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沈彩副研究员在前期利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对锂离子电池多种负极材料SEI膜成膜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EI膜成膜电位比金属锂沉积电位更正的特点,设计了两步法研究锂枝晶的实时原位观察实验。研究者可通过利用EC-AFM实时研究以碳酸乙烯酯(E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为基础电解液的SEI膜的生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位锂枝晶的生长观察,通过对这两种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的杨氏模量、CV图谱及EIS阻抗谱分析,结合XPS光谱分析,研究者发现FEC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较多的LiF无机盐,由于LiF具有较好的硬度和稳定性,使得SEI膜具有较高强度,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该研究结果发表在Small Methods上(2017, 1700298,DOI:10.1002/smtd.201700298)。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光谱技术,有望成为锂枝晶生长机制研究的有力表征手段,通过对各种电解液和添加剂的优化筛选、形成对金属锂负极能够有效保护的SEI膜或涂层修饰结构,提升金属锂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http://www.nimte.ac.cn/news/progress/201712/W020171213368651701576.jpg)
图1 (a)EC-AFM实验电化学池结构图;(b)EC和FEC两种电极液所形成的SEI膜的弹性模量;
(c)金属锂在EC和FEC两种电极液所形成的SEI膜的沉积过程;(d)锂沉积机理示意图
(新能源所 胡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