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祝宝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办公电话:

邮箱: zhuby@ustc.edu.cn

科研领域: 基于雷电探测的物理学和探测学研究




个人简介
祝宝友,男,1安徽省寿县人。1990-200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习、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2012-2013年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进修一年。
教学:本科生课程《卫星遥感学》以及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大气辐射学》。
专业方向: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雷电物理和雷电探测。
2001年留校以来,致力于雷电物理和探测研究,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建成了带有自主技术特色的科研级区域雷暴闪电实况记录系统---江淮地区天电阵列。当前主要感兴趣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雷电物理学,雷暴气象学,雷电探测学,电离层遥感学。


课题&项目
2003-2014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利用强烈闪电?VLF/层观测研究(NO.**)、2014/01-2017/12
[2]?雷暴?NBE?的?RF?辐射制研究(NO. **)、2011/01-2013/12
[3]?雷暴云内?NBE?及其件关系研究(NO.**)、2008/01-2010/12
[4]?中层大气放电现象活动的关系(NO.**)、2005/01-2007/12
?
5、雷暴云中上层放电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效应(**)、2003.1-2005.12


学习经历
1995、9-20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专业,博士学位
1990、9-1995、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专业,学士学位
1987、9-1990、7 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中


工作经历
2001、7--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


发表文章
[1] Zhu Baoyou,Ma Ming, Xu Weiwei,Ma Dong(2015), Some properties of negative cloud-to-ground flashes from Observations of a local thunderstorm based on accurate-stroke-count Studies,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doi:10.1016/j.jastp.2015.07.007[2] Qin Z L, Zhu B Y., Lu F C, et al.(2015), Using time domain waveforms of return strokes to retrieve the daytime fluctuation of ionospheric D layer, Chin Sci Bull, 60:654-663,doi:10.1360/N972014-00223

学术兼职
安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委员





相关话题/地球 中国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