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a.edu.cn/xsyg/201711/W020171129597727547940.jpg)
主题演讲
时间: 2017/12/1 14:30 至 2017/12/1 17:00
地点:浙江美术馆一楼国际学术报告厅
“陈设”与“塑造”:潘天寿绘画构图的“复合”式空间意识
陈振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博导)
内容提要:
一、对比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构图方式,潘天寿的创新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西式”方构图和“中式”条幅中堂之间的差异性;
三、潘天寿强大的线条笔法功力、界定空间能力。
四、“空间一”:黑白相间和考究的外形塑造;
五、“空间二”:高度简约——画面如印面;
六、花鸟画史:从全景构图到折枝构图。创新点:重现“景”的概念。
重铸基石,别开新境——潘天寿与现代中国画的发展
张立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博导、教授)
内容提要:
中国画有自己的现代,其核心观念一是“意象”与“写意”,二是“诗、书、画、印四全”。从青藤、八大等为代表的写意文人画兴起到吴昌硕的金石入画,成为了中国画现代性艺术表现的标志。继之,潘天寿先生以特有的个性、气质和奇绝的独创精神,集历代之大成,完美实践了中国画画体气局开合结构,即整体笔墨结构的表现和诗、书、画、印审美因素的和谐统一及其特殊意义。同时,潘天寿将毛笔画、指头画互融互用,将指画入雅,增强了指画的文人性;另则,指画的生拙沉厚,益于写意,更提升了笔画的意象审美的新高度。在指画或笔画的写意表现中易出现“误墨”,潘先生一改前人误笔误墨即废画,而立“误墨法”,突破常规。并倡导笔外、墨外、法外、意外,前无古人,发展了中国画的学理法则。加上潘先生“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重要论断的战略指引,中国画在现代的征途上进入了新的里程。因此,潘天寿先生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重筑基石,别开新境,成为现代中国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近距离看潘老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博导、教授)
内容提要:
潘天寿先生的指墨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独步一时,虽然毛笔是他的主要创作工具,但他的指墨画作品达到了更为雄强高阔的境界。他将指墨视为中国画笔墨创新的一个生长点。他的指墨技法既来自于传统指墨技法,又与其毛笔技法互为参证。作为亲眼目睹过潘天寿先生指墨画创作过程且自身有指墨实践的学生,吴山明老师将揭密潘天寿先生指画技法的“奥秘”和美学意蕴。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艺政策的改变,艺术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得到强化,画家不得不更多转向时代和现实生活的表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天寿先生是如何在艺术和社会生活间取得平衡的?吴山明老师将从一位画家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潘天寿先生的代表作品,帮助我们深刻认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潘天寿与塞尚比较的史实依据和现实意义
杨思梁 (中国美术学院 外聘教授)
内容提要
在弗莱之前,塞尚在西方艺术界不是被忽略就是备受攻击。弗莱运用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术语对塞尚作了全新的阐释,不仅使塞尚被西方世界接受,而且为现代西方艺术批评开辟了新方向。弗莱所采用的中国绘画术语,主要是谢赫六法(六准则)的英译文。塞尚是用中国绘画的标准衡量出来的大师,这一事实是比较塞尚和潘天寿的史实依据。从理论上说,绘画必须有客观评估标准和客观评估体系。虽然塞尚和潘天寿采用的媒介不同,题材略异,但两人试图达到的目的和追求的艺术效果一致,所以更能够进行形式分析方面的客观比较。比较的结果证明,潘天寿在构图章法、色彩、 空白运用、形式与意义的统一等方面都远胜塞尚。指出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并希望有助于恢复对民族艺术的自信。发言分以下部分:
1. 塞尚(1839-1906) 如何被西方世界接受的?
2. 艺术价值和评估体系
3. 题材和媒介的问题
4. 塞尚与潘天寿绘画的比较
5. 塞尚与潘天寿比较的意义
(此内容与“潘天寿纪念馆”原先推送的内容有改变,敬请关注)
研讨会
潘天寿的艺术问题 (一)
时间:12 月 2 日 9:00 - 12: 00
地点:浙江美术馆一楼学术会议室
主持:陈瑞林 评议:潘耀昌
潘天寿的艺术问题 (二)
时间:12 月 2 日 14:30 - 17:30
地点:浙江美术馆一楼学术会议室
主持:黄宗贤 评议:林 木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潘天寿基金会
执行单位:浙江美术馆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