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汪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姓名 汪凯
职称 特任副教授
电话 +86-
邮件 kaiwang(at)ustc.edu.cn
所属单位 科技哲学系
主要专业方向 科学社会学、科技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个人信息:
汪凯,男,安徽肥西人,博士、特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兴趣主要在交叉科学、科学公信力、科学职业化、产业技术创新,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见代表性期刊论文)。

主要学术头衔:
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创新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EI索引目录来源期刊)责任编辑;《伦理、法律与技术研究》(Studies in Ethics,Law and Technology,SCOPUS索引目录来源期刊)编委;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Eas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ISHEASTM)会员;美国科学社会研究学会(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4S)会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模拟与仿真学学会(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Inc.,MSSANZ)会员。


主讲课程:
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英文授课推进计划’课程《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3学分)
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1学分)
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工程伦理》(2学分)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0.01~2004.03,安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文学学士
2004.09~2007.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教研部科技哲学专业,哲学硕士
2008.10~2012.12,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基因组学与社会研究中心(The ESRC Centre for Genomics in Society,UK)、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UK),社会学博士
2013.06~2016.0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后研究员
2016.06 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教研部特任副教授



课题与奖项:
2019年度张宗植青年教师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材出版项目主持人(2020.9-202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人(2020.9-202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项目主持人(2018.12-2020.1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wt-2018-00312)项目主持人(2017.10-2018.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中心教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17.4-2018.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主持人(2015.1-2016.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2014M560518)主持人(2014.9-2016.6)
2012年英国高等教育教学资格认证(Higher Education Academy,HEA)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专项差旅经费
2009年‘技术与创新管理’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of ISMOT 09)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30026)
办公电话: 人文学院楼222室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kaiwang@ustc.edu.cn


编著
·Sociology of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and Selected Readings (科学社会学英文经典文献选读).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8.
·《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9》.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科学大师启蒙文库: 费曼》.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代表性期刊
·社会语境变迁下的中国科学家媒介形象研究:基于《人民日报》(1949-2019)的语义网络分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 36(11): 76-82
·科学传播中的科学家形象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 11.
·女性仍处于边缘地位:中国新闻报道中的科学家形象构建. 自然辩证法通讯, 录用待刊
·从转基因食品之争看科学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建.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5): 262-266
·我国毛皮业的生态伦理困境探析: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 中国科技产业,2020, 10: 50-53
·科学基金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分析:以科学基金对“意会知识”研究的影响为例. 未来与发展,2020, 12
·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持续使用意愿实证研究. 教育现代化,2020, 11.
·二十世纪我国交叉科学困境的探析:基于高校学科专业视角.高教探索,2018,2:35-40.
·浅析科学社会史研究范式的方法论意义:以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科技在中国的社会化进程研究为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16: 335-343
·晚清“科学士绅”:西方科技在中国体制化发展的最早践行者,科学文化评论,2014, 11(5): 99-113
·交叉性创新研究的典范:雷达研制,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22(8):39-42,71
·论盖里森“交易区”理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23(3): 67-70,111
·军事技术发展中的技术动力机制研究:“行动者-网络”中的雷达研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24(5):53-55
·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知识建构和组织沟通: 以生物制药产业研发组织为例,科学学研究, 2011,29(3):343-348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的演化和治理研究,中国科科学论坛, 2010, 11:55-61
·产业创新中的规模问题探讨,华东经济管理, 2008,22(2):67-69
·实现公共性与艺术性的双赢:谈公共关系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建筑与文化,2006, 27: 62-67
·Sequencing BGI: the evolution of expertise and research organisation in the world’s leading gene sequencing facility.New Genetics and Society,Accepted 21 October2020
·Innovation in policy-making for Big Science: a cultural analysis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China’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 Accepted 08 September 2020.
·Scientific gentry and socialisation of western science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during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1860-1895). Almagest,2018, 9(1): 66-93
·Bending and fitting: disciplinarize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modern science in China during the ‘Treaty Century’. Social Sciences, 2017, 6(4):153
·What art for whose city?: A stakeholder analysis of social policy making for public art administration in Hefei city,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7, 6(2): 77-95
·Organizations and innovation with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China: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2014,6(3):167-176
·Evolution and governance of the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China,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09, 79 (9), 2009: 2947-295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China's 'science city': a case study of Hefei, in WU, X., et al. (ed),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Open Network and Total Innovation toward Innovative Country, Zhej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2009:35-38
·Research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Current practice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Wu, D. (ed), Journal Publication Meet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Management &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oronto, Canada, 2008:195-200




相关话题/人文 中国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