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3-05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2007-04-13

硕导信息

王光龙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王光龙,男, 1951 年 6 月生,山西省临汾市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研究开发部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1976 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9 - 1980 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语文教学法”专业; 1987 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法研讨班”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

三、代表论著

1 .《语文学科教育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1 年 2 月出版;

2 .《语文学习方法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3 年 5 月出版;

3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出版;

4 .《语文学习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 年 5 月出版;

5 .《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教育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

五、主要研究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 语文教育发展史 语文学习理论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语文学习理论研究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 .“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 2002-200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批准号: FHB011237 ),主持。

2 . “语文学习指导模式与学习素质培养 ”( 2001 - 2005 ),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 课题编号: CH-01096 ) ,主持。

八、主要科研获奖

1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著作,获山西省第四次人文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4 年 6 月。

2 .《语文学习概论》著作,获杭州市第 12 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 年 11 月。

九、出版著作

1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2 .《语文学习概论》,独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 年 5 月。

3 .《语文学习素质培养探索》,群言出版社 2005 年 4 月。

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

1 .《叶圣陶论略读学习指导》,《教育史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2 .《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教育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3 .《 “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 ” 课题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经济 . 文化教育学习版》 2003 年第 3 期。

4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课模式浅论》,安徽师大《学语文》 2003 年第 2 期。

5 .《熔古铸今 推陈出新——重读 < 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 > 》,《教育史研究》 2003 年第 2 期。

5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探讨》,《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3 期。

6 .《略略朱绍禹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思想》,《上海师大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 2003 年第 1 期。

7 .《学习素质与人的全民和谐发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医学版》 2005 年第 6 期。

8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学通讯 · 小学刊》 2006 年第 3 期

9 .《语文学习素质及其培养》,收入《语文学习素质培养探索》 2005 年 4 月

10 .《语文学习计划的制订》,收入《语文学习素质培养探索》 2005 年 4 月

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 :

马 爱 莲副教授

一. 个人基本情况:

马爱莲,女, 1954 年出生,浙江衢州人,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教育科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

二. 学术背景与经历:

1978 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金华二中、杭州市朝晖中学、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任教。

三. 代表论著

论文《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 2005 年第 9 期《语文教学通讯》

论著《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参编)

四. 所在硕士学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五. 主要研究方向: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六. 承担研究生的主要课程:

《当代语文改革与研究》《国外母语课程与教学研究》

七. 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 .课题情况:主持承担“认同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和研究”的横向课题。后审批为杭师院“教育实验基础”。

2 .参与教育部“九五星火计划”的“中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

3 .参与教育部师范司《中学语文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研究》的课题。

4 .主持承担校级《中学语文板书设计 CAI 课件》课题。

八.主要科研获奖: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材) 2004 年 12 月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课程资源奖。《语文板书设计 CAI 课件》 2002 年 8 月获全国语文教学研究会颁发的课件设计一等奖,课件制作一等奖。《中学语文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 2000 年 5 月中国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工程协会 2000 年研讨会二等奖。

九. 出版著作

参编的教材与书籍: 2004 年参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材的国外语文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有关章节, 2003 年参编的《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指南》一书中理论篇的《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撰写。

十. 最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

2006 年《认同,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发表在《连云港师专学报》第 3 期,《国外母语教材训练系统的特色》发表在山西师大《语文教学通讯》(核心刊物) 2005 年 9 期,《国外母语教材导学系统的特色》发表在山东曲阜师大《现代语文》 2005 年 10 期,《国外母语教材训练系统的特色》发表在山东曲阜师大《现代语文》 2005 年 12 期,《关于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研究》发表在《上海师大学报》 2004 年 3 月,《激疑设问中教师角色的新内涵》发表在《阿坝师专学报》 2004 年 1 月,《素质教育的一大盲区——责任教育》发表在《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 期。

硕导信息

刘晓伟副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刘晓伟,男, 1950 年 5 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杭州师范学院学习科学研究所成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1978 年考入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1 年毕业后在杭州四中任教,曾任杭州四中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1993 年调入杭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 2000 年至今在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任写作与中教法教研室主任。 2006 年 9 月- 2007 年 1 月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三、代表论著

《变革与回归:语文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五、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学原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 .参加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2004 年度课题《健全心理,完善人格与自主发展——杭州长河高中自主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编号 25 ),担任课题撰稿人。

2 .主持 2004 年省社科联立项课题《杭州传统民居的文化遗存》(编号 47 )。

3 .主持 2004 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传统民居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征》(编号 19 )。

4 .主持 2006 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常规性课题《情感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编号 C06JY01 )。

5 .主持 2006 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编号 06CGJY14YBG )

八、主要科研获奖

1 . 专著《变革与回归:语文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 2006 年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编号 178 )。

2 . 《杭州旧城民居》于 2000 年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第三届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三等奖。

九、出版著作

1 . 高等院校写作教材《当代应用写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出版,主编。

2 .专著《变革与回归:语文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5 月出版(杭州师范学院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项目,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省级重点专业经费资助项目)。

3 .《杭州老街巷地图》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 年 7 月出版(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浙江省社科联立项课题成果)。

4 .《写作概论》(散文、诗歌部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9 月出版(浙江省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教材)。

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

1 .《让名气自然生成》,《上海教育科研》 2002 年第 1 期。

2 .《寻常巷陌何处寻》,《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 年第 2 期。

3 .《让阅读回归个性》,《阅读与写作》 2002 年第 9 期。

4 .《试论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 年第 1 期。

5 .《净化新闻的标题》,《写作》 2003 年第 3 期。

6 .《媒体的话语统治与传播效益》,《当代传播》 2003 年第 6 期。

7 .《求真扬善,方能造境》,《语文建设》 2003 年第 8 期。

8 .《见义勇为的“代价”与“成本”探析》,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9 月出版。

9 .《程度副词与名词的组合成因及修辞效应》,《语文学刊》 2003 年 12 期。

11 .《媒体语境与信息虚设》《当代传播》 2004 年第 3 期。

12. 《置疑与质疑》《修辞学习》 2004 年第 4 期。

13 .《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与效应 》《中国教育学刊》 2005 年第 3 期。

14 .《情感教育:理性的顺应与回归》《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 年第 3 期。

15 .《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中学语文教学》 2005 年第 8 期。

16 .《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辽宁教育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17 .《对课程标准实施中若干矛盾的认识》,《辽宁教育研究》 2006 年第 9 期。

18 .《消解与建构――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论争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2007 年第 2 期。

 





相关话题/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