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豫松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05

徐豫松
type
1
description
summary

☆ 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大学院(93-95年)硕士
☆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联合大学院 (95-98年)博士
☆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农学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98—99)特别研究员
☆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99-2001) 博士后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基因工程与生物反应器工程研究室(2001- 至今)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科技项目3项等国家科技项目和省级科技项目;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都按期完成,并获优良评价。
获科技奖2项。其中2007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2003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
近期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SCI论文4篇,TOP期刊SCI论文2篇。
④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首次克隆并登录家蚕重要性状功能新基因二十五个。通过分析家蚕EST的研究结果,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二十五个在家蚕生长、发育、丝蛋白合成调控、激素调控等重要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这些新基因的发现对阐明家蚕高效合成丝蛋白的机理以及解析家蚕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家蚕组织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研究领域的首创者,积极推动了国内家蚕EST研究的水平。本人自从199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将自己在日本参与家蚕EST研究的大部分材料和数据带回浙江大学动科院,在国内第一个构建了研究家蚕EST的平台,并在分子遗传学学科申请到国家基金项目《家蚕变态期脂肪体与翅原基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新基因克隆》,通过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四篇,相关家蚕EST的研究结果获得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我们的家蚕EST研究水平处于世界的最前列。
国内最早开展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我们通过将新基因克隆、基因组结构分析、基因调控序列的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分析、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和发育时期特异性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所获结果比较完美地解释了这些基因的功能;尤其是我们于2010年发表在欧洲著名的生物化学期刊《Biochimie》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家蚕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基因功能是有局限性的,家蚕基因进行RNA干扰试验大部分的结果都是阴性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试验是比较难成功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能够成功是与家蚕的发育时期、基因的种类有一定相关。我们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在今年(2011年)被世界上72位研究昆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最权威的****共同发表的论文所验证(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11,57: 231-245)。在国外著名的刊物(如Biochimie,IF:3.9; Bioscience Reports, IF:3.1 等)我们发表的论文所创立的这些研究方法和思路被许多其他相关的研究论文所采用。
新型家蚕转基因研究处于国际最前沿的水平。通过家蚕转基因技术,改变了蚕茧只能用于丝绸的单一用途,提高了蚕茧利用价值,使蚕茧能应用于像人造皮肤、人造骨骼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医学材料中。家蚕转基因技术的最关键是转基因载体构建技术。目前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关于家蚕转基因载体的研究只能达到随机转基因技术的水平,而我们构建的转基因载体不仅能从早期进行筛选,节省了约80%的经费和5\/6的时间,而且还具备准确的定向定位插入基因组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正在申请专利中。
⑨ 近几年来,我们在先天免疫领域,特别是家蚕免疫通路与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如家蚕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功能与抗菌肽的分子调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分析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对免疫调控的影响等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表了有一定影响的SCI论文,并获得国家“863”项目的支助。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科技项目3项等国家科技项目和省级科技项目;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都按期完成,并获优良评价。
获科技奖2项。其中2007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2003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
近期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SCI论文4篇,TOP期刊SCI论文2篇。
④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首次克隆并登录家蚕重要性状功能新基因二十五个。通过分析家蚕EST的研究结果,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二十五个在家蚕生长、发育、丝蛋白合成调控、激素调控等重要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这些新基因的发现对阐明家蚕高效合成丝蛋白的机理以及解析家蚕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家蚕组织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研究领域的首创者,积极推动了国内家蚕EST研究的水平。本人自从199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将自己在日本参与家蚕EST研究的大部分材料和数据带回浙江大学动科院,在国内第一个构建了研究家蚕EST的平台,并在分子遗传学学科申请到国家基金项目《家蚕变态期脂肪体与翅原基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新基因克隆》,通过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四篇,相关家蚕EST的研究结果获得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我们的家蚕EST研究水平处于世界的最前列。
国内最早开展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我们通过将新基因克隆、基因组结构分析、基因调控序列的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分析、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和发育时期特异性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所获结果比较完美地解释了这些基因的功能;尤其是我们于2010年发表在欧洲著名的生物化学期刊《Biochimie》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家蚕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基因功能是有局限性的,家蚕基因进行RNA干扰试验大部分的结果都是阴性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试验是比较难成功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能够成功是与家蚕的发育时期、基因的种类有一定相关。我们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在今年(2011年)被世界上72位研究昆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最权威的****共同发表的论文所验证(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11,57: 231-245)。在国外著名的刊物(如Biochimie,IF:3.9; Bioscience Reports, IF:3.1 等)我们发表的论文所创立的这些研究方法和思路被许多其他相关的研究论文所采用。
新型家蚕转基因研究处于国际最前沿的水平。通过家蚕转基因技术,改变了蚕茧只能用于丝绸的单一用途,提高了蚕茧利用价值,使蚕茧能应用于像人造皮肤、人造骨骼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医学材料中。家蚕转基因技术的最关键是转基因载体构建技术。目前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关于家蚕转基因载体的研究只能达到随机转基因技术的水平,而我们构建的转基因载体不仅能从早期进行筛选,节省了约80%的经费和5\/6的时间,而且还具备准确的定向定位插入基因组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正在申请专利中。
⑨ 近几年来,我们在先天免疫领域,特别是家蚕免疫通路与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如家蚕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功能与抗菌肽的分子调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分析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对免疫调控的影响等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表了有一定影响的SCI论文,并获得国家“863”项目的支助。


template_id
1
photo
research_field
status
1
opendate
2018-03-31 17:41:39
access_type
1
access_count
3458
score
connect
selfintroduction
url
telephone
**
email
xuyusong@zju.edu.cn
address
浙大紫金港农生组团 C-318
research
mypage_id
work_title
learn_degree
work_post
research_orientation
handle
c65f848e34c711ea53c1c
main_status
1
access_uid_status
1
theme_id
qrcode_status
1
gmt_qrcode
2021-01-25 06:36:48
content

☆ 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大学院(93-95年)硕士
☆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联合大学院 (95-98年)博士
☆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农学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98—99)特别研究员
☆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99-2001) 博士后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基因工程与生物反应器工程研究室(2001- 至今)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科技项目3项等国家科技项目和省级科技项目;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都按期完成,并获优良评价。
获科技奖2项。其中2007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2003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
近期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SCI论文4篇,TOP期刊SCI论文2篇。
④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首次克隆并登录家蚕重要性状功能新基因二十五个。通过分析家蚕EST的研究结果,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二十五个在家蚕生长、发育、丝蛋白合成调控、激素调控等重要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这些新基因的发现对阐明家蚕高效合成丝蛋白的机理以及解析家蚕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家蚕组织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研究领域的首创者,积极推动了国内家蚕EST研究的水平。本人自从199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将自己在日本参与家蚕EST研究的大部分材料和数据带回浙江大学动科院,在国内第一个构建了研究家蚕EST的平台,并在分子遗传学学科申请到国家基金项目《家蚕变态期脂肪体与翅原基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新基因克隆》,通过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四篇,相关家蚕EST的研究结果获得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我们的家蚕EST研究水平处于世界的最前列。
国内最早开展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我们通过将新基因克隆、基因组结构分析、基因调控序列的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分析、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和发育时期特异性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所获结果比较完美地解释了这些基因的功能;尤其是我们于2010年发表在欧洲著名的生物化学期刊《Biochimie》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家蚕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基因功能是有局限性的,家蚕基因进行RNA干扰试验大部分的结果都是阴性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试验是比较难成功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能够成功是与家蚕的发育时期、基因的种类有一定相关。我们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在今年(2011年)被世界上72位研究昆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最权威的****共同发表的论文所验证(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11,57: 231-245)。在国外著名的刊物(如Biochimie,IF:3.9; Bioscience Reports, IF:3.1 等)我们发表的论文所创立的这些研究方法和思路被许多其他相关的研究论文所采用。
新型家蚕转基因研究处于国际最前沿的水平。通过家蚕转基因技术,改变了蚕茧只能用于丝绸的单一用途,提高了蚕茧利用价值,使蚕茧能应用于像人造皮肤、人造骨骼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医学材料中。家蚕转基因技术的最关键是转基因载体构建技术。目前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关于家蚕转基因载体的研究只能达到随机转基因技术的水平,而我们构建的转基因载体不仅能从早期进行筛选,节省了约80%的经费和5\/6的时间,而且还具备准确的定向定位插入基因组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正在申请专利中。
⑨ 近几年来,我们在先天免疫领域,特别是家蚕免疫通路与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如家蚕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功能与抗菌肽的分子调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分析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对免疫调控的影响等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表了有一定影响的SCI论文,并获得国家“863”项目的支助。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科技项目3项等国家科技项目和省级科技项目;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都按期完成,并获优良评价。
获科技奖2项。其中2007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2003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
近期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SCI论文4篇,TOP期刊SCI论文2篇。
④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首次克隆并登录家蚕重要性状功能新基因二十五个。通过分析家蚕EST的研究结果,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二十五个在家蚕生长、发育、丝蛋白合成调控、激素调控等重要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这些新基因的发现对阐明家蚕高效合成丝蛋白的机理以及解析家蚕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家蚕组织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研究领域的首创者,积极推动了国内家蚕EST研究的水平。本人自从199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将自己在日本参与家蚕EST研究的大部分材料和数据带回浙江大学动科院,在国内第一个构建了研究家蚕EST的平台,并在分子遗传学学科申请到国家基金项目《家蚕变态期脂肪体与翅原基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新基因克隆》,通过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四篇,相关家蚕EST的研究结果获得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我们的家蚕EST研究水平处于世界的最前列。
国内最早开展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我们通过将新基因克隆、基因组结构分析、基因调控序列的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分析、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和发育时期特异性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所获结果比较完美地解释了这些基因的功能;尤其是我们于2010年发表在欧洲著名的生物化学期刊《Biochimie》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家蚕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基因功能是有局限性的,家蚕基因进行RNA干扰试验大部分的结果都是阴性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试验是比较难成功的,家蚕基因RNA干扰能够成功是与家蚕的发育时期、基因的种类有一定相关。我们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在今年(2011年)被世界上72位研究昆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最权威的****共同发表的论文所验证(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11,57: 231-245)。在国外著名的刊物(如Biochimie,IF:3.9; Bioscience Reports, IF:3.1 等)我们发表的论文所创立的这些研究方法和思路被许多其他相关的研究论文所采用。
新型家蚕转基因研究处于国际最前沿的水平。通过家蚕转基因技术,改变了蚕茧只能用于丝绸的单一用途,提高了蚕茧利用价值,使蚕茧能应用于像人造皮肤、人造骨骼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医学材料中。家蚕转基因技术的最关键是转基因载体构建技术。目前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关于家蚕转基因载体的研究只能达到随机转基因技术的水平,而我们构建的转基因载体不仅能从早期进行筛选,节省了约80%的经费和5\/6的时间,而且还具备准确的定向定位插入基因组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正在申请专利中。
⑨ 近几年来,我们在先天免疫领域,特别是家蚕免疫通路与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如家蚕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功能与抗菌肽的分子调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分析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对免疫调控的影响等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表了有一定影响的SCI论文,并获得国家“863”项目的支助。


column_name
个人简介
相关话题/浙江大学 动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