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会龙
summary
学习及工作经历1980-1991年,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硕士、博士
1991-1993年,浙江大学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所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至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软件分会理事长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与移动医疗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字医疗设备与系统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openEHR国际标准组织中国大使
科技部“十三五”规划“人口与健康”领域总体组专家
“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实施方案起草组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器械杂志》、《中国数字医学》、《世界医疗器械》编委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就
段会龙教授长期从事医疗健康大数据、临床决策支持、医学人工智能、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医学信息学各个方向的研究;针对多源、异构、复杂的医疗信息,建立了从医疗信息可及性到可用性,从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到信息与数据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开辟了空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诱发电位分析仪,设计并研制出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研发的心电分析、影像诊断、生理检查等信息系统,已经在欧美日等国1000家以上的大型医疗机构得到应用。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1部;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3个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l 医疗信息集成融合与互操作
段会龙教授及其团队连续承担国家十一五“863”、十二五“863”和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多个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开展医疗信息集成融合的技术攻关、系统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 针对生物医学信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研制成功分层次、开放式的生物医学信息建模方法,建立了覆盖临床、健康和组学信息的生物医学信息模型,已被国际openEHR标准组织采纳。研制了基于语义的医疗信息集成引擎,可通过对异构医疗信息系统的自动语义标注,实现快速的集成配置和监控,与国内外类似技术相比,在集成开发和维护时具有耗时短成本低的优点。研制了模型驱动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基于开放式信息模型实现数据的动态集成、质控、存储和访问,可适应医疗环境下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迄今已经在解放军总医院、山西大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大型的示范工程,并作为核心技术于2017年参与了《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开发了超过20个面向医疗数据集成、数据质控、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的医疗信息中间件,建立了医疗信息集成融合与互操作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合作研发出智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性临床信息系统、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大型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迄今已经成功推广应用于超过1000家以上的国内外医疗机构和区域。
与UCLA-BD2K美国国家大数据研究中心长期深入开展临床与组学信息融合研究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2008年起,共同提出心脏蛋白质组谱图知识库研究计划(COPaKB),获美国国家卫生总署(NIH)重大研究项目Center Grant资助,联合了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七所大学和研究所的顶尖研究团队,在多组学大数据平台构建技术体系上实现了创新突破,针对海量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提出了一套创新的多肽鉴定工作流,通过引入新的计算方法有效控制了原有基于质谱库鉴定多肽中的错误传播问题,同时提高了基于质谱库鉴定多肽的准确性,该流程已经应用于COPaKB心脏蛋白质组谱图大数据平台中,能够在通用网络环境下实现快速高效的心脏蛋白质组分析,使蛋白质组谱图数据得到更普适化的应用。目前,COPaKB已成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心脏蛋白质组谱图大数据平台,包含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心脏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和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数据,被全球119个研究组访问和下载,实现了与EBI-PRIDE、Human Protein Atlas等国际权威组学数据平台的跨库联合检索。基于上述关键技术,进一步探索了临床组学关联分析的关键方法,并应用于结直肠癌转化医学研究,通过对GEO数据库中的478万份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了临床-组学关联关系分析,找到1300多个具有高关联性的结直肠癌临床-组学关联关系,建立了融合结直肠癌病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检查指标信息的网络知识库和分析平台,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等机构进行临床应用。
l临床信息决策支持
段会龙教授及其团队针对大数据驱动的临床信息决策支持开展研究,在探索如何创新性应用和发展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从电子病历等海量医疗数据中发现疾病诊疗知识,辅助临床决策,改善医疗质量这一重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1) 突破知识表示、抽取、融合、推理及质量评估等医学知识图谱关键技术,从大量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医学数据中提取出实体、关系、属性等知识图谱的组成元素,进行消歧、链接,建立面向心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图谱,应用于医疗决策,为临床医师提供快速的、个性化的循证治疗方案;2)研究疾病早期预警、精准干预推荐、风险预后预警等临床诊疗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面向医疗过程实践的临床辅助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框架,成果在解放军总医院、山西大医院等多家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应用转化;3)针对个性化、过程化、不确定性医学问题,研发过程驱动、情景感知的智能清单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并在荷兰埃因霍温卡莎琳娜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环境中开展应用对比,改善了人机交互方式,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这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30余篇,引用次数600余次。其中,发表在医学信息学领域旗舰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的研究论文(2012,56(1):35-50)的引用次数,为近五年该杂志307篇论文的第3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医学信息学界的高度关注和正面引用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医学信息学领域的代表性工作,分别被国际医学信息学联合会2015年鉴和美国医学信息学协会2015年鉴中引用。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等临床机构得到应用,实施结果平均住院日由11.6天降至9.14天、平均费用由6.74万元下降到6.12万元、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5.6%下降到22.1%,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作为主要创新成果获得了2016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l新型医疗仪器研发
段会龙教授及其团队在新型医疗仪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04年起,研发我国第一台全数字便携式超声并进行产业化推广,打破国外黑白超声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与深圳迈瑞、开立、安科等企业强强合作承担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彩色多普勒诊断设备研发”,创建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研发平台,使中国的彩色超声打破国外壁垒进入全球低端市场。
段会龙教授基于医学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智能医疗仪器的研究,在围绕大尺度形变脏器的影像引导内窥镜检查和智能化诊疗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究开发了内镜镜头随动跟踪装置、无创病灶标定和跟踪、复查导航算法、内窥镜视野扩大算法,并在国际上首次生成了胃内壁表面的全景图,在国内外首创具有病灶智能识别和早期癌症筛查的自动导航内窥镜检查系统,并在19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试用。
template_id
1
photo
\/attachments\/70\/-.jpg
research_field
医疗仪器、医疗信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医疗物联网、生物医学大数据等
status
1
opendate
2009-04-28 09:48:32
access_type
access_count
81131
score
connect
selfintroduction
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诱发电位分析仪,与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合作,设计并研制出动态心电分析系统;与日本脑机能研究所合作,开发出最新一代脑功能分析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双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荧光分析仪》,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双波长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荧光分析仪;承担“十一五”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医疗信息融合与临床支持系统》,系统地提出了医疗信息化技术框架和模型,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了数字化医院示范工程,为我国该领域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承担载人航天《无创心功能监测仪》、中国工程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基础信息构架战略研究》;作为主要专家,参与了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国家“十二五”863计划重大项目《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的规划和立项工作,并承担该项目之课题《医疗信息集成融合技术与系统开发》;承担工信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面向数字医院的医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及验证》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参与国际蛋白组Copalib《心血管生物医学数据库》计划并担任中方负责人。
\r
\r
url
telephone
email
duanhl@zju.edu.cn
address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生仪学院512室
research
mypage_id
1121
work_title
learn_degree
work_post
research_orientation
handle
47eeebb**e891ca0242ac110003
main_status
1
access_uid_status
1
theme_id
qrcode_status
1
gmt_qrcode
2021-01-24 23:12:50
content
学习及工作经历1980-1991年,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硕士、博士
1991-1993年,浙江大学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所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至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软件分会理事长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与移动医疗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字医疗设备与系统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openEHR国际标准组织中国大使
科技部“十三五”规划“人口与健康”领域总体组专家
“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实施方案起草组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器械杂志》、《中国数字医学》、《世界医疗器械》编委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就
段会龙教授长期从事医疗健康大数据、临床决策支持、医学人工智能、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医学信息学各个方向的研究;针对多源、异构、复杂的医疗信息,建立了从医疗信息可及性到可用性,从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到信息与数据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开辟了空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诱发电位分析仪,设计并研制出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研发的心电分析、影像诊断、生理检查等信息系统,已经在欧美日等国1000家以上的大型医疗机构得到应用。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1部;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3个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l 医疗信息集成融合与互操作
段会龙教授及其团队连续承担国家十一五“863”、十二五“863”和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多个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开展医疗信息集成融合的技术攻关、系统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 针对生物医学信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研制成功分层次、开放式的生物医学信息建模方法,建立了覆盖临床、健康和组学信息的生物医学信息模型,已被国际openEHR标准组织采纳。研制了基于语义的医疗信息集成引擎,可通过对异构医疗信息系统的自动语义标注,实现快速的集成配置和监控,与国内外类似技术相比,在集成开发和维护时具有耗时短成本低的优点。研制了模型驱动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基于开放式信息模型实现数据的动态集成、质控、存储和访问,可适应医疗环境下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迄今已经在解放军总医院、山西大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大型的示范工程,并作为核心技术于2017年参与了《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开发了超过20个面向医疗数据集成、数据质控、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的医疗信息中间件,建立了医疗信息集成融合与互操作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合作研发出智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性临床信息系统、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大型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迄今已经成功推广应用于超过1000家以上的国内外医疗机构和区域。
与UCLA-BD2K美国国家大数据研究中心长期深入开展临床与组学信息融合研究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2008年起,共同提出心脏蛋白质组谱图知识库研究计划(COPaKB),获美国国家卫生总署(NIH)重大研究项目Center Grant资助,联合了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七所大学和研究所的顶尖研究团队,在多组学大数据平台构建技术体系上实现了创新突破,针对海量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提出了一套创新的多肽鉴定工作流,通过引入新的计算方法有效控制了原有基于质谱库鉴定多肽中的错误传播问题,同时提高了基于质谱库鉴定多肽的准确性,该流程已经应用于COPaKB心脏蛋白质组谱图大数据平台中,能够在通用网络环境下实现快速高效的心脏蛋白质组分析,使蛋白质组谱图数据得到更普适化的应用。目前,COPaKB已成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心脏蛋白质组谱图大数据平台,包含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心脏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和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数据,被全球119个研究组访问和下载,实现了与EBI-PRIDE、Human Protein Atlas等国际权威组学数据平台的跨库联合检索。基于上述关键技术,进一步探索了临床组学关联分析的关键方法,并应用于结直肠癌转化医学研究,通过对GEO数据库中的478万份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了临床-组学关联关系分析,找到1300多个具有高关联性的结直肠癌临床-组学关联关系,建立了融合结直肠癌病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检查指标信息的网络知识库和分析平台,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等机构进行临床应用。
l临床信息决策支持
段会龙教授及其团队针对大数据驱动的临床信息决策支持开展研究,在探索如何创新性应用和发展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从电子病历等海量医疗数据中发现疾病诊疗知识,辅助临床决策,改善医疗质量这一重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1) 突破知识表示、抽取、融合、推理及质量评估等医学知识图谱关键技术,从大量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医学数据中提取出实体、关系、属性等知识图谱的组成元素,进行消歧、链接,建立面向心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图谱,应用于医疗决策,为临床医师提供快速的、个性化的循证治疗方案;2)研究疾病早期预警、精准干预推荐、风险预后预警等临床诊疗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面向医疗过程实践的临床辅助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框架,成果在解放军总医院、山西大医院等多家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应用转化;3)针对个性化、过程化、不确定性医学问题,研发过程驱动、情景感知的智能清单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并在荷兰埃因霍温卡莎琳娜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环境中开展应用对比,改善了人机交互方式,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这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30余篇,引用次数600余次。其中,发表在医学信息学领域旗舰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的研究论文(2012,56(1):35-50)的引用次数,为近五年该杂志307篇论文的第3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医学信息学界的高度关注和正面引用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医学信息学领域的代表性工作,分别被国际医学信息学联合会2015年鉴和美国医学信息学协会2015年鉴中引用。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等临床机构得到应用,实施结果平均住院日由11.6天降至9.14天、平均费用由6.74万元下降到6.12万元、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5.6%下降到22.1%,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作为主要创新成果获得了2016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l新型医疗仪器研发
段会龙教授及其团队在新型医疗仪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04年起,研发我国第一台全数字便携式超声并进行产业化推广,打破国外黑白超声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与深圳迈瑞、开立、安科等企业强强合作承担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彩色多普勒诊断设备研发”,创建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研发平台,使中国的彩色超声打破国外壁垒进入全球低端市场。
段会龙教授基于医学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智能医疗仪器的研究,在围绕大尺度形变脏器的影像引导内窥镜检查和智能化诊疗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究开发了内镜镜头随动跟踪装置、无创病灶标定和跟踪、复查导航算法、内窥镜视野扩大算法,并在国际上首次生成了胃内壁表面的全景图,在国内外首创具有病灶智能识别和早期癌症筛查的自动导航内窥镜检查系统,并在19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试用。
column_name
个人简介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段会龙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05
相关话题/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夏灵
Prof.LingXiaHeartModelingandSimulationsummary夏灵,男,出生于1965年10月,1996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医学图像信息与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叶学松
叶学松\/Prof.XuesongYe生物医学工程summary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兼聘教授。浙江大学医疗健康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主任,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7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宁钢民
欢迎大家访问宁钢民的主页summary2001年获德国Ilmenau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导。电子病历与智能专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副组长,首都体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微循环学会监事长、微循环信息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许迎科
许迎科,教授,Ph.D.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summary许迎科,1982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99年至2008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先后获本科及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于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博士后及研究助理科学家(AssociateResearchSci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清君
浙江大学刘清君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刘清君summary刘清君,男,1975年4月出生。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学多年。现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耀武
****summary陈耀武,浙江大学求是****,浙江大学数字技术及仪器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和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电子专业,分别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性能计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吕旭东
吕旭东个人主页HomepageofXudongLusummary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艾因霍芬科技大学访问研究教授,openEHRFoundatonManagementBoardMember,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软件分会秘书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与移动医疗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封洲燕
封洲燕浙江大学summary封洲燕,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6、1989和2001年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起留校并任教于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起任教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宏建
浙江大学磁共振中心何宏建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应用summaryResearchFocusAdvancedQuatitativeMRIoftheBrainMicrostructure,usingT1\/T2\/T2*mapping,QuantitativeSusceptibilityMappingandD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杭
****summary本科、博士均就读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学院工作,曾任院长助理一职。现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检测技术与药效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合作开展心血管生理 ...浙江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