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严思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教师简介:


 姓 名:
严思梁

 职 称:
讲师

 职 务:


 所属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邮 箱:
yansiliang741@163.com

 电 话:
**

个人简历:

严思梁,博士,1989年9月生。2007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并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士学位,后保送攻读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师从杨合教授、李宏伟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玛丽·居里项目资助,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机械、材料和制造工程系访学。2017年加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主要从事钛合金筋板类构件能场辅助精确塑性成形技术及铝合金大型薄壁曲面件电磁渐进成形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高性能近净成形技术、多能场复合加工制造技术、多场耦合建模仿真理论、耦合微缺陷演化的本构建模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博士论文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任安徽省锻压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成果已在塑性成形TOP1期刊Int J Plasticity、热成形制造领域TOP期刊J Mater Process Technol等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
l 教育简历
2007-09至2011-06,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生
2011-09至2017-06,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生
2014-05至2014-08,诺丁汉大学,机械、材料和制造工程系,研究助理

l 工作简历
2007/07-至今,合肥工业大学


主讲课程:

本科:
[1] 材料成形原理与工艺(下)(专业必修课)
[2]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选修课)
[3] 有色合金加工技术(专业选修课)
[4] 材料成形优化设计(专业选修课)
[5] 课程设计—塑性成形部分(专业必修课)



主要科研领域、方向:

l 教学研究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工艺与模具设计
l 科学研究
先进塑性成形理论及工艺;塑性成形过程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建模仿真;多能场辅助塑性成形技术


主持或参与的项目:

l 教研项目
[1]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主要参与,2019.5-2021.6
l 科研项目
近三年主持项目:
[1] 网格筋壁板电辅助压弯宏细观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调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一般项目,,2018-11至2020-12,30万,在研,主持。
[2] 铝合金大型薄壁曲面件电磁渐进成形机理与宏微观精确调控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8-01至2020-12,26万元,在研,主持。
[3] Ti2AlNb多层空心结构件电辅助气胀成形宏微观不均匀变形精确预测,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0-11至2022-12,3万元,在研,主持。
[4] 钛合金网格筋壁板电辅助压弯成形多尺度变形协调机理研究,陕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基金,2021-01至2022-12,3万元,在研,主持。
[5] 2219铝合金薄壁件电磁成形规律及机理研究,校博士专项科研资助基金,JZ2018HGBZ0134,2018-05至2020-04,2万元,已结题,主持。
[6] 新能源汽车焊接螺栓冷镦成形工艺,企业委托项目,W2020JSFW0124,2020-04至2020-12,16万元,在研,主持。
近三年参与项目:
[1] 钛合金超声辅助闭塞式旋转梯度挤压超细晶梯度组织调控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01至2023-12,60万元,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1)。
[2] 铁基合金特种截齿构件等温近净成形技术应用研究,安徽省重大专项项目,2019-07至2022-06,150万元,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2)。
[3] 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高性能轻量化精密成形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10-01至2021-12,50万元,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1)。
[4] 低活化钢闭塞式变截面往复挤-扭-镦强化相回溶析出及其对高温和辐照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01至2022-12,80万元,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1)。
[5] XXX高强高韧铝合金应用技术研究,“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XXX,2018-01至2020-12,350万,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2)。
[6] 高温钛合金电磁(电脉冲)辅助精密成形技术,“十三五”装备预研领域基金一般项目,XXX,2018-01至2020-12,50万,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1)。
[7] XXX喷射成形技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XXX,2018-05至2020-12,200万,在研,参加(参研人员排序3)。
[8] 高性能钛合金构件电-热-力耦合组织改性关键技术研究,航空科学基金自由探索类项目,2017ZEP4003, 2017-10至2019-09,12万元,已结题,参加(参研人员排序1)。

研究成果:

l 学术论文
[1] H. Li*, S. Yan**, M. Zhan, X. Zhang, Eddy current induced dynam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luminum alloy during EMF: Modeling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9, 263: 423-439
[2] H. Li*, X. Yao, S. Yan, J. He, M. Zhan, L. Huang, Analysis of forming defects in electromagnetic incremental forming of a large-size thin-walled ellipsoid surface part of aluminum alloy.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8, 255: 703-715
[3] S.L. Yan, H. Yang*, H.W. Li*, X. Yao, A unified model for coupling constitutive behavior and micro-defects evolution of aluminum alloys under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16, 85: 203-229
[4] S.L. Yan, H. Yang*, H.W. Li, X. Yao, Variation of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an aluminum alloy in a wide strain rate range: Mechanism analysis and model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6, 668A: 776-786
[5] H.W. Li, S.L. Yan, H. Yang*, Macro-micro fracture mechanism of TA3 alloy under high-velocity deformation.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5, 44(9): 2105-2108
[6] S.L. Yan, H. Yang*, H.W. Li, G.Y. Ren, Experimental study of macro–micro dynamic behaviors of 5A0X aluminum alloys in high velocity deformati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4, 598: 197-206
[7]S. Yan, H. Li, K. Xue*, P. Li, Mechanisms and forming rules of large thin-walled aluminum alloy components in electromagnetic incremental forming. Metalforming2018, Toyohashi, Japan, 2018.09.16-09.19
[8] S.L. Yan, H. Yang*, H.W. Li, X. Yao.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flow loc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5A06 alloy in high strain rate forming process. ICTP 2014, Nagoya, Japan, 2014.10.19-10.24
[9] K. Xue, M. Liu, S. Yan, Z. Wang, Y. Hua, P. Li*. Synergic improvement of plasticity and strength of Al–Zn–Mg–Cu alloy by grain refinement and precipitates redistribution using cyclic extrusion compression.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8, 20(8): 1-9
[10] K. Xue, W. Yang, S. Yan, P. Li*. Forming defect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of multi-stepspinning thickening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spinning gap.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101, 1183–1196










相关话题/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