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李祖光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2-20
李祖光
工作部门:化学工程学院\农药学学科
性别:男
技术职称:高校教授
最高学位:博士
民族:汉族
籍贯:江西上饶地区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李祖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中兴大学博士后,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生态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化学工程教学中心副主任兼农药学方向负责人,应用化学博士生导师,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农药学的硕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一、学习和工作简历:1989,9~1993,7在中南工业大学(即现中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1993,9~1996,1在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合成方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了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加了“从低品位钴精矿焙砂浸出液提取的钴液制备硼酰化钴”和“从低品位钴精矿焙砂浸出液制备异辛酸钴”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两个项目均已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鉴定。1996,3~1999,5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高科技863基金项目(863-2-2-1)的研究工作,并作为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该项目于1998年10月通过国家863专家组验收。1999,5~至今在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工作,在利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和串联质谱(MS/MS和MSn新技术)等进行化学化工、农药、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香精香料等领域中的分析测试、复杂样品的分离与结构剖析、天然产物化学、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新农药和医药合成子的设计、合成与开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1,6~至今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教学中心副主任,负责分子设计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室的运行和化学工程教学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维护浙江产业利益,提供技术服务,所负责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获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办公室2008年度平台成员单位协作共用服务优秀机组三等奖。2004,9~2005,1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英语高级培训。2005年应台湾中兴大学化学系李茂荣教授(中兴大学贵重仪器中心主任及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的邀请,前往台湾中兴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和学术交流,跟踪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质谱新技术,特别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串联质谱(MS/MS和MSn新技术)等。2005年参加了由台湾质谱学会主办的“当质谱仪遇上蛋白质”研习班的学习,在台湾中兴大学举办(李茂荣教授组织和承办)的“2005年两岸三地质谱学术交流研讨会”,在高雄举办的“现代质谱法在微生物鉴定之应用”的研讨会,在台北举办的“蛋白质体学最新技术研讨会”,在台湾大学举办的“第八届亚洲分析会议”,在高雄举办的“台湾2005化学会年会”。2006年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农药科技与商贸大会”,在新疆大学由中国质谱学会主办的“2006年世界华人质谱学术报告会暨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在南昌大学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第九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2007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forChemicalEcology)留学1年。师从Prof.IanThomasBaldwin,Ian教授是德国马普学会的著名教授,最近5年来已在《Science》、《PlantCell》等国际一流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MPG,简称马普学会)是德国政府资助的全国性研究机构,成立于1948年2月,是德国最大的研究机构。德国马普学会在世界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1954年以来,德国3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一半来自马普学会。留学期间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质谱新技术,开展植物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参加了国际化学生态学会主办的“第23届国际化学生态学年会”,在比利时举办的“第14届欧洲分析会议”以及中国留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会和“第三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等。2008年11月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12月参加了由中国质谱学会主办的“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全国学术交流会”。2009年10参加了由中国化学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和“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等。2010年参加了由中国质谱学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暨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同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二、学校及社会兼职:化学工程教学中心副主任兼农药学方向负责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浙江省科技厅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平台咨询专家;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质谱学会会员、中国色谱学会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学会会员;《Talanta》、《Chromatographia》、《J.Mol.Model.》、《Eur.J.Med.Chem.》、《Lett.DrugDes.Discov.》和《化学学报》(SCI收录期刊)、《应用化学》、《浙江大学学报》、《农药学报》、《质谱学报》、《色谱》、《分析测试学报》、《食品科学》、《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和《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三、主要研究方向:1.仪器分析和有机质谱学: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的应用研究、现代分离分析基础及应用研究、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有机分析、香精香料分析、食品安全和食品风味分析等;2.新药筛选和化学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新功能性绿色农药的设计、生物源农药研究,天然产物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结构修饰;3.有机合成: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新功能性绿色农药的合成,新农药和医药合成子(中间体)的设计、合成与开发。四、教书育人:自1999年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系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工作,系统主讲《分离与富集》、《有机定量分析》等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2000/2001第二学期在浙江省内率先将药物分子设计引入本科生教学,面向全校化学化工类和药学类的本科生开设了《药物分子设计》这门新课;并在此基础从2002年起每年面向全校化学化工类和药学类的硕士研究生开设《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课程,以及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获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每年指导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模块)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基本上每年指导6名本科毕业生;已指导和毕业12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第二导师协助指导毕业1名博士研究生(2009年6月毕业),并且该生获校级优秀毕业生;2009年毕业的4名硕士研究生中2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1人获2009届浙江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2009年度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十届“运河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第六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排名第一)和“最佳学术精英之星”,获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的资助,并成功考取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生进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疾控中心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关键技术工作岗位。五、主要研究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主要成员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教委基金项目、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项目和国家高科技863基金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三十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00339)、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407308)、浙江省科技厅钱江人才资助项目(2010R10044)以及2008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等的研究工作。1.“植物化学信息素与茉莉酸类植物诱抗剂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植物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茉莉酸氨基酸共轭物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浙江省科技厅钱江人才资助项目。4.“植物激素氨基酸共轭物及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2008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5."天然活性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构效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浙江省教委基金项目。6."复杂体系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项目。7.“新型橡胶粘合促进剂的合成与分析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项目。8."新型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项目。9."功能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测定",项目主要成员(排名第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项目.10."超声波对天然药物有效成份及其结构影响的研究",排名第二,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项目。11.“从低品位钴精矿焙砂浸出液提取的钴液制备硼酰化钴”,项目主要成员(排名第三)。该项目已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鉴定,该技术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从低品位钴精矿焙砂浸出液制备异辛酸钴”,项目主要成员。该项目已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鉴定,该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国家高科技863基金项目(863-2-2-1),项目主要成员。该项目于1998年通过国家863专家组验收,由于该项目完成出色,项目负责人获国家高科技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通报表彰。14.台湾国科会科研项目(計書編號:NSC94-2816-M-005-0001-6),项目主要成员。15.企业委托的多项横向科研项目:新型杀菌剂的研究;各类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卷烟包装材料等)和油墨等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残留的分析测试研究;16种禁用添加剂(例如:香豆素、黄樟素等)的检测方法研究;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中微量有害杂质的分析测试研究等。六、主要学术论著:已在《Anal.Chim.Acta(IF=3.146)、《Eur.J.Med.Chem.》(IF=2.882)、《QSAR&Comb.Sci.》(IF=2.594)、《Bioorg.Med.Chem.Lett.》(IF=2.531)、《Chromatographia》、《ActaChimicaSlovenica》、《Lett.DrugDes.Discov.》和《化学学报》、《结构化学》、《中国化学》、《植物学报(英文版)》(SCI收录期刊)、《园艺学报》、《林产化学与工业》、《质谱学报》、《色谱》、《分析测试学报》、《食品科学》、《农药学报》和《农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EI收录近20篇。主要论文如下:1.AnalysisofvolatilecompoundsemittedfromfreshSyringaoblataflowersindifferentflorescenceby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pectrometry,Anal.Chim.Acta(SCI影响因子为3.146),2006,576:43-49(SCI/EI收录)通讯作者(EI063310062355SCI079KV)2.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analysisofarylalkanolpiperazinederivativeswithantidepressantactivities,Eur.J.Med.Chem.(SCI影响因子2.882),2009,44:4367-43753.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analysisofsomethioureaderivativeswithactivitiesagainstHIV-1(IIIB),QSAR&COMBINATORIALSCIENCE(SCI收录期刊,SCI影响因子2.594),2009,28(1):89-97通讯作者4.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tudieson1-aryl-tetrahydroisoquinolineanalogsasactiveanti-HIVagents,Bioorg.Med.Chem.Lett.(SCI收录期刊,SCI影响因子2.531),2008,18(20),5381–5386通讯作者5.AnalysisofVolatileCompoundsEmittedfromChimonanthusPraecox(L)LinkinDifferentFlorescenceandQSRRStudyofGCRetentionIndices,Chromatographia(SCI收录期刊,SCI影响因子1.312),2009,70(7):1153-1162通讯作者6.QSARAnalysisof1,1-DioxoisothiazoleandBenzo[b]thiophene-1,1-dioxideDerivativesasNovelInhibitorsofHepatitisCVirusNS5BPolymerase,ActaChimicaSlovenica.(2007年SCI影响因子1.093),2009,56:684-693.通讯作者7.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tudiesonSomeNovelAnti-HIVThioureaDerivativeswithCytotoxicityData(CC50)inMT-4Cells,LettersinDrugDesign&Discovery.(SCI收录期刊),2009,6(3):193-200.通讯作者8.QuantitativeStructure-propertyRelationshipStudiesonAminoAcidConjugatesofJasmonicAcidasDefenseSignallingMolecules,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SCI收录期刊),2009,51(6)581-592通讯作者(论文中的图2作为该期刊第6期的封面,并被该刊第6期封面介绍)9.Exploringthe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jasmonatesandrelatedcompoundsasnovelplantgrowthregulators:Acurrentcomputationalperspective,PlantSignaling&Behavior,2009,4(11):1007—1009通讯作者10.2D-QSARStudiesonAnthranilicAcidDerivatives:ANovelClassofAllostericInhibitorsofHepatitisCNS5BPolymerase,ChineseJ.Struct.Chem.(SCI收录期刊),2009,28(10):1217-1225通讯作者11.ClusterAnalysisandQSARStudiesofSomeAnti-hepatitisBVirusAgentsComprising4-Aryl-6-chloro-quinolin-2-onesand5-Aryl-7-chloro-1,4-benzodiazepines,ChineseJournalofChemistry(SCI收录期刊),2009,27,2352—2358通讯作者12.萜类化合物的QSRR研究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化学学报(SCI收录期刊),2009,67(4):289-294通讯作者13.新型茉莉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QSAR研究,农药学学报(A类,核心期刊),2009,11(2):166-175通讯作者14.不同品种桂花香气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园艺学报(A类,核心期刊),2009,36(3):391-398通讯作者15.Solvent-enhancedmicrowave-assistedderivatizationfollowingsolid-phaseextractioncombinedwith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fordeterminationofamphetaminesinurine,JournalofChromatographyB,2008,874(1-2):115-118(SCI收录,2007年影响因子为2.935)第三作者16.Simultaneousanalysisofantioxidantsandpreservativesincosmeticsby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combinedwith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Chromatogr.A,2006,1120:244-251(2007年SCI影响因子3.641)(SCI/EI收录)第三作者17.三种桂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EI收录期刊),2008,,28(3):75-80通讯作者18.Study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fragrancereleasedfromfreshflowersofEdgeworthiachrysantha.ChemistryandIndustryofForestProducts,2004,24(1):83-86(EI收录)通讯作者(EI04268238711)19.茉莉酸类化合物的QSPR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核心期刊),2008,25(8):957-963通讯作者20.新型2-烷氧基-4(3H)-喹唑啉酮类杀菌剂的QSAR研究,农药(A类,核心期刊),2008,(5),339-343通讯作者21.新型含噻唑和三唑环的亚胺类杀菌剂的QSAR研究,农药学学报(A类,核心期刊),2008,10(3):268-274通讯作者22.新型4-[3-(吡啶-4-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吗啉类杀菌剂的QSAR研究,农药(A类,核心期刊),2008,47(10):726-730通讯作者23.香水百合头香成分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研究,分析测试学报(核心期刊),2008,27(11):1198-1202通讯作者24.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樟树叶挥发油的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6):597-601通讯作者25.PurificationandIdentificationofGenisteininGinkobilobaLeaf,ChineseJournalofChromatography,200725(04):509-513通讯作者26.紫丁香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6,23(2):159-162通讯作者27.固相微萃取技术于微量分析之应用,化学(Chemistry),(台湾),2005,63(3):329-342第三作者28.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白胡椒粉的风味成分,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2005,41(11):820-822通讯作者29.2-氨基-3-硝基吡啶和2-氨基-5-硝基吡啶的CI/MS/MS分析,分析测试学报(核心期刊),2003,(5):67-69通讯作者30.黑胡椒风味成分的研究,食品科学(核心期刊),2003,(10):128-131通讯作者31.八角茴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中国调味品(核心期刊),2003,(10):13-15,20通讯作者32.2-氨基-3-硝基吡啶和2-氨基-5-硝基吡啶的EI/MS/MS分析,分析试验室(核心期刊),2004(2):12-15通讯作者33.Michaeladditionofnitromethanetoisopropylidene5-alkylidenemalonates,JOURNALOFCHEMICALRESEARCH-S,2004,(11):758-759(SCI收录).第二作者34.CondensationofMannichbaseofisopropylidene5-alkylmalonatewithmethylketones,CHINES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005,25(2):208-209(SCI收录).第二作者35.AnovelsetofWinenerindices,JournalofMolecularGraphicsandModelling,2003,22:161-172(SCI/EI收录,SCI影响因子为3.036)第二作者36.DeterminationoftheVolatileCompoundsandNutrientsAnalysisofWildPatriniaVillosa.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EI收录期刊).2002,(5):193-197.第二作者37.SynthesisandpropertiesofSAPO-34catalystforendothermicfuel.JournalofPropulsionTechnology,2001,22(4):341-344第一作者(EI收录)(EI02206947186)38.Calorimetricstudyofendothermicfuel.JournalofPropulsionTechnology,1999,20(4):92-95第一作者(EI收录)(EI99094788266)39.Measurementofheatsinkforendothermicfuels.JournalofPropulsionTechnology.1998,19(2):96-99第一作者(EI收录)(EI99084738996)40.硼酰化钴中硼的快速测定,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2000,36(5):216-217第一作者41.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9,26(3):308-313通讯作者42.微波辅助无溶剂萃取白玉兰花挥发油及GC/MS分析,质谱学报(核心期刊),2009,30(4):244-249通讯作者4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二苯甲酮类防晒剂中的溶剂残留,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2009,45(12):1422-1423,1427通讯作者44.两种梅花香气成分的分析及QSRR研究,分析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25(2):130-134通讯作者4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精香料中的甜蜜素,食品科学,(核心期刊),2010,31(2):131-133通讯作者46.环己二酮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农药(A类,核心期刊),2010,49(7):478-480,499通讯作者47.IdentificationofnewminormetabolitesofpenicillinGinhumanserumbymultiplestagetandemmassspectrometry,RAPIDCOMMUNICATIONSINMASSSPECTROMETRY(SCI收录期刊,SCI影响因子为2.390),2011,25(1):25-32,第5作者。48.Anovelmethodofultrasound-assisteddispersiveliquid-liquidmicroextractioncoupledto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fordeterminationoftraceorganoarseniccompoundsinedibleoil,AnalyticaChimicaActa(SCI影响因子为3.146),2011,doi:10.1016/j.aca.2011.02.033第3作者。49.外源水杨酸对重金属Pb毒害迷迭香挥发物释放的缓解效应,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11年(已录用),通讯作者50.姜黄素衍生-液相色谱法测定香精香料中的硼酸和硼砂,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2011,已录用,通讯作者5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精香料中的黄樟素,《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2011年(已录用),通讯作者联系方式: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朝晖六区,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子良楼B区510室)邮编:310014电话:0571-88320306传真:0571-88320306手机:13857129890电子邮箱:lzg@zjut.edu.cn;lzg_zj_cn@hotmail.com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zg.htmProf.Dr.Zu-GuangLi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MaterialsScience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haohuisixDivision,Hangzhou,310014,P.R.ChinaTel:+86-571-88320306Fax:+86-571-88320306E-Mail:lzg@zjut.edu.cnlzg_zj_cn@hotmail.comEducation:Sep.2004-Jan.2005StudyadvancedEnglishTrainingProgramatDepartmentfortrainingScholarsgongtostudyabroad,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1996-1999,Doctoraldegree,DepartmentofChemistry,ZhejiangUniversity.Major:Physicalchemistry.1993-1996Master’sDegree,DepartmentofChemistry,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Major:AppliedChemistry(OrganicChemistry).1989-1993Bachelor’sDegreeDepartmentofChemistry,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Major:AnalyticalChemistry.WorkingandTeachingExperience:10.2006-PresentProfessor,Teachingandresearchin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MaterialsScienceat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9.2001-9.2006AssociateProfessor,Teachingandresearchin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MaterialsScienceat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7,1999-9,2001Lecturer,Teachingandresearchin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MaterialsScienceat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5.2005-12.2005PostdoctoralresearchfellowatDepartmentofChemistry,NationalChung-HsingUniversity.(Taiwan)1.2007-1.2008VisitingscholaratMaxPlanckInstituteforChemicalEcology(Germany)Others:AsaReviewerof《Talanta》(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PureandAppliedAnalyticalChemistry)、《Chromatographia》、《J.Mol.Model.》、《ActaChimicaSinica》、《JournalofChineseMassSpectrometrySociety》、《ChineseJournalofChromatography》and《JournalofInstrumentalAnalysis》etal.
相关话题/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勇
李勇工作部门: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性别:男技术职称:高校副教授最高学位:博士民族:汉族籍贯:安徽宣城地区该教师还未发布自己的个人简介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朱上上
朱上上工作部门:艺术学院\学院领导性别:女技术职称:高校教授最高学位:博士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义乌市PH.DShangshangZhuPersonalData:Sex:FemaleDateofBirth:9Feb1975Address:Departmentofart,ZhejiangUniversi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新宇
张新宇工作部门:艺术学院\学院领导性别:男技术职称:高校教授最高学位:学士民族:汉族籍贯:河南新乡市该教师还未发布自己的个人简介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张露芳
张露芳工作部门: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性别:女技术职称:高校教授最高学位:硕士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余姚市一、主要承担项目(1)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研究,2000-01到2001-12(2)产品创新设计运作模式及其借鉴研究,省教育厅,2002-07到2003-12,(3)大型高效数控模具加工机床关键技术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袁宣萍
袁宣萍工作部门:艺术学院\史论教研室性别:女技术职称:高校教授最高学位:博士民族:汉族籍贯:浙江诸暨市袁宣萍,女,1963年5月生。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纺织与服装史。毕业后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丝绸》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其中1998-2000年为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余永海
余永海工作部门: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研究所性别:男技术职称:高校副教授最高学位:硕士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余永海,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交互设计研究所所长,工业设计系主讲教师。1.1学习经历:1989-1993年,在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现为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习,获工学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朱吉虹
朱吉虹工作部门: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与新媒体系性别:女技术职称:高校副教授最高学位:硕士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该教师还未发布自己的个人简介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吴剑锋
吴剑锋工作部门: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性别:男技术职称:副研究员最高学位:博士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吉林辽源人,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人机工程与设计、智能辅助机器人技术、情感计算等。主持或主研的代表性研究项目包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音乐情感对驾驶状态的影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夏颖翀
夏颖翀工作部门:创意设计分院\办公室性别:男技术职称:高校副教授最高学位:硕士民族:汉族籍贯:浙江杭州市夏颖翀,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访问学者,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创意分院副院长,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浙江省会展学会会员,2006年“镇海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评委,2009“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武文婷
武文婷工作部门: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性别:女技术职称:高校副教授最高学位:博士民族:汉族籍贯:甘肃张掖市(1)学习经历1989.9-1993.6南京林业学校园林专业中专1993.9-1997.6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1997.9-2000.6南京林业大学硕士2007.9-2011.3南京林业大学博 ...研究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