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02分析化学
本学位点以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应用化学学科和浙江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为支撑,以浙江省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50年以上分析化学本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为基 础,积累了大量教书育人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规范和管理体系,拥有国际一流的各种分析测试仪器。历年来,已培养了4000余名本科生、50余 名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30余人。本学位点现有教授等正高级职称指导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有些导师也同时拥有应用化学学位点硕士与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本学位点还与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浙江省方圆检测集团等单位合作培养硕士 生。
本学位点注重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的发展研究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重视现代仪器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开发。近5年来已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级和省级等纵向项目 10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及EI收录的论文70多篇。
070303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首批理科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学科,是化学领域的二级学科,本校化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 形成了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现有导师1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博士生导师10人。
本学科教学与科研并重,开展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已经形成了明确稳定和 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合成及其方法学、应用有机化学(有机发光分子性能、染料及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医药及其中间体合成等)、金属有机化 学、不对称合成与催化、绿色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等。
近五年来发表重要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收录;编写教材5部;专著5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各类大中型企业委托研究项目40余项。
070304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硕士学位点是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首批理科硕士点,07年开始招生。该二级学位点依托于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现有指导老师12人(其中2人同时具 有硕士和博士招生资格,11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在12位指导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其中6人具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物理化学硕士学位点已经 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生培养经验的队伍。
目前,物理化学硕士学位点的研究涉及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资源利用与绿色化学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薄膜)制备和应用、介孔材料制备及多相催化、材料设计 和应用量子化学等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横向研究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 余篇。
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下属工业催化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有科技 部“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两个省重点实验室与四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在国内外化工教育界、 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盛誉。
学科拥有教授(研究员)63人、博导50人、硕导8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人、教育部****1 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人、省级各类人才52人 (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各1人等。
学科形成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绿色化学与技术、海洋化学与化工等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优势领域有氨合成催化技术、绿色合成技术、催 化加氢技术、精细有机材料催化合成及改性技术、能源材料与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气液传质分离技术、超重力场分离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煤间接液化催化技 术、染料及功能有机色素材料合成、石油化工技术、高分子膜材料及分离技术、海水淡化及水综合利用等。曾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12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省部 级一、二等科技奖励23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美国、欧洲、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总 经费3000余万元。
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在国内外化工教育界、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盛誉。
本学位点现拥有教授63人、博导50人、硕导8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人、教育部****1人、入 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人、省级各类人才52人(次),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7人,获“侯德榜化工成就奖”、“侯德榜化工创新奖”各1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