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介

宁波材料所 免费考研网/2014-03-20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介
2007-09-01

一、全所概况
2006年3月10日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这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家直属科研机构,纳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建所使命:以制造业和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技进步为牵引,瞄准世界前沿,面向全国需求,立足宁波、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有选择地开展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前沿探索与材料科学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术基础;面向国家与区域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有重点地开展新材料及新工艺研发与系统集成;与我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工程化研发与中间试验,不断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承担国家与地方科研任务,承接企业委托研发任务,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的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培养研究生,为社会培养、培训和输送各类高层次技术人才。
发展目标:通过3至5年的努力,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建有基本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建有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组织管理体系,建有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有机衔接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形成并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材料产业乃至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社会认同的贡献,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材料研发机构。
队伍建设:计划于2010年全所规模达到450人,其中创新岗位编制人员150人,项目聘用人员100人,研究生200人。目前,全所共有科技人员80人,在读研究生 40人;随着建设进度的加快,至2007年底,全所将达到科研队伍200人、管理人员20人、研究生指导教师40人、在学研究生80人的规模。2008年全所计划招收40名硕士生(拟接收推免硕士生20名),20名博士生,25名博士后。
二、学科领域

高分子材料及有机 / 无机复合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为: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特别是聚烯烃(官能化)工程塑料改姓技术、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等;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研究可生物降解和易回收利用的高分子材料、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高分子材料等;特种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主要是开展低成本聚酰亚胺工程塑料的研究,开发可以注射成型的聚酰亚胺工程塑料,特所聚酰亚胺的纺丝及其纤维的应用开发;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开展纳米复合阻隔包装片材及膜 / 瓶专用料、纳米复合增强改性合成纤维等方面的研究;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加工新技术,特别是超临界加工技术等。

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为:无机纳米粉体材料生产和应用中的关键与共性问题,包括尺寸稳定性、分散性、粉体表面改性等研究;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应用研究;纳米材料在光催化、尾气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技术领域的研究;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纳米医药和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重点进行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及其载体的定向输送、缓释研究,以及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纳米器件和技术开发;纳米微器件研究,重点发展有特色的纳米组装技术与技术集成,开展概念性和原理性样机的研制。
※ 磁性材料与先进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性能钕铁硼磁体产业化关键技术,耐高温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稀土永磁材料综合特性研究,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探索(复合稀土永磁材料,新型结构稀土永磁材料的基础研究,稀土永磁功能材料的各类磁效应研究),新型磁性功能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磁制冷材料)。
※ 表面工程与表面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构建薄膜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平台;刀刃具表面处理技术;钕铁硼永磁体表面处理技术;工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再制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燃料电池与能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粉末与电池研究,探索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及新的制备方法以及下一代燃料电池。包括新型陶瓷催化材料,隔膜材料和质子导体的研究;测试与元件工作研究,开展单电池测试与评价,中间连接件用特种不锈钢和密封材料的开发以及单电池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下的性能表征,寿命预测和退化机理的研究。包括新型电解池,电化学传感器、高温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功能离子导体的新应用研究等;电堆与系统研究,负责电池堆的设计、组装和测试,电堆中的各种气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与优化以及电池系统的设计与总装,包括除硫器、预重整、催化燃烧、热交换器、交直流变换和控制反馈研究等。

三、招生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正式批准数为准,考试科目的设立以教育部科目改革文件为准)

代招

单位

专业名称

(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暂定)

备 注

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

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及器件;

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复合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与工艺;

表面涂层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能源材料的关键材料及技术研究和应用

40

20

1 )101 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

3 )302 数学(二);

4 )825 物理化学(乙);

5 )809 固体物理;

6 )806 普通物理(乙)

1 )、 2 )和 3 )必考; 4 )、 5 )和 6 )三选一

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

( 070205 )

先进材料内耗研究;

计算材料物理;

稀磁半导体物理;

自旋电子学

1 )101 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

3 )602 高等数学(乙);

4 )604 普通物理(甲);

5 )809 固体物理;

6 )825 物理化学(乙);

7 )811 量子力学

1 )和 2 )必考; 3 )和 4 )二选一; 5 )、 6 )和 7 )三选一

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学化工学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070305 )

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功能与高性能高分子;

高分子加工

1 )101 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

3 )602 高等数学(乙);

4 )606 物理化学(甲);

5 )604 普通物理(甲);

6 )82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7 )820 有机化学

1 )和 2 )必考; 3 )、 4 )和 5 )三选一; 6 )和 7 )二选一

四、导师介绍

崔 平,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作为 guest scientist 在德国萨尔大学、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日本京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项目、数项中国科学院重大和创新项目、数项安徽省科研项目、国家烟草总局项目以及数项企业开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特殊津贴、宁波市科技创新推动奖。发表论文 40 多篇,申请专利 10 多项,译著 1 本:《纳米材料》 (94 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 。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和内耗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固体缺陷的内耗研究等。
E-mail: cuiping@nimte.ac.cn

严 庆,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1 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学习, 1988 年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1991 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得高分子材料工学博士学位。
组织参与的《聚烯烃汽车专用料》国家 “ 八五 ” 科技攻关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领导的《抗菌系列家电及抗菌塑料研制应用》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专项( 2002-2005 ):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及其在包装领域的加工应用。
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应用,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细胞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E-mail: qyan@nimte.ac.cn
李 卫,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蒹任材料所磁性材料首席研究员。 1982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此后一直在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工作。 1991-1992 作为客座研究员在瑞典金属研究所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钕铁硼永磁材料、钐钴永磁材料和其它金属永磁材料的结构、磁性能、温度特性、矫顽力机制以及相关的制备和生产工艺。
E-mail: weili@public3.bta.net.cn

王蔚国,男,博士,研究员。 1984 和 1987 年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0 年任第二届中国青年超导研讨会组织和执行委员会主席。 1991 年提升副教授。 1994 年获澳大利亚 Wollongong 大学海外博士生奖学金赴澳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年完成博士学位。 1997 至 1999 年在丹麦的 Nordic Superconductor Technoligies A/S 任工程师, 1999 年提升研发部经理,负责和承担四项大型 EU 项目及其超导带材的商业化生产。 2001 年任第五届欧洲应用超导年会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1 到 2004 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01 至 2006 年在丹麦国家实验室 Risoe 任高级研究员,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任材料所燃料电池与能源技术事业部主任,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
E-mail: wgwang@nimte.ac.cn

卢毅成,男,博士,教授。 1982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8 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受聘于美国新泽西州立鲁丁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2000 年升为教授, 2004 年获杰出教授称号。卢毅成教授长期从事固态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发表了 100 多篇学术论文, 200 多篇会议论文和邀请报告,出版了 3 本著作,取得了 14 项美国专利,荣获多项鲁丁根大学奖,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奖,美国基金会奖等。近年来主要进行了 ZnO 薄膜及纳米结构与器件研究,作为三个发起人之一,建立了鲁丁根大学先进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现为材料所兼职研究员。
E-mail: ylu@rci.rufgers.edu

王玉忠,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 **** ” 特聘教授。现兼任材料所高分子材料及有机 / 无机复合材料事业部首席研究员。 1994 年 6 月获四川大学 ( 高分子 ) 材料学博士学位。 1999 年和 2002 年分别在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 和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作访问教授。现任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基与环境友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功能与生物降解高分子、阻燃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废弃高分子材料的回收等。
E-mail: yzwang@nimte.ac.cn
方前锋,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所兼职研究员。 1989 年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2005 年先后赴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德国达姆斯达特大学、法国勒芒大学作访问教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或邀请报告。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内耗和固体缺陷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大量的新成果。主持完成了多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于 1993 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共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目前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 )薄膜材料(多层膜、复合膜)的微结构及性能;( 2 )凝聚态功能材料(如氧 / 锂离子导体、氮碳化物超硬材料等)的微结构弛豫及物性研究。
E-mail: qffang@issp.ac.cn
  
李 勇,男, 研究员。 1985 年安徽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为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公共平台事业部主任。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目前正主持纳米材料改性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纳米功能涂层材料、超细空心微珠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等多项应用技术研究工作。
E-mail: liyong@nimte.ac.cn

倪浩明,男,研究员,兼任表面工程与表面技术事业部主任。 1985 年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硕士毕业。近年来主要从事腐蚀防护、腐蚀失效分析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和完成 “NGK 葛沪 ±500KVDC 绝缘子及线路器材的腐蚀失效分析和研究 ” 、 “ 吸收声呐波覆层研究 ” 、 “ 板式换热器的腐蚀防护 ” 、 “ 热换器的腐蚀失效分析及防护技术开发 ” 、 “ 钢管、铸管内外防腐衬里技术和涂层技术工程研究 ” 、 “ 国家计委舰船涂料九五 , 十五攻关 ” 、 “ 宝钢马迹山码头钢管桩防腐工程 ” 、 “ 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沉积技术研究 ” 、 “ 三峡坝区材料及涂层现场试验 ” 、 “ 全国表面工程新材料信息网开发 ” 等课题研究工作。
E-mail: nihaoming@nimte.ac.cn

潘晓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1985年获南京大学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德国Saarlandes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2004年于美国密执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副教授、教授。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家”,新加坡材料工程研究院首度访问学者等称号。现兼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主任。

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功能陶瓷的结构与性能关系,HRTEM与AEM在化学传感器、铁电体、氮化硅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物理/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等。

E-mail: chenchen@nimte.ac.cn

陈 琛,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1991 年获四川大学力学系生物力学博士。 1991 至 1996 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力学系任教。 1996 至 1997 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任访问学者,研修人工心脏; 1997 至 1999 年在日本茨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作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磁悬浮轴承及其在人工心脏中的应用。 1999 至 2004 年在美国 LaunchPoint Technologies 公司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生物医学工程主任,与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及企业合作,从事机电一体化及人工心脏研究开发。 2004 至 2005 年在世界最大的人工心瓣公司 Edwards Lifesciences 担任主任工程师,从事人工心瓣研究开发。 2005 至 2007 年在人工心脏技术领导者、上市公司 World Heart 公司担任总工程师,主持新一代人工心脏的研究开发。 2007 年 7 月接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旗舰行动”计划全职回国,在“磁性材料与先进装备”事业部领导组建“先进机电装置”研究室。
陈琛 博士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磁悬浮和特种电机技术,涉及磁悬浮轴承和平台、精密直线电机、高速永磁电机、以及其它新型电磁装置。其选题将针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就相关领域的关键工程技术不断寻求突破。研究工作注重与美国、日本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合作,强调创造性、工程应用、以及学科交叉和系统集成的能力。欢迎具有机械、电子、电机、自动控制等专业背景的同学加盟本创业团队。

吴义宏,男,研究员。 1991 年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1 至 1996 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光电子中心任研究员,松下(新加坡)实验室任副总经理。 1996 至 1998 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任高级讲师、副教授。 1998 年创建 Nano Spintronics 集团并担任集团经理至 2003 年。 2005 年至今担任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 Journal of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编委。 2004 至 2006 年新加坡材料学术委员会委 员。 研 究方向包括光电子学,光数据存储,磁数据存储,自旋电子学及纳米材料等。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纳米级自旋电子学在数据存储和纳米材料中的应用。已发表 120 余篇相关学术论文和 110 篇会议文章,并被授予 7 项专利。


许高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 1997 年至 1999 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 年至 2002 年在日本大坂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 STA (JSPS) ; 2002 年至 2004 年在丹麦 Risoe 国家实验室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热电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电流变液材料的实际应用研究。
E-mail: xugj@nimte.ac.cn

宋振纶,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 1999 年至 2001 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主要在固体微结构实验室从事相变理论、材料物理性能研究; 2001 年至 2003 年,成为日本促学会研究员 (JSPS fellow) ,从事新型烧结工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备,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003 年至 2004 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钢的发泡研究。现从事材料表面防护技术和表面科学的研究。
E-mail: songzhenlun@nimte.ac.cn

顾 群,男,博士,研究员。 1998 年至 2001 年中科院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 年至 2003 年德国斯图加特德国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对碳纳米管 / 聚合物复合纤维、 PLA 医用纤维的研制、聚合物多相体系在纤维材料中的应用、聚合物在体陶瓷纤维的制造等课题有较浓厚的研究兴趣。
E-mail: guqun@nimte.ac.cn

阎阿儒,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 1998 年至 2000 年在中科院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 年至 2005 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固体材料研究所( IFW Dresden )任职客座研究员。在磁学和磁性材料研究领域已经工作了 10 余年,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稀土永磁材料结构、性能与矫顽力机理以及磁熵变与磁制冷材料的研究。发表论文 50 余篇,他引 150 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目前承担着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研究方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稀土永磁材料综合特性研究,大磁熵变磁制冷材料的研究,新型磁性功能器件的开发和应用。
E-mail: aruyan@nimte.ac.cn

宋伟杰,男,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员,中科院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 2002 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前往日本筑波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纳米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及其在功能纳米薄膜的制备、表征中的应用研究。近期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光电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E-mail: weijiesong@nimte.ac.cn

田兴友,男,博士,研究员。 1995 毕业后在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从事纳米材料和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 2001 年固体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3 年固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聚合物 / 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聚合物纤维材料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和熔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表征等。
E-mail: xytian@issp.ac.cn

沈宝龙,男,博士,研究员。 1999 年获日本姬路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后赴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井上研究室从事通产省项目 { 超级金属的技术开发 } 子项目 [ 铁基软磁金属玻璃 ] 的共同研究。
曾任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创造科学技术推进事业 [ 井上过冷金研究项目 ] 和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战略创造研究推进事业 [ 研究发展项目 ] 研究员。发表论文 60 余篇,著作 1 部,申请专利近 10 个, 2004 年获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第 2 届粉末冶金研究促进奖。
主要研究方向有铁族块状金属玻璃的合成及其优异的机械与软磁性能以及铁基块状纳米晶 / 微晶材料的制作等。
E-mail: blshen@nimte.ac.cn

乌学东,男,博士,研究员。 200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并获材料学工科博士学位。毕业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 2001 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其中 2003 年 1 月 -12 月,赴美国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UIUC) 在化学系作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关于表面化学和表面功能材料,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来设计和控制表面 / 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如表面自由能、润湿、摩擦、吸附、分离等功能,目前主要包括分离膜材料的化学改性,物质表面自由能操控技术,如超疏水表面、智能表面等。
E-mail: xdwu@nimte.ac.cn

汪爱英,女,博士,研究员。 1998 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03 年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同年 7 月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KIST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5.11- 2006.12 在韩国 J&L Tech. 公司研发中心工作。自 1998 年以来主要从事碳功能薄膜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开发的研究。近期开展的研究方向为基于纳米类金刚石功能薄膜、新型纳米复合超硬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
E-mail: aywang@nimte.ac.cn

方省众,男,博士,研究员。 1998 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 1998 年 9 月至 2003 年 12 月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 2004 年 3 月至 2005 年 2 月在韩国高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5 年 3 月至 2007 年 2 月在韩国 LG 化学公司技术研究院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多年来主要从事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期研究方向为高性能低成本聚酰亚胺树脂、工程塑料及纤维的研究开发。
E-mail: fxzhong@nimte.ac.cn

曹鸿涛,男,博士,研究员。 2004 年至 2006 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宽禁带( 3~4 eV )半导体二维薄膜及一维纳米结构的光学、电学和磁性性能研究以及它们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窄带隙( ~1.5 eV )半导体的一维纳米结构的无序或定向合成生长; PVD 和 CVD 方法材料制备;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E-mail: h_cao@nimte.ac.cn

郑文革,男,研究员。 1985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 有机化学专业。 1990 年于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 1993 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是中国自主培养的首位工程塑料博士。 1994-1995 年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6-1999 年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 课题组长。 1999-2000 年任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环境科学及材料化学研究部 , 日本科技厅 (STA) 研究员。 2001-2003 年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研究员。 2004-2007 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微孔塑料制造实验室 , 研究员。已发表中英文专著、文章数十篇。

曾参与项目包括国家“ 863 ”能源领域重大项目“ 10MW 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重要参数研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聚合物材料增强增韧的新途径”等。目前主要进行聚合物 - 超临界流体发泡与加工技术研究 。
E-mail: wgzheng@nimte.ac.cn

李润伟, 男,博士,研究员。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 2002 年 8 月至 2003 年 9 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做 JSPS 研究员。 2003 年 10 月至 2005 年 1 月,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做洪堡学者。 2005 年 2 月起作为高级研究员加入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Young Scientist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 2007 年 8 月起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直在磁电子学 / 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及器件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已在 Physical Review B,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 Nanotechnology 等国际学术期刊 发表 近 50 篇 S CI 收录的学术论文。申请了 3 项日本专利。在 4 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过邀请报告。 目前是 New Journal of Physics , Nanotechnology, J. Appl. Phys. J. Phys. condens. Mater. J. Phys. D: Appl. Phys. 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 (1) 探索多功能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物薄膜和纳米结构;( 2 )设计原型纳米器件。
Email: runweili@nimte.ac.cn

刘新才,男,博士,教授, 1989 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 1996 年入选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获航空航天工业部 “ 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 称号, “ 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 航空优秀青年 ” , “ 江西省优秀教师 ” 等荣誉。
主持或主要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17 项,重点研究磁性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
E-mail: liuxincai@nbu.edu.cn

邵双喜,男,研究员。 1980 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化工专业。长期从事高分子合成、天然高分子改性研究和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围绕皮革化学品及皮胶原改性等方面开展工作,曾主持和参与 10 多项国家、中科院、部省级项目,基本集中于皮革及其化学品领域的研发上,成功开发产品十多个,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基本认同;研制开发的皮革化学品如: RAF 、 ART 、 BT 、 MSF 等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皮革生产过程之中。
现主持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一项,省基金和市级基础研究项目各一项,市级攻关和企业项目多项,并参与国家 “863” 项目研究;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负责国家 863 计划产业化项目 —“ 年产 100 万张绵羊皮清洁化制革技术集成生产线 ” 研制工作。
曾主讲 “ 高分子化学 ” 、 “ 精细化学品 ” 等课程。
E-mail: shaoshuangxi@sina.com
潘 晶,女,教授。 1988 年江苏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一直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工作。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3 名(其中毕业 1 名),承担了 “ 磁性材料及应用 ” 、 “ 固体物理 ” 等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任务。
主持或主要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12 项,现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 “ 纳米晶双相稀土永磁合金快淬薄带的短时高能球磨 ” 研究,主持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 籽晶法定向凝固形成 Nd2Fe14B 磁织构的研究 ” ;主持并完成江西省自然基金 “ 先进 Si3N4 陶瓷表面磁力研磨的研究 ” ,宁波市科技攻关项目 “ 纳米晶 Sm-Co-Fe-M 粘结永磁体 ” ,东风汽车集团课题 “ 东风卡车离合器膜片弹簧形变热处理工艺及夹具 ” 等。
主要研究方向: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材料、定向凝固、等温变形、激光熔凝、粉末冶金等及其先进制备技术,以及研发现有材料的共性关键技术。
E-mail: liuxincai@nbu.edu.cn

王剑峰,男,博士,副教授。 2005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化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多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开发项目等。主要从事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立构嵌段聚丙烯的合成、表征,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在沥青改性、建筑保温材料等中的应用。
E-mail: nbwjf602@126.com

,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03 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工博士学位。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录。两次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科技局项目等共 3 项,主持横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大)、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 2005 年入选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 432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近年来从事膜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气体分离膜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技术,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技术等。
E-mail: luyin@nbu.edu.cn

陈 亮 ,男,副研究员。 2001 年获南京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 2006 年 1 月于美国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化学工程系和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 (NETL) 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 (Air Products & Chemical Inc.) 从事储氢材料的开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材料学,利用第一性原理和蒙特卡洛 / 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碳基材料储氢的基本机理,碳纳米管作为气体吸附剂、薄膜分离的应用,以及金属 - 金属碳化物内部缺陷辅助迁移的机理。已在 JPC , PRL, JACS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2007 年 5 月加入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目前主要承担在研的项目包括“过渡金属团簇催化活性的研究和设计”,“碳基材料储氢及氢溢流技术机理的计算研究”等 。
E-mail: chenliang@nimte.ac.cn

,男,博士,副研究员。 2002 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 2005 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之后进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科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以及与企业横向合作等项目资助,入选了宁波市“ 4321 人才工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热电转换材料。
E-mail: jjun@nimte.ac.cn

五、招生问答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所2008年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现将有关招生情况问答如下:
(一)你所为什么要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其性质与其他单位直接招收硕士研究生有何区别?
答:2006年3月10日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所初期,我所本着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的方针,在“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指导下,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和化学与化工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从而达到以建所拉动队伍,以科研培养人才,以人才促进发展之目的。由于全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授予学位的管理体系,由我所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招收硕士研究生与其他单位直接招收硕士研究生其性质没有区别。
(二)如何选报你所2008年硕士研究生?

答:1、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的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后,还须到报名点办理确认报名信息、拍摄电子照片、确认考试地点等报名手续。
2、考生应正确选择报考点并在报名前查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网址:http: //admission.gucas.ac.cn)选定报考的代招学院和专业。阅读并了解《2008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场规则》、《国家教育部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报考规定(报考前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网址为:http: //yz.chsi.cn),并在《报考硕士研究生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签名。
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3、报考中科院研究生院为我所代招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请与我所研究生部,或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或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联系。
材料所联系方式: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网 址:www.nimte.ac.cn
邮政编码:315201
电 话:0574-87911122
E - m a i l:hr@nimte.ac.cn
职能部门:研究生部
联 系 人:柳爱平、范文君
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
网 址:admission.gucas.ac.cn
电 话:010-88256215;010-82640463
邮 编:100049
E - m a i l:ao@gucas.ac.cn
招生学院:物理科学学院 联系人:宋小清
电 话:010-82640470 单位代码:80001 院系代码:081
招生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联系人:张宏
电 话:010-88256093 单位代码:80001 院系代码:082
(三)如何报考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答:我所委托中科院研究生院代招高校推荐免试生。推免考生报考时,请直接与我所联系,并按要求提供个人资料来所参加复试。详情请见我所2008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简介。

(四)你所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有什么规定?
答: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我所硕士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满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3、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4、对符合进入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五)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否需要单位同意?
答:考生报名时不必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考生、现正在履行合同规定服务年限的在职考生,必须在录取前得到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及所在单位同意。现役军人报考需有所在单位政治部同意报考的证明。
  
(六)报考你所硕士研究生是否提供以往的复习试题?
答: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和数学(即数学(二))使用全国统一命题。 业务课试题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组织命题,提供参考书目录、考试复习大纲以及复习试题,考生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admission.gucas.ac.cn)-“硕士招生”-“考试大纲”栏目查阅。
(七)硕士生公开招生考试科目为何为暂定科目?

答:据悉,教育部将对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定进行改革,目前尚未有正式通知。一经确定,我所将在网上及时公布考试科目设定结果,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所网上信息。
  
(八)中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否实行调剂录取?
答:中科院系统内调剂十分畅通,各招生单位会协助考生进行调剂,考生也可自行联系调剂单位。
(九)初试总分要达到多少才能参加复试?

由于中科学院为非自主划线招生单位,我所将以教育部制定的复试基本要求和录取原则,以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报考情况,制定具体的复试分数线。 一般情况我所的复试分数线高于教育部的分数10—20分。
(十)你所如何组织考生复试?
我所将按照一定比例,组织考生复试。主要包括: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专业基础知识面试和科研能力考核,以及体检和政审。同等学力考生还须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
(十一)录取为你所硕士研究生后如何培养?
答:硕士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在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年回所参加科研实习,进行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参与实验;第三年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开展论文送审和答辩。其中第四学期,在学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生拟正式办理转博申请。
(十二)报考你所硕士研究生有哪些优惠条件?

答:1、硕士研究生来所参加复试,录取后来所参加入所教育,均由所里免费安排食宿,报销单程火车硬座(长途汽车)车费;
2、硕士研究生去学校学习所发生的行李托运费,以及学习结束后回所工作的火车硬座(含长途汽车)费用由所里报销;  
3、录取为我所硕士研究生均为国家计划内公费生。在读期间享受所内规定的助学金、奖学金和研究助理津贴。
4、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可申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刘永龄奖学金、中科院研究生院奖学金等冠名奖学金及其它机构设立的奖学金。
5、硕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在所工作期间,由所在导师课题组资助,免费安排住宿;工作日提供午餐补贴。
6、研究生在学期间,每年享受探亲假30天,不含路途和法定公休假,总天数根据实际往返路程,不超过40天。假期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分暑假、寒假两次使用。
7、硕士研究生在所工作期间,因公出差,按照初级人员标准报销差旅费。
8、硕士研究生在所工作期间,享受所内职工的劳保待遇;在课程学习阶段由教学单位负责办理公费医疗;在所工作期间,由研究生部统一办理医疗保险。 
欢迎一切有志于我国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的青年学者来所学习深造,施展才艺。
六、2008年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录

考试

科目

高等数学 ( 乙 )

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普通物理(甲)

大学理科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全国重点大学理科类普通物理教材

物理化学(甲)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溶液 —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界面现象;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物理化学(乙)

气体的 PVT 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统计热力学初步;界面现象;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部分:绪论,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聚合方法,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高分子物理部分: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运动,高聚物的力学性能,聚合物的电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高分子溶液,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1 、潘祖仁编, 《高分子化学》 (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

2 、潘才元编,《高分子化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

3 、马德柱等编,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科学出版社, 2004。

4 、何曼君等编,《高分子物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

固体物理

晶体结构;固体的结合;晶体中的缺陷和扩散;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能带理论;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金属电子论。

1 、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

2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10 月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有机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元素有机化学;碳水化合物、油脂、氨基酸、蛋白质、萜类、甾族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4. 6 ( 2003 重印)

2 、伍越寰《有机化学》第二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 9

量子力学

(一)了解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和量子力学诞生的实验基础与理论背景。理解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几率性质;(二)熟悉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三)熟练掌握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和算符的关系;(四)理解和基本掌握态和力学量的表象;(五)熟练掌握中心力场问题的解法;(六)熟练掌握微扰理论和变分方法;(七)掌握量子跃迁的基本解法;(八)掌握量子散射的基本处理方法;(九)熟悉自旋与全同粒子的概念,掌握其处理方法。

《量子力学教程 》 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七、联系方式

职能部门:研究生部
联 系 人:柳爱平、范文君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网 址:www.nimte.ac.cn
E - m a il :hr@nimte.ac.cn
邮政编码:315201
电 话:0574-87911122
传 真:0574-87910728





相关话题/宁波材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