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溪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05

张溪文的个人主页
功能材料表面与结构改性
summary


张溪文,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zhangxw@zju.edu.cn
通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泉浙江大学材料系无机所,310027。
1997年获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学位,留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任教至今。1999年英国Nottingham Univ.高级访问****;2003年日本Toyohashi Tech.Univ.客员研究员。2009年晋升教授。现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会员,受邀担任多项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2014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





科研主攻方向: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包括:
1) 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理论、技术与应用;
2) 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兼容与自适应研究;
3)光催化-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4)文化遗产保护新材料与技术应用;
科研工作简介:
本人长期从事新型光\/电\/磁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以环境友好功能材料为主导科研方向,主要涉及:1) 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理论、技术与应用;2) 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兼容与自适应研究。重点发展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功能材料表面及界面改性等关键适用技术,注重理论和实验的源头创新,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技术装备应用体系与合作研发平台。
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广谱电磁波调制机理及其材料应用研究、纳米金属颗粒原位制载及其规模化应用、半导体TiO2等光催化降解与还原研究应用、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功能薄膜材料改性机制与应用、基于雾润面扫模式的纳米材料功能化应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辅助光电增强机制、低维及宏观尺度上的无机\/有机交联复合技术与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新材料与技术应用等,多项成果发表于本专业领域的Top期刊,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
截止2020年,累计负责1项973二级子课题、2项产学研重大横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60多篇;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浙江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获得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开设本科生专业课一门:光电材料与器件(双语教学);获得2014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称号。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主持“浙江大学-杭州新亚齿科新材料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浙江大学-钱塘江特种玻璃无机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大学-亚厦集团室内装配材料研发中心”等若干校企联合研发团队,与多家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协作,积极致力于产学研成果转化;在国际合作方面,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中-英联合科研项目,并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北卡大学等开展合作,积极致力于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与合作。
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
目前本课题组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充足、科研条件良好,可以支持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性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欢迎有志于更高、更广、更深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的学生报考本人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欢迎企业博士后合作交流。课题组将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待遇(参见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hr.zju.edu.cn\/postdoctor\/),详情请电邮zhangxw@zju.edu.cn联系。

培养学生:
博士后:李晓静(2011),彭伟(2019)。
博士生:史国华(1997),何智兵(2001),郭玉(2003),贺海晏(2007),李喆(2007),高倩(2009), 王逸杰(2019)。
张兆国(2013),黄正峰(2014),程旭东(2014),董培梅(2015),Pirah Ayaz(2020)。
硕士生:黄勇刚(1997),陈萌炯(2005),王薇薇(2005),侯建梅(2007),刘爱元(2008);陈仲冬(2009)。
祁英昆(2000),梁军(2000),张宇峰(2001),李永安(2001),徐世友(2002),王峰(2002),董博(2002),秋艳鹏(2005),陈莹莹(2006),付少永(2006),刘岑岑(2007),林江(2008),卞均操(2009),曾梁杰(2010),彭瑞群(2010),陈芗昱(2010),孔丹(2011),李青莲(2011),王庆莉(2013),董培梅(2014),陈益(2014), 张彦昭(2015),聂笑笑(2016), 王细雅(2017),金枝(2018),石超凡(2019),马华(2020)。
本科生:姚茳(2000),王昕(2000),柏胜强(2001),凌航(2001),董博。(2002),朱立新(2005),唐庚(2007),李喆(2007),朱祎纬(2007),王娟(2008),高倩(2009),沃源(2010),蔡仑(2010),杨子建(2013),黄正峰(2013)。
大学生科研培训:(王维,詹凌曈,项青) 2012,(杨子建,王开平) 2012,(薛凯铭,吴程伟,刘涛)2016,沃子浩(2018)。

template_id
1
photo
\/attachments\/57\/-.jpg
research_field
1) 环境兼容及环境保护功能材料,相关理论、制备、性能和应用\r2) 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工艺设计和应用\r3) 功能材料(界\/表面)行为及其结构\/功能改性\r
status
1
opendate
2009-10-12 13:06:46
access_type
access_count
46760
score
connect

selfintroduction


张溪文,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zhangxw@zju.edu.cn
通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泉浙江大学材料系无机所,310027。
1997年获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学位,留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任教至今。1999年英国Nottingham Univ.访问****;2003年日本Toyohashi Tech.Univ.客员研究员。2009年晋升教授。现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会员,受邀担任多项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2014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





科研主攻方向: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包括:
1) 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理论、技术与应用;
2) 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兼容与自适应研究;
3)光催化-环保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4)文化遗产保护新材料与技术应用;
科研工作简介:
本人长期从事新型光\/电\/磁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以环境友好功能材料为主导科研方向,主要涉及:1) 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理论、技术与应用;2) 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兼容与自适应研究。重点发展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功能材料表面改性等关键适用技术,注重理论和实验的源头创新,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技术装备应用体系。作为技术骨干筹建与管理“表面与结构改性无机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上述基础上,开展纳米准晶硅系薄膜、BNxP1-x与a-C:H等宽带半导体、TiO2与ZnO等光催化、BiYIG磁光功能以及电磁波调控TCO节能镀膜等多种光\/电\/磁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出广谱电磁波调制机理及其应用研究、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功能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机理、基于喷嘴扫描式CVD系统的致密纳米硅薄膜生长模型、太阳能电池纳米准晶硅薄膜生长机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辅助硅基发光机理,以及金属\/电介质多层复合PBG结构透明电磁波屏蔽材料体系设计等,多项成果发表于本专业领域的Top期刊,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
截止2017年底,累计负责1项973二级子课题、2项产学研重大横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共发表论文60多篇,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浙江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获得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开设本科生专业课一门:光电材料与器件(双语教学);获得2014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称号。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主持“浙江大学-杭州新亚齿科新材料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浙江大学-钱塘江特种玻璃无机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发中心”等若干校企联合研发团队,与多家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协作,积极致力于产学研成果转化;在国际合作方面,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中-英联合科研项目,并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开展合作,积极致力于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与合作。
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
目前本课题组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充足、科研条件良好,可以支持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性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欢迎有志于更高、更广、更深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的学生报考本人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欢迎企业博士后合作交流。课题组将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待遇(参见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hr.zju.edu.cn\/postdoctor\/),详情请电邮zhangxw@zju.edu.cn联系。

培养学生:
博士后:李晓静(2011)。
博士生:史国华(1997),何智兵(2001),郭玉(2003),贺海晏(2007),李喆(2007),王娟(2008),高倩(2009)。
张兆国(2013),黄正峰(2014),程旭东(2014),董培梅(2015)。
硕士生:黄勇刚(1997),陈萌炯(2005),王薇薇(2005),侯建梅(2007),刘爱元(2008);陈仲冬(2009)。
祁英昆(2000),梁军(2000),张宇峰(2001),李永安(2001),徐世友(2002),王峰(2002),董博(2002),秋艳鹏(2005),陈莹莹(2006),付少永(2006),刘岑岑(2007),林江(2008),卞均操(2009),曾梁杰(2010),彭瑞群(2010),陈芗昱(2010),孔丹(2011),李青莲(2011),王庆莉(2013),董培梅(2014),陈益(2014), 张彦昭(2015),聂笑笑(2016), 王细雅(2017)。
本科生:姚茳(2000),王昕(2000),柏胜强(2001),凌航(2001),董博。(2002),朱立新(2005),唐庚(2007),李喆(2007),朱祎纬(2007),王娟(2008),高倩(2009),沃源(2010),蔡仑(2010),杨子建(2013),黄正峰(2013)。
大学生科研培训:(王维,詹凌曈,项青) 2012,(杨子建,王开平) 2012,(薛凯铭,吴程伟,刘涛)2016。

url

telephone

email
zhangxw@zju.edu.cn
address
玉泉曹光彪大楼427
research
mypage_id
1244
work_title
learn_degree
work_post
research_orientation
handle
zhangxiwen
main_status
1
access_uid_status
1
theme_id
qrcode_status
1
gmt_qrcode
2021-01-25 00:02:55
content


张溪文,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zhangxw@zju.edu.cn
通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泉浙江大学材料系无机所,310027。
1997年获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学位,留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任教至今。1999年英国Nottingham Univ.高级访问****;2003年日本Toyohashi Tech.Univ.客员研究员。2009年晋升教授。现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会员,受邀担任多项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2014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





科研主攻方向: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包括:
1) 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理论、技术与应用;
2) 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兼容与自适应研究;
3)光催化-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4)文化遗产保护新材料与技术应用;
科研工作简介:
本人长期从事新型光\/电\/磁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以环境友好功能材料为主导科研方向,主要涉及:1) 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理论、技术与应用;2) 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兼容与自适应研究。重点发展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功能材料表面及界面改性等关键适用技术,注重理论和实验的源头创新,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技术装备应用体系与合作研发平台。
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广谱电磁波调制机理及其材料应用研究、纳米金属颗粒原位制载及其规模化应用、半导体TiO2等光催化降解与还原研究应用、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功能薄膜材料改性机制与应用、基于雾润面扫模式的纳米材料功能化应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辅助光电增强机制、低维及宏观尺度上的无机\/有机交联复合技术与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新材料与技术应用等,多项成果发表于本专业领域的Top期刊,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
截止2020年,累计负责1项973二级子课题、2项产学研重大横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60多篇;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浙江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获得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开设本科生专业课一门:光电材料与器件(双语教学);获得2014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称号。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主持“浙江大学-杭州新亚齿科新材料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浙江大学-钱塘江特种玻璃无机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大学-亚厦集团室内装配材料研发中心”等若干校企联合研发团队,与多家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协作,积极致力于产学研成果转化;在国际合作方面,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中-英联合科研项目,并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北卡大学等开展合作,积极致力于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与合作。
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
目前本课题组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充足、科研条件良好,可以支持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性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欢迎有志于更高、更广、更深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的学生报考本人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欢迎企业博士后合作交流。课题组将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待遇(参见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hr.zju.edu.cn\/postdoctor\/),详情请电邮zhangxw@zju.edu.cn联系。

培养学生:
博士后:李晓静(2011),彭伟(2019)。
博士生:史国华(1997),何智兵(2001),郭玉(2003),贺海晏(2007),李喆(2007),高倩(2009), 王逸杰(2019)。
张兆国(2013),黄正峰(2014),程旭东(2014),董培梅(2015),Pirah Ayaz(2020)。
硕士生:黄勇刚(1997),陈萌炯(2005),王薇薇(2005),侯建梅(2007),刘爱元(2008);陈仲冬(2009)。
祁英昆(2000),梁军(2000),张宇峰(2001),李永安(2001),徐世友(2002),王峰(2002),董博(2002),秋艳鹏(2005),陈莹莹(2006),付少永(2006),刘岑岑(2007),林江(2008),卞均操(2009),曾梁杰(2010),彭瑞群(2010),陈芗昱(2010),孔丹(2011),李青莲(2011),王庆莉(2013),董培梅(2014),陈益(2014), 张彦昭(2015),聂笑笑(2016), 王细雅(2017),金枝(2018),石超凡(2019),马华(2020)。
本科生:姚茳(2000),王昕(2000),柏胜强(2001),凌航(2001),董博。(2002),朱立新(2005),唐庚(2007),李喆(2007),朱祎纬(2007),王娟(2008),高倩(2009),沃源(2010),蔡仑(2010),杨子建(2013),黄正峰(2013)。
大学生科研培训:(王维,詹凌曈,项青) 2012,(杨子建,王开平) 2012,(薛凯铭,吴程伟,刘涛)2016,沃子浩(2018)。

column_name
个人简介
相关话题/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