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学科依托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共有5 个学一级科群,包括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毒理与食品营养学、行为医学与医学心理学;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所,另建有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流行病学中心、营养与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肥胖与人体组成研究中心、伤害控制研究中心、控烟研究中心。2011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的培养单位。
本一级学科现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38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2人;有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7人;拥有求是特聘教授1名,浙江省“****”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10人。近三年共招收博士生40人,全日制硕士生97人,MPH133人;授予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163人(其中同力硕士12人、MPH113人)。
近五年共有在研科学研究项目189项,其中973子课题4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境外合作项目4项;课题总经费5885.9万元,其中境内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2219.4 万元,境外合作项目经费885万元;获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奖1 项,省部级奖3 项,国际学术奖3项,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各1 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5篇,MEDLINE收录论文83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0余本。
主要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
⑴环境、职业因素与健康:
重点围绕电磁辐射与健康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环境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电磁辐射健康风险评估、危害干预和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电磁辐射暴露国家标准和环境管理法规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环境化学因素的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发现了DNA损伤性化合物的非定标性突变现象,提出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诱发基因突变的基因外触发机制假说。
本文共2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