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
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代码:081100
一、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前沿技术及研究动态;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与本学科相关的先进研究手段,有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的科技专门人才。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101) 研究方向:①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②信息融合与信息处理③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④优化调度理论与技术⑤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代码:081102) 研究方向:①信号感知与处理技术②智能仪器与仪表③检测与自动化系统④生物信息处理
3.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103)研究方向:①系统建模与方正②系统优化与调度③工业系统仿真与集成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104)研究方向:①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②生物医学信息处理③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④智能机器人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生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仅限理工科类学院)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提倡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使研究生处于良好的学术集体中,博采众长,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导师(组)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中,应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研究生的思想素质、科学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
|    类 别  |      课程编号  |      开课 学院  |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授课教师  |      备注  |  ||||
|    一  |      二  |      三  |      四  |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马克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    2  |      外国语  |      第一外国语  |      48  |      3  |      3  |      考试  |   |||||||
|    专业基础课  |      1  |      自动化  |      线性系统理论  |      48  |      3  |      3  |      考试  |      马玉良  |   |||||
|    2  |      自动化  |      工程矩阵论  |      48  |      3  |      3  |      考试  |      赖晓平  |   ||||||
|    专业必修课  |      1  |      自动化  |      应用随机过程  |      48  |      3  |      3  |      考试  |      姜偕富  |      应修6-8学分  |  ||||
|    2  |      自动化  |      应用泛函分析  |      48  |      3  |      3  |      考试  |      刘伟峰  |  ||||||
|    3  |      自动化  |      非线性控制理论  |      32  |      2  |      2  |      考试  |      周绍生  |  ||||||
|    4  |      自动化  |      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席旭刚  |  ||||||
|    5  |      自动化  |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  |      32  |      2  |      2  |      考试  |      赖晓平  |  ||||||
|    6  |      自动化  |      模式识别  |      48  |      3  |      3  |      考试  |      孟明  |  ||||||
|    7  |      自动化  |      现代电机控制系统  |      32  |      2  |      2  |      考试  |      陈德传  |  ||||||
|    学位课应修  |      17-19学分  |  ||||||||||||
|                非学位课  |                  专业选修课  |      1  |      自动化  |      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陈云  |   ||||
|    2  |      自动化  |      信息融合  |      32  |      2  |      2  |      考查  |      葛泉波  |   ||||||
|    3  |      自动化  |      预测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左燕  |   ||||||
|    4  |      自动化  |      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  |      32  |      2  |      2  |      考查  |      姜周曙  |   ||||||
|    5  |      自动化  |      通信与网络  |      32  |      2  |      2  |      考查  |      俞武嘉  |   ||||||
|    6  |      自动化  |      智能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马玉良  |      若选修该课程请在专硕“控制工程”专业中跨选该课  |  |||||
|    7  |      自动化  |      时域分析与小波变换  |      32  |      2  |      2  |      考查  |      佘青山  |   ||||||
|    8  |      自动化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考查  |      范影乐  |   ||||||
|    9  |      自动化  |      运筹学  |      32  |      2  |      2  |      考查  |      左燕  |   ||||||
|    10  |      自动化  |      软件工程  |      32  |      2  |      2  |      考查  |      刘俊  |   ||||||
|    11  |      自动化  |      系统辨识理论及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刘士荣  |   ||||||
|    12  |      自动化  |      嵌入式系统  |      32  |      2  |      2  |      考查  |      蒋鹏  |   ||||||
|    13  |      自动化  |      数字信号处理  |      48  |      3  |      3  |      考查  |      杨成忠  |      若选修该课程请在专硕“控制工程”专业中跨选该课  |  |||||
|    14  |      自动化  |      人工智能  |      32  |      2  |      2  |      考查  |      高发荣  |   ||||||
|    15  |      自动化  |      智能仪器  |      32  |      2  |      2  |      考查  |      陈雪亭  |   ||||||
|    16  |      自动化  |      机器人学-分析、规划与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苏柏泉  |   ||||||
|    17  |      自动化  |      计算智能导论  |      32  |      2  |      2  |      考查  |      吕强  |   ||||||
|    应修  |      6-8学分  |  ||||||||||||
|    全校公共选修 课  |      1  |      马克思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2  |      马克思  |      压力管理与潜能开发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3  |      外国语  |      英语听说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4  |      外国语  |      日语  |      32  |      1  |      2  |      2  |      考查  |   ||||||
|    5  |      图书馆  |      科技文献检索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6  |      管理  |      企业运营管理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7  |      经济  |      知识产权  |      16  |      1  |      2  |      考查  |   |||||||
|    8  |      计算机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      32  |      2  |      2  |      2  |      考查  |   ||||||
|    9  |      体艺部  |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      16  |      1  |      2  |      2  |      考查  |   ||||||
|    10  |      体艺部  |      羽毛球  |      32  |      1  |      2  |      考查  |   |||||||
|    11  |      体艺部  |      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      32  |      1  |      2  |      考查  |   |||||||
|    12  |      体艺部  |      乒乓球  |      32  |      1  |      2  |      考查  |   |||||||
|    13  |      体艺部  |      养生瑜伽  |      32  |      1  |      2  |      考查  |   |||||||
|    14  |      研究生院  |      下沙校级互选课(具体课程见课表)  |      考查  |   ||||||||||
|    应修  |      2-3学分  |  ||||||||||||
|    非学位课应修  |      8-11学分  |  ||||||||||||
|    必修环节  |      文献选读与开题报告  |      1  |      ▲  |      ▲  |   |||||||||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科技工作  |      1  |      ▲  |      ▲  |   ||||||||||
|    应修  |      3学分  |  ||||||||||||
|    合计应修  |      28-33学分  |  ||||||||||||
六、学位论
1、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凡需保密的论文应注明密级。
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杭电研[2012]311号)。
2、发表论文等科技工作要求
科技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方案必修环节要求。研究生应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暂行规定》(杭电研[2010]235号)有关规定执行。
3、论文选题与开题
论文选题与开题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工作实施办法》(杭电研[2013]170号)有关规定执行。
4、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杭电研[2007]172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172号)有关规定执行。
5、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172号)有关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