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学院
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代码:0809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际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人才,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具备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1)研究方向: ①薄膜电子学与器件 ②射频电子器件 ③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 ④磁电子学与器件 ⑤光电集成及检测技术。
2.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0902)研究方向: ①集成电路设计及EDA技术 ②新型电子器件设计及应用系统 ③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④光电信息处理系统 ⑤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 ⑥非线性电路与应用 ⑦嵌入式系统应用 ⑧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3) 研究方向: ①ASIC及系统集成电路设计 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 ③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④抗电磁干扰技术 ⑤RFM/NEMS及集成新技术。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0904) 研究方向: ①天线理论与技术 ②微波技术与微波通信 ③电磁散射与电波传播 ④微波声学与MEMS ⑤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统计学)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本学科采用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研究生在导师或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和科研活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活动相结合,着重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开课 学院 |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授课教师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四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马克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2 | 外国语 | 第一外国语 | 48 | 3 | 3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1 | 电子 | 工程矩阵理论 | 48 | 3 | 3 | 考试 | 项铁铭 | 应至少修满3学分 | ||||
2 | 理学 | 数值分析 | 48 | 3 | 3 | 考试 | 赵易 | ||||||
3 | 电子 | 数学物理方法 | 48 | 3 | 3 | 考试 | 耿友林 | ||||||
专业必修课 | 1 | 电子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 | 48 | 3 | 3 | 考试 | 何志伟 | 应至少修满9学分 | ||||
2 | 电子 | 现代电路设计理论 | 48 | 3 | 3 | 考试 | 郭裕顺/项铁铭 | ||||||
3 | 电子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 48 | 3 | 3 | 考试 | 徐军明 | ||||||
4 | 电子 | 固体电子器件基础 | 48 | 3 | 3 | 考试 | 秦会斌 | ||||||
5 | 电子 | 微波系统工程 | 48 | 3 | 3 | 考试 | 官伯然 | ||||||
6 | 电子 | 电子系统总线技术 | 48 | 3 | 3 | 考试 | 刘敬彪 | ||||||
7 | 电子 |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 48 | 3 | 3 | 考试 | 孙玲玲 | ||||||
8 | 电子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 48 | 3 | 3 | 考试 | 马琪 | ||||||
9 | 电子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48 | 3 | 3 | 考试 | 崔佳冬 | ||||||
学位课应修 | 17-20学分 | ||||||||||||
非学位课 | 专业选修课 | 1 | 电子 | 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专题讲座 | 32 | 2 | 1 | 1 | 考查 | 电子学院 | |||
2 | 电子 |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 32 | 2 | 4 | 考查 | 秦会斌 | ||||||
3 | 电子 | 电子系统设计 | 32 | 2 | 4 | 考查 | 高明煜 | ||||||
4 | 电子 | 微电子器件建模与测试 | 32 | 2 | 4 | 考查 | 刘军 | ||||||
5 | 电子 | 光学系统设计 | 32 | 2 | 4 | 考查 | 高秀敏 | ||||||
6 | 电子 | 模拟与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 32 | 2 | 4 | 考查 | 洪慧 | ||||||
7 | 电子 | 工程电磁学导论 | 32 | 2 | 4 | 考查 | 耿友林 | ||||||
8 | 电子 | 纳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 32 | 2 | 4 | 考查 | 董林玺 | ||||||
9 | 电子 | 无线组网技术 | 32 | 2 | 4 | 考查 | 陈科明 | ||||||
10 | 电子 | 数字电路设计及FPGA实现 | 32 | 2 | 4 | 考查 | 陈科明 | ||||||
11 | 电子 | 天线与电波传播 | 32 | 2 | 4 | 考查 | 耿友林/项铁铭 | ||||||
12 | 电子 | 微电子学导论 | 32 | 2 | 4 | 考查 | 李文钧 | ||||||
13 | 电子 | 混沌理论及应用 | 32 | 2 | 4 | 考查 | 王光义 | ||||||
14 | 电子 | 光电成像技术和测量 | 32 | 2 | 4 | 考查 | 高秀敏 | ||||||
15 | 电子 | 射频通信模块设计与应用 | 32 | 2 | 4 | 考查 | 程知群 | ||||||
16 | 电子 | 海洋电子技术 | 32 | 2 | 4 | 考查 | 章雪挺 | ||||||
17 | 电子 | 软件工程技术与设计 | 32 | 2 | 4 | 考查 | 李训根 | ||||||
18 | 电子 | 无线通信系统与基带电路 | 32 | 2 | 4 | 考查 | 游彬 | ||||||
19 | 电子 | 微波电路设计 | 32 | 2 | 4 | 考查 | 梁亚萍 | ||||||
应修 | 6-8学分 | ||||||||||||
全校公共选修 课 | 1 | 马克思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2 | 1 | 2 | 2 | 考查 | |||||
2 | 马克思 | 压力管理与潜能开发 | 16 | 1 | 2 | 2 | 考查 | ||||||
3 | 外国语 | 英语听说 | 32 | 1 | 2 | 2 | 考查 | ||||||
4 | 外国语 | 日语 | 32 | 1 | 2 | 2 | 考查 | ||||||
5 | 图书馆 | 科技文献检索 | 16 | 1 | 2 | 2 | 考查 | ||||||
6 | 管理 | 企业运营管理 | 16 | 1 | 2 | 2 | 考查 | ||||||
7 | 经济 | 知识产权 | 16 | 1 | 2 | 考查 | |||||||
8 | 计算机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 32 | 2 | 2 | 2 | 考查 | ||||||
9 | 体艺部 |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 16 | 1 | 2 | 2 | 考查 | ||||||
10 | 体艺部 | 羽毛球 | 32 | 1 | 2 | 考查 | |||||||
11 | 体艺部 | 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 32 | 1 | 2 | 考查 | |||||||
12 | 体艺部 | 乒乓球 | 32 | 1 | 2 | 考查 | |||||||
13 | 体艺部 | 养生瑜伽 | 32 | 1 | 2 | 考查 | |||||||
14 | 研究生院 | 下沙校级互选课(具体课程见课表) | 考查 | ||||||||||
应修 | 2学分 | ||||||||||||
非学位课应修 | 8-10学分 | ||||||||||||
必修环节 | 文献选读与开题报告 | 1 | ▲ | ▲ | |||||||||
社会实践 | 1 | ▲ | ▲ | ||||||||||
科技工作 | 1 | ▲ | ▲ | ||||||||||
应修 | 3学分 | ||||||||||||
合计应修 | 28-33学分 |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基本要求:论文工作要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杭电研[2012]311号)。
2、发表论文等科技工作要求
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参加科技工作的要求参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暂行规定》执行。
3、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论文选题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或在学术领域有实际意义,并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并对收集的资料作出分析和评述,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提交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就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开题报告结束后,学院将《文献选读和开题报告结果汇总表》报送研究生院。
4、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5、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17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
1、除联合申请硕士点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外,研究生离校到其他单位完成毕业论文,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后报学院备案。
2、所有研究生应回到学院参加集体答辩,若要在校外答辩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