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2014年招收港澳臺博士研究生簡章
一、学校簡介: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醫理工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座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六和塔”隔江相望。學校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獲得港澳臺地區招生權、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首批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高校,是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工作基地。學校現設15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濱江學院),建有13個研究機構,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1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學校著力加強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人才師資結構。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4257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正高職稱267人,有專任教師836人,其中正高職稱167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0人、浙江省“千人計畫”人選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浙江省教學名師7人、浙江省名中醫38人。
學校著力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品質。中醫臨床基礎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先後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4個。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博士點14個,覆蓋中醫、中藥2個一級學科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二級學科;有碩士點46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和生物化工二級學科,自主設置聽力學、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中藥市場行銷和口腔修復重建醫學目錄外專業4個;具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臨床醫學、中藥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碩士生1421人、博士生168人。
學校著力優化科研管理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擁有血液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重點實驗室10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公共科技條件平臺2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支。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畫等國家級項目116項。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辦有《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浙江臨床醫學》2種學術期刊,其中《學報》是全國對外發行最早的中醫學術刊物之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被美國《化學文摘》、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
學校重視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德國、日本等26個國家與地區的58個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招收了52個國家與地區的國(境)外學生,先後聘請了39位外國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
學校將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立足浙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而努力!
二、報名條件:
1.港澳地區考生,持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地區考生,持《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2.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博士生)須具有與內地(祖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學歷。
3.品德良好、身體健康。
4.有兩名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稱的學者書面推薦。
三、招生類別:
自費全日制研究生。學費收費標準為:博士研究生10000元/學年。
四、招生名額:
招生名額不限。報名時間、手續、初試考試時間及地點見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4年面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招收研究生辦法》等文件的通知。
五、考試方式:
港澳臺生考試科目由我校組織命題,初試合格後來我校參加學校組織的統一復試,復試合格後予以錄取。
單位代碼:10344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 郵遞區號:310053
聯繫部門:研招辦 傳真、電 話:0571-86613539 聯系人:孫老師
說 明
一.報名地點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地址:北京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郵遞區號:100081
電話:(010)68945819,圖文傳真:(010)68945112
廣州: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地址:廣州市中山大道69號,郵遞區號:510631
電話:(020)38627813,圖文傳真:(020)38627826
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4樓1404室
電話:(00852)28936355,圖文傳真:(00852)28345519
澳門: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
地址:澳門羅利基博士大馬路614A-640號龍城大廈7樓
電話:(00853)28345403, 圖文傳真:(00853)28701076
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大學生中心
地址:澳門何蘭園68-B號華昌大廈地下B座
電話:(00853)28563533, 圖文傳真:(00853)28563722
二.報名時間及考試時間
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地點請諮詢報名點。
2014年港澳台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
一级学科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所属学院 | 考试科目 |
中医学 |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 01中医病因发生的体质学基础研究 | 张光霁 | 001基础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10中医内科学 |
02《内经》脾胃学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郑红斌 | ||||
03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实验研究 | 包素珍 | ||||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 01中医经典理法方药治疗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 柴可夫 | 001基础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00金匮要略 | |
02中医经典理法方药治疗消化疾病的研究 | 郑小伟 | ||||
03中医经典理法方药治疗免疫风湿病的研究 | 温成平 | ||||
04中医经典理法方药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 | 万海同 | ||||
余勤 | |||||
05中医临床基础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 秦樾 | ||||
许国旺 | |||||
100504方剂学 | 01方剂的配伍规律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杨洁红 | 001基础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50方剂学③3100金匮要略 | |
100506中医内科学 | 01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 宋欣伟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10中医内科学 | |
02中医药防治肿瘤病的研究 | 沈敏鹤 | ||||
03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 范永升 | ||||
04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 | 鲁盈 | 008第二临床医学院 | |||
05中医药防治情志疾病的研究 | 张永华 | ||||
06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研究 | 朱彩凤 | 004第三临床医学院 | |||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 01中医药对骨关节疾病的研究 | 肖鲁伟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40中医骨伤科学 | |
童培建 | |||||
02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 陈棣 | ||||
0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与骨代谢疾病 | 史晓林 | 008第二临床医学院 | |||
04中医药对脊柱疾病的研究 | 姚新苗 | 004第三临床医学院 | |||
全仁夫 | |||||
100507中医外科学 | 01中医药对皮肤疾病的研究 | 曹毅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80中医外科学 | |
02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崔云 | 004第三临床医学院 | |||
100512针灸推拿学 | 01针灸镇痛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 宣丽华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70针灸学 | |
方剑乔 | 004第三临床医学院 | ||||
02针灸治疗脑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陈华德 | ||||
03针灸治疗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林咸明 | ||||
04针灸治疗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 | 刘喆 |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 01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的研究 | 高瑞兰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40中医基础理论③3110中医内科学 或3120内科学 |
周郁鸿 | |||||
02中西医结合肿瘤病的研究 | 郭勇 | ||||
陈培丰 | |||||
马胜林 | 008第二临床医学院 | ||||
03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的研究 | 吕宾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
陈芝芸 | |||||
施军平 | 008第二临床医学院 | ||||
04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病的研究 | 叶真 | 002第一临床医学院 | |||
05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 | 毛威 | ||||
06中西医结合肿瘤微创外科研究 | 裘华森 | ||||
07中西医结合呼吸病的研究 | 王良兴 | 008第二临床医学院 | |||
蔡宛如 | |||||
08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的研究 | 严静 | ||||
09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的研究 | 娄国强 | ||||
10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男科疾病研究 | 吕伯东 | ||||
11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管理 | 张勤 | ||||
12口腔种植学研究 | 谷志远 | ||||
中药学 | 100800中药学 | 01中药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 蔡宝昌 | 005药学院 | ①1010英语②2160药理学③3160中药化学 |
02中药药理与新产品开发研究 | 吕圭源 | ||||
陈素红 | |||||
李昌煜 | |||||
葛卫红 | |||||
丁志山 | |||||
03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 | 李大鹏 | ||||
石森林 | |||||
陈建明 | |||||
李范珠 | |||||
04中药品质评价和资源开发利用 | 熊耀康 | ||||
黄 真 | |||||
秦路平 | |||||
来平凡 | |||||
吕洪飞 | |||||
05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研发 | 钟晓明 | ||||
吴巧凤 | |||||
杨苏蓓 | |||||
王如伟 | |||||
06中药质量控制及新药开发 | 尹 华 | ||||
袁 强 | |||||
07中药药性理论及临床效用研究 | 宋捷民 | ||||
参考书目: 英语:《英语》,大学英语1-6册,上海外教社或北京外研社出版。 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2、《中医基础理论》(五版),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剂学:1、《方剂学》,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2、《方剂学》,连建伟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匮要略:1、《金匮要略讲义》5版,李克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金匮要略》新世纪规划教材,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 3、《金匮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中医内科学:1、《中医内科学》七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临床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 3、《金匮要略》,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1、《中医骨伤科学》七版,王和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骨伤科学》,施杞、王和鸣,人民卫生出版社。 3、《实用骨科学》,胥少兵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中医外科学:1、《中医外科学》(五版)。 2、《实用中医外科学》,陆德铭、陆金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学:《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七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内科学:1、《内科学》六版,叶任高、陆再英,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内科学》十二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理学: 1、《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5月第6版。 2、《药理学》,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第5版。 3、《药理学》,王乃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2006年8月。 中药化学: 1、《中药化学》,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中药化学》,梁光义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月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