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中国地质学会发布2017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与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结果,由我所韩喜球研究员团队申报的“西北印度洋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现象的首次发现”在参评的96 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该项目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上发现了 6 个热液区,其中 3 个属于正在发生热液成矿作用的活动热液区,有繁茂的热液生态系统和林立的海底黑烟囱,另有3个属于已经休眠的热液区。携“蛟龙号”首次对卧蚕1号、卧蚕2号、天休与大糦热液区成功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和精细的调查采样,明确了热液区的精确位置,测量了热液喷口流体的温度,采集了硫化物、玄武岩、蛇纹石化橄榄岩、含金属沉积物、热液流体等系列样品,获得了大量高清的摄像和照相资料。对各热液区热液活动的特征、多金属硫化物的分布、围岩类型与微地形地貌、热液生物群落类型与结构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卡尔斯伯格脊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极端生境生命起源与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古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启示。
此次评选出来的获奖项目是从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分支机构、省级地质学会推荐的 96 个有效候选项目中评选产生的,集中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地质学及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高水平的重大科学成果。中国地质学会自2007年开始评选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新进展与十大地质找矿新成果,至今已经持续进行了10届,“双十”评选工作对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地勘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提高地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推出地勘行业领军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