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
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全日)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
一级学科代码 | 0951 | 一级学科名称 | 农业推广 |
二级学科代码 | 095104 | 二级学科名称 | 植物保护 |
校内专业代码 | 095104 | 校内专业名称 | 植物保护 |
学习年限 | 3 | 所属院、系 | 植物保护学院 |
导师组负责人 | | 导师组成员 | |
研 究 方 向 |
编码 | 研究方向名称 | 指导老师 |
---|
01 | 植物病理学 | | 02 | 农业昆虫学 | | 03 | 植物检疫 | | 04 | 农产品安全生产 | | |
培养目标: 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植物保护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为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
培养内容: 1、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植物保护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推广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
培养环节: (一)采取课程学习和实践实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一般第一学年学习课程,第二学年开展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本领域业务发展和专业特征的实践实习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实习和技术研发、推广。实践实习累积不少于12个月,原则上在校外进行。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
必读书目: |
课程设置: |
类别 | 分组情况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公共必修课 | 第1组,选5 门(公共必修课) | 03055022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40 | 4 | 1 | 笔试 | | 05025020 | 综合英语(全日制专硕) | 120 | 6 | 1 | 笔试 | | 08286001 |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 10 | 1 | 1 | 笔试 | | 08286002 |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 10 | 1 | 1 | 笔试 | | 08286003 |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 10 | 1 | 1 | 笔试 | | 基础理论课 | 第2组,选5 门(基础理论课) | 09018008 | 农药学进展 | 20 | 2 | 1 | 笔试 | | 09045006 | 植物病害管理与控制 | 20 | 2 | 1 | 考查 | | 09045015 | 害虫生物防治 | 20 | 2 | 1 | 考查 | | 09046001 | 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 20 | 2 | 1 | 考查 | | z002001 | 植物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 20 | 2 | 1 | 考查 | | 选修课 | 第3组,选3 门(选修课) | 07105021 | 植物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 20 | 2 | 1 | 笔试 | | 09045010 | 植物检疫学 | 20 | 2 | 1 | 考查 | | W008005 | 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与控制 | 20 | 2 | 1 | 笔试 | | 必修环节 | 第4组,选2 门(必修环节) | K09005009 | 开题报告 | 20 | 2 | 1 | 考查 | | SJ095009 | 实践教学 | 300 | 15 | 1 | 考查 | | |
备注: |
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应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5学分(含实践实习及报告17学分),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