镇痛对兔胃肠道功能的影响、FDP和地塞米松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围术期的应用、氯诺昔康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地氟醚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在全麻诱导中的组方研究等。
获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一项。
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20余篇,如:异丙芬诱导插管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FDP对颅脑损伤病人血NO含量的影响、地高辛抗血清对缺氧损伤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和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低浓度地氟醚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和纤溶功能影响、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的临床观察、切口痛兔硬膜外小剂量纳络酮混合吗啡的镇痛效应等。
参与编写专著5部,参与编写全国医学统编教材一部。
6研究方向
1. 麻醉与应激(神经、体液免疫):应激反应是机体在遭受一切有害刺激后作出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免疫及其相关的全身各系统尤其是心血管、代谢等方面变化。麻醉与应激的研究热点主要在心肌保护、脑缺血保护、炎症反应、创伤反应(手术、麻醉创伤)等方面。主要导师:金孝岠教授,皖南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副主任、临床麻醉及危重病教研室主任、弋矶山医院麻醉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先后承担省级自然科研基金资助5项。现担任安徽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危重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皖南医学院学报》编委、《安徽医学》特约审稿人。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卫生部本科规划教材1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
2. 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疼痛的机制复杂,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和不同病理生理情况下痛觉的编码、信号的转导、中枢的敏化及其调制是以机制为导向的疼痛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方向主要开展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导师:戴泽平,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弋矶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1989年获皖南医学院麻醉学硕士学位。先后承担省级自然科研基金资助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3. 临床麻醉药理:研究麻醉药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影响,麻醉药物简的相互作用。主要导师:柳兆芳,1984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临床麻醉及危重病教研室副主任、弋矶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芜湖市麻醉质控中心委员。先后承担省级自然科研基金资助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