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代码:0812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03)与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Z1)二级专业。研究方向包括:
1.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
2.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
3. 计算虚拟化与云计算
4.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5.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
6.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
7.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8. 计算机感知与智能计算
9.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
10.嵌入式系统
11.物联网技术
12.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
13.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学硕、专硕类型,跨不同学院的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1)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论文研究工作。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研究所应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工程实践、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和监督作用,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程设置表
|    类 别  |      课程编号  |      开课 学院  |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授课教师  |      备注  |  ||||
|    一  |      二  |      三  |      四  |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马克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    2  |      外国语  |      第一外国语  |      48  |      3  |      3  |      考试  |   |||||||
|    专业基础课  |      1  |      计算机  |      应用数学(现代优化理论、应用随机过程等)  |      48  |      3  |      3  |      考试  |      张彦斌  |   |||||
|    2  |      计算机  |      计算理论  |      48  |      3  |      3  |      考试  |      陈小雕  |   ||||||
|    专业必修课  |      1  |      计算机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48  |      3  |      3  |      考试  |      胡维华  |      要求选修6-8学分  |  ||||
|    2  |      计算机  |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      48  |      3  |      3  |      考试  |      孔万增  |  ||||||
|    3  |      计算机  |      嵌入式系统  |      48  |      3  |      3  |      考试  |      任彧  |  ||||||
|    4  |      计算机  |      并行与分布式系统  |      32  |      2  |      2  |      考试  |      张纪林  |  ||||||
|    5  |      计算机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2  |      2  |      2  |      考试  |      张彦斌  |  ||||||
|    6  |      计算机  |      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万健  |  ||||||
|    7  |      计算机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考试  |      李黎  |  ||||||
|    8  |      计算机  |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      32  |      2  |      2  |      考试  |      陈临强  |  ||||||
|    学位课应修  |      17-19学分  |  ||||||||||||
|                非学位课  |                  专业选修课  |      1  |      计算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      16  |      1  |      1  |      考查  |      周昌乐  |   ||||
|    2  |      计算机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      32  |      2  |      2  |      考查  |      刘鹏  |   ||||||
|    3  |      计算机  |      操作系统  |      32  |      2  |      2  |      考查  |      梁红兵  |   ||||||
|    4  |      计算机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32  |      2  |      2  |      考查  |      张莉  |   ||||||
|    5  |      计算机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32  |      2  |      2  |      考查  |      张建辉  |   ||||||
|    6  |      计算机  |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  |      32  |      2  |      2  |      考查  |      张怀相  |   ||||||
|    7  |      计算机  |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      32  |      2  |      2  |      考查  |      张建辉  |   ||||||
|    8  |      计算机  |      智能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包健  |   ||||||
|    9  |      计算机  |      智能测控工程  |      32  |      2  |      2  |      考查  |      严义  |   ||||||
|    10  |      计算机  |      数据挖掘及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王兴起  |   ||||||
|    11  |      计算机  |      自然语言处理  |      32  |      2  |      2  |      考查  |      王荣波  |   ||||||
|    12  |      计算机  |      生物信息学  |      32  |      2  |      2  |      考查  |      杨昆  |   ||||||
|    13  |      计算机  |      CMMI软件过程评估与改进  |      32  |      2  |      2  |      考查  |      汤景凡  |   ||||||
|    14  |      计算机  |      J2EE与中间件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殷昱煜  |   ||||||
|    15  |      计算机  |      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陈勤  |   ||||||
|    16  |      计算机  |      实时三维图形绘制  |      32  |      2  |      2  |      考查  |      王毅刚  |   ||||||
|    17  |      计算机  |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      32  |      2  |      2  |      考查  |      余正生  |   ||||||
|    18  |      计算机  |      科学计算可视化  |      32  |      2  |      2  |      考查  |      余正生  |   ||||||
|    19  |      计算机  |      计算机视觉  |      32  |      2  |      2  |      考查  |      陈历生  |   ||||||
|    应修  |      6-8学分  |  ||||||||||||
|    全校公共选修 课  |      1  |      马克思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2  |      马克思  |      压力管理与潜能开发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3  |      外国语  |      英语听说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4  |      外国语  |      日语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5  |      图书馆  |      科技文献检索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6  |      管理  |      企业运营管理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7  |      经济  |      知识产权  |      16  |      1  |      2  |      考查  |   |||||||
|    8  |      计算机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      32  |      2  |      2  |      2  |      考查  |   ||||||
|    9  |      体艺部  |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10  |      体艺部  |      羽毛球  |      32  |      1  |      2  |      考查  |   |||||||
|    11  |      体艺部  |      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      32  |      1  |      2  |      考查  |   |||||||
|    12  |      体艺部  |      乒乓球  |      32  |      1  |      2  |      考查  |   |||||||
|    13  |      体艺部  |      养生瑜伽  |      32  |      1  |      2  |      考查  |   |||||||
|    14  |      研究生院  |      下沙校级互选课(具体课程见课表)  |      考查  |   ||||||||||
|    应修  |      2-3学分  |  ||||||||||||
|    非学位课应修  |      8-11学分(非学位课可用学位课代替)  |  ||||||||||||
|    必修环节  |      文献选读与开题报告  |      1  |      ▲  |      ▲  |   |||||||||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科技工作  |      1  |      ▲  |      ▲  |   ||||||||||
|    应修  |      3学分  |  ||||||||||||
|    合计应修  |      28-33学分  |  ||||||||||||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
(3)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杭电研【2012】311号)。
2、发表论文等科技工作要求
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暂行规定》(【2012】035)执行完成。
3、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论文选题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或在学术领域有实际意义,并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
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并对收集的资料作出分析和评述,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提交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就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广泛听取专家意见。
4、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杭电研【2007】172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172号)有关规定执行。
论文盲审出现一个C者,研究生应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方可重新申请答辩;论文盲审出现两个C者,研究生应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必要时需做补充研究工作以充实论文研究内容,两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答辩;论文盲审出现一个D者,研究生需做补充研究工作以充实论文研究内容,并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两个月后方可重新送审论文;论文盲审出现两个D者,研究生需做补充研究工作以充实论文研究内容,并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一个学期后方可重新送审论文。
5、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准予毕业,并取得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毕业要求者可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评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学位,具体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172号)有关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