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8
姓名:李植斌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8月
职称:教授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1:企业管理:战略管理、旅游管理
方向2:区域经济:城市经济
个人简介:
1978.3--1981.12 湖南师范大学 本科学习
1982.1--1985.8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 助教
1985.9--1988.6 南京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8.7--1995.8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 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5.9--1998.6 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习
1998.7--2003.2 浙江师范大学 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长
2003.3至今 浙江理工大学 教授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浙江省水库水源地保护政策机制研究”(2009.9-2010.10),50万元,浙江水利厅委托课题。
2.主持“浙江省临港工业选划与评价”(2009.3—2010.9),30万元,浙江908专项。
3.主持“三门湾港区开发的思路目标和战略重点研究”(2009.5—2010.10),10万元,宁波“十二五”前期重大招标课题。
4.主持“台州路桥区汽车城发展规划”(2009.11-2010.8),路桥区经济发展局委托课题。
5.主持“台州路桥区卫生洁具产业发展规划”(2009.11-2010.8),路桥区技术监督局委托课题。
6.主持“温岭市汽摩配产业发展规划”(2009.8-2010.8),温岭市经济发展局委托课题。
7.主持“温岭市海岸线利用规划”(2009.3-2010.8),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课题。
8.主持“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走廊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2007.1-2008.1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9.嘉兴产业发展与长三角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协调性研究(2007.6-2008.5),07年嘉兴市软科学重点课题。
10.库村古村落发展演变研究(2007.9-2008.12),浙江省文化工程课题。
11.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建设与杭州发展研究(2007.7-2008.6),杭州市社科规划办课题。
12.主持“沪杭磁悬浮高速铁路引导杭州经济发展”研究(2006-2007年),杭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2006年重大招标课题。
13.主持“杭州市城市发展环境与竞争力研究”(2006年),杭州市规划局,“杭州网络化大都市规划”专题研究。
14.主持“长江三角洲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分工与配套衔接研究” (2005.6-2005.12),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列研究课题。
15.主持“浙江省重要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策略研究”(2004年),浙江省发改委、科技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十一五”前期研究招标课题。
16.主持“沿‘两江一湖’地区产业发展研究”(2004年),杭州市发展计划局“十一五”前期研究招标课题。
17.主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发展临港经济”(2003.9-2004.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重大招标课题。
18.主持 “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2000-2001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重大招标课题。
19.主持“充分利用浙江港口优势,发展临港经济研究”(2003——200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重大招标课题。
20.主持“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2001-200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主持“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文化景观的继承与创新研究(2002-200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主持“浙江省港湾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1999-2001年)”,省教委科研课题。
23.主持“金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金华市计委立项项目(2001年)。
24.主持“金华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调控机制研究”,金华市科委2001年科技项目。
25.主持“洞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8—2000年)”,洞头县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26.主持“金华佛手产品开发与战略研究(1998—1999)”,金华市佛手酒厂委托项目。
27.主持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研究(1998-1999)”,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28.主持“磐安县旅游发展规划”(2001—2002年),磐安县旅游局委托项目。
29.主持“浙江省大都市经济圈内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2009—2010年),浙江省人文社科区域经济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30.主持“三门县机电行振兴规划”(2009),三门县经贸局委托。
31.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生态文明建设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1999.6-2.012.3)
3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策工具研究:基于均衡模型的分析”(2008-2010年)。
3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域比较研究”(2002-2003年)。
34.参与“宁波北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培育十二五规划”(2009.11-2010.5),北仑区科工局委托。
35.参与“武义县服务业十二五规划”(2010.3-2010.10),武义县发改局委托。
36.参与“武义县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2010.3-2010.10),武义县民政改局委托。
37.参与“武义县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3-2010.10),武义县农办委托。
38.参与“浙江省永康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2007-2008年),浙江省永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
39.参与“浙江省永康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2007-2008年),浙江省永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
40.参与“路桥区高新技术机电基地特色发展战略纲要”(2008),路桥区科技局委托。
41.参与“浙江省松阳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2007-2008年),浙江省松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
42.参与“浙江省松阳工业园区产业规划”(2007-2008年),浙江省松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
43.参与“浙江省湖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2007-2008年),浙江省湖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
44.参与“浙江省义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2007-2008年),浙江省义乌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
45.参与“浙江省苍南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2007-2008年),浙江省苍南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
46.参与“滩坑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2009年),青田县发改局委托课题。
发表论著
(一)专著
1.区域体制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2.城市形象理论与设计,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3.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二)主要论文
1.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的竞争与合作,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7-21
2.基于人力资本的浙江省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4):497——502
3.杭州住宅市场:向区域分化、郊区化发展,城市开发,2006(11):26-27
4.浙江省水资源的安全保障与评价,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212-218。
5.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会展作用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26):194-195
6.高校应用研究绩效评估,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22-25。
7.高校应用研究绩效评估,云南科技管理,2006(1):24-27。
8.长三角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研究,综合交通,2005(12):39-43。
9.区域经济空间过程阻力面模型的初步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5):535-539。
10.杭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4):5-9
11.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安全保障与评价,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1):8-12
12.浙江省重要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策略研究,《建言献策谋发展——浙江“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课题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3.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研究,浙江学刊,2004(3):222-224。
14.浙江省临港产业发展研究,浙江海洋学报,2004(3):10-14。
15.重要资源约束下的浙江产业发展,浙江经济,2004年17期。
16.浙江省水、土地资源需求预测,《浙江新发展思考与对策(3)》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17.浙江省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持续发展,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4):34-37。
18.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3):16-19。
19.浙江省产业集群区的创新环境与持续发展,浙江学刊,2003(3):160-163。
20.浙江省经济变动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32-37。
21.浙江省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8-71。
22.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模式及其功能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2(3):44-49。
23.绿色住区的基本特征与生态设计研究,国际绿色居住会议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4.城市社区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2(6):25--27。
25.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促进小城镇发展——以浙江省为例,《农村产业结 构调整与农村城镇化》论文集,2001年。
26.浙江省三大港湾区海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3):48-51。
27.浙江省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1(3):298-302。
28.城市景观特色整治与创新,经济地理,2001(6):601-605。
29.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人文地理,2001(4):25-29。
30.城市形象的目标定位,经济工作导刊,2001年第8期。
31.城市文化形象继承与创新,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1):6-10。
32.城市夜景灯光照明与城市形象建设,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第19期。
33.一种城市土地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城市规划,2000(8):62-63。
34.历史地段社区文脉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城市研究,2000(5):42-46。
35.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经济与管理,2000年11期。
36.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8-73。
37.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13期。
38.我国城市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8期。
39.区域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9(3)262-267。
40.一种山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山地学报,1999(1):68-72。
41.浙江省港湾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998(2):154-161。
4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初步研究,人文地理,1998(4):70-74。
43.浙江省港口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3-87。
44.我国城市住区空间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城市研究,1998(4):54-57。
45.温州海岛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58-62
46.湖南省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4):1-4。
47.城市问题与城市持续发展,城市研究,1997(4):8-12
48.我国城市住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人文地理,1997(2):18-23
49.浙江省海岛区资源特征与开发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自然资源学报,1997(2):140-146。
50.莨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建设,经济地理(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
51.旧城区改造与城市土地置换,城市研究,1996(6):11-14
52.培育和发展我国城镇土地市场,江西社会科学,1995(4):15-19。
53.城镇土地成片开发与管理,贵州社会科学,1995(4):13-17。
54.湖南省产业布局总体思路与区域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5年4期
55.我国旅游发展的重新认识,人文地理,1995(4):40-43。
56.城镇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6):255-259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