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学科:机械工程(学术)代码:080200
机械工程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工程领域。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工程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机械产品和生产过程向极端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清洁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覆盖了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硕士点。海洋装备、机械工程学科先后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学院有机械制造研究所、机械设计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车辆工程技术研究所;有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加工”、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船港机械装备与技术”; 建有“带锯床与特色机械装备”省科技创新平台;2004年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4项。
学院国际交流广泛,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丹麦南丹麦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瑞典克里斯安斯塔得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院校有研究生项目合作。
一、培养目标
该学科专业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机械工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应用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掌握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制造、研究、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化专门知识体系,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学术前沿,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能力,学位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能够进一步深造或能够胜任高校、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管理部门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管理工作。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    专业设置(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        特种加工技术  |        1.先进制造工艺与计算机仿真 2.特种加工、复合加工技术及表面质量 3.复合材料加工与控制技术 4.微纳加工与检测  |    
|    智能制造与制造检测 
  |        1.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方法与理论 2.智能控制系统与故障诊断 3.精密检测原理与智能仪器 4. 微机电系统(MEMS)  |    |
|    制造信息化技术  |        1.制造系统集成技术 2.制造工程数据库与知识库 3.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管理  |    |
|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        机电控制与自动化  |        1.超精运动及位移控制 2.工业过程机电装备控制及其自动化 3.柔性制造系统与制造过程自动化 4.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  |    
|    精密机械电子及数控系统  |        1.精密测试装备与集成化测量仪器 2.先进光、机、电液、气动系统与功率装置 3.开放式数控及特种专用数控系统 4.海洋装备机电控制  |    |
|    智能化信号检测与装备故障诊断  |        1.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技术与检测过程控制 2.检测信号处理与数据融合 3.智能化传感器设计 4.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    |
|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1.机械系统动态设计、广义优化设计、摩擦学设计、绿色产品设计 2.光机电液工程系统一体化设计 3.产品异地协同设计 4.机械系统CAD设计  |    
|    智能机械及机器人技术  |        1.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技术 2. 医用器械及其控制技术 3. 复杂机械结构动力学仿真 4. 光机电液控制与仿真  |    |
|    机械系统振动、噪声及其控制技术)  |        1.机械振动噪声最优控制技术 2.机械振动声振耦合理论研究与应用 3.机械系统低振动低噪声设计 4.机械系统的分岔与混沌  |    |
|    车辆工程(080204)  |        现代汽车高新技术研究  |        1. 汽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2. 车辆悬架主动/半主动控制技术 3. 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 4. 车辆系统振动理论与振动控制技术  |    
|    新型车辆先进技术研究  |        1.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 2. 新能源汽车驱动新技术 3. 新型车辆性能研究  |    |
|    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技术  |        1. 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虚拟样机技术 2. 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与仿真技术 3. 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CAT) 4. 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  |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在学院和研究所的领导下,实现导师全面负责制。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并发挥整个团队的集体指导作用。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贯彻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区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4)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硕士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选优汰劣。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或不安心学习及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终止学籍。
(5)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方向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企业共同协作培养。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本学科采用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研究生在导师或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和科研活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活动相结合,着重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课程学习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讲授、讨论班等课堂形式,同时注重文献查阅、课外交流、导师指导等课外学习方式。
(2)学术活动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方向的学术活动,包括积极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及对外学术交流,使他们在科研上具备团结合作、敬业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期间至少参加6~8次学术讲座、1~2次学术交流活动。
(3)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论文选题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或在学术领域有实际意义,并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并对收集的资料作出分析和评述,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提交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就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开题报告结束后,学院将《文献选读和开题报告结果汇总表》报送研究生院。
(4)发表论文等科技工作要求
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参加科技工作的要求参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暂行规定》执行。
(5)社会实践
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在第三学期开始安排,根据学科特色具体可采用专业实践或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
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具备从所选研究课题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发现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在导师指导下解决一些有一定意义的学术问题与实际问题。
五、课程设置
|    类 别  |        课程编号  |        开课 学院  |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授课教师  |        备注  |    ||||
|    一  |        二  |        三  |        四  |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马克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    2  |        外国语  |        第一外国语  |        48  |        3  |        3  |        考试  |     |||||||
|    专业基础课  |        1  |        理学  |        数值分析  |        48  |        3  |        3  |        考试  |        吴明  |     |||||
|    2  |        理学  |        工程数学  |        48  |        3  |        3  |        考试  |        裘哲勇  |     ||||||
|    专业必修课  |        1  |        机械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48  |        3  |        3  |        考试  |        李志华  |        应至少修满6学分  |    ||||
|    2  |        机械  |        现代制造理论及技术  |        48  |        3  |        3  |        考试  |        周建军  |    ||||||
|    3  |        机械  |        现代测试技术  |        48  |        3  |        3  |        考试  |        赵文礼  |    ||||||
|    4  |        机械  |        现代控制理论  |        48  |        3  |        3  |        考试  |        陈国金  |    ||||||
|    5  |        机械  |        高等传热学  |        48  |        3  |        3  |        考试  |        陈凯、聂欣  |    ||||||
|    6  |        机械  |        高级有限元分析  |        48  |        3  |        3  |        考试  |        龚友平  |    ||||||
|    7  |        机械  |        机电系统动力学  |        48  |        3  |        3  |        
  |        
  |        考试  |        王桥医  |    ||||
|    学位课应修  |        17学分  |    ||||||||||||
|                非学位课  |                    专业选修课  |        1  |        机械  |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讲座  |        32  |        2  |        4  |        考查  |        吴玉光等  |     ||||
|    2  |        机械  |        海洋机器人基础  |        48  |        3  |        3  |        
  |        考查  |        周东辉  |        若选修该课程请在“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专业跨选该课程  |    ||||
|    3  |        机械  |        超声加工理论与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张云电  |     ||||||
|    4  |        机械  |        高等流体力学  |        48  |        3  |        3  |        
  |        考查  |        潘华辰  |        若选修该课程请在“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专业跨选该课程  |    ||||
|    5  |        机械  |        非线性振动  |        48  |        3  |        3  |        考查  |        赵文礼  |     ||||||
|    6  |        机械  |        微系统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周建军  |     ||||||
|    7  |        机械  |        医用器械设计及制造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陈凯  |     ||||||
|    8  |        机械  |        疲劳与断裂力学  |        32  |        2  |        2  |        考查  |        张建辉  |     ||||||
|    9  |        机械  |        伺服驱动系统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倪敬  |     ||||||
|    10  |        机械  |        高等内燃机原理  |        48  |        3  |        3  |        考查  |        刘忠民  |     ||||||
|    11  |        机械  |        新能源汽车设计与实验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刘忠民  |     ||||||
|    12  |        机械  |        传感器与精密测量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王文  |     ||||||
|    13  |        机械  |        高等机构学  |        48  |        3  |        3  |        考查  |        孙鲁涌  |     ||||||
|    14  |        机械  |        数控技术与数控加工  |        32  |        2  |        2  |        考查  |        于保华  |     ||||||
|    15  |        机械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48  |        3  |        3  |        考查  |        田燕萍、冯长水  |     ||||||
|    16  |        电子  |        海洋电子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蔡文郁  |        若选修该课请到电子学院跨选  |    |||||
|    17  |        生仪  |        生物信息学  |        32  |        2  |        2  |        考查  |        范明  |     ||||||
|    18  |        机械  |        实体造型与参数化设计  |        32  |        2  |        2  |        考查  |        吴玉光  |        
  |    |||||
|    应修  |        7学分  |    ||||||||||||
|    全校公共选修 课  |        1  |        马克思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2  |        马克思  |        压力管理与潜能开发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3  |        外国语  |        英语听说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4  |        外国语  |        日语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5  |        图书馆  |        科技文献检索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6  |        管理  |        企业运营管理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7  |        经济  |        知识产权  |        16  |        1  |        2  |        考查  |     |||||||
|    8  |        计算机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        32  |        2  |        2  |        2  |        考查  |     ||||||
|    9  |        体艺部  |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10  |        体艺部  |        羽毛球  |        32  |        1  |        2  |        考查  |     |||||||
|    11  |        体艺部  |        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        32  |        1  |        2  |        考查  |     |||||||
|    12  |        体艺部  |        乒乓球  |        32  |        1  |        2  |        考查  |     |||||||
|    13  |        体艺部  |        养生瑜伽  |        32  |        1  |        2  |        考查  |     |||||||
|    14  |        研究生院  |        下沙校级互选课(具体课程见课表)  |        考查  |     ||||||||||
|    应修  |        3学分  |    ||||||||||||
|    非学位课应修  |        10学分  |    ||||||||||||
|    必修环节  |        文献选读与开题报告  |        1  |        ▲  |        ▲  |     |||||||||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科技工作  |        1  |        ▲  |        ▲  |     ||||||||||
|    应修  |        3学分  |    ||||||||||||
|    合计应修  |        30学分  |    ||||||||||||
六、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为确保论文质量,要求做到:
(1)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仪器设计等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有应用价值。
(2)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中(一般在第4~9周)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提前考虑并采取措施。开题报告会由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提前完成论文者,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二级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处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应有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5)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实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
(6)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7)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杭电研[2012]311号)。
2、论文盲审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3、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17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
1、除联合申请硕士点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外,研究生离校到其他单位完成毕业论文,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后报学院备案。
2、所有研究生应回到学院参加集体答辩,若要在校外答辩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