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微生物学
我校微生物学科创立于1958年,近10年来发展迅速,形成我校的优势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是西部乃至全国微生物研究力量最集中的单位之一。本方向依托云南丰富的微生物资源,重点开展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菌根生物学、放线菌资源学、异常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学等。
专业:遗传学 国家重点学科
遗传学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利用云南地理环境独特、物种多样、遗传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我校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撑,已形成人类遗传、生态遗传、植物遗传育种3个有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重点开展了少数民族遗传结构及其基因地理、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生态遗传机制与适应性、植物遗传育种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专业: 发育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的学科,重点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殖,生长与分化规律及其调控机理、及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本专业包括植物发育与保护、动物发育生物学、发育分子生物学三个方向。目前招生的发育生物学各研究方向,重点从分子、细胞、器官、个体乃至种群生殖生态与保护遗传等方面对关键生物类群进行研究,揭示其发育生物学机理,从而为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专业:细胞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研究开发和“211”工程建设,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丰富成果。已有细胞分子进化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细胞发育生物学、细胞工程四个稳定研究方向。已开展了分子进化、细胞凋亡、胚胎干细胞发育、动物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诊断与药物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和开发。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云南省重点学科。该专业有指导教师8名,其中教授7名。通过“211工程”建设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条件。具有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为主的稳定研究方向,同时开展分子诊断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和开发。
专业: 生物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物理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由物理学与生物学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是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生物物理学是运用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过程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的科学。学科交叉是其主要特点。
专业:生态学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从微观分子生物技术到宏观GIS技术一系列较为先进的设备条件和研究手段,可以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等多个层次开展生态学基础研究和多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在植被与景观生态、污染及恢复生态、种群与进化生态、人类生态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创新技术。
专业:★☆跨境生态安全 国家重点学科
跨境生态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贸易合作的关键因数。我国陆疆漫长,跨境资源丰富,跨境生态问题复杂。合理利用跨境资源和减少跨境冲突,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重大而紧迫的需求。目前,本专业拥有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内重要的跨境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亚洲国际河流中心)、全球跨境水资源大学合作网络等机构,以跨境生态安全973首席科学家为主体的创新团队,以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等为主体资助的科研项目等,基础条件好、经费充足、机构支撑能力强、学科发展前景好。本专业设置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跨境生态安全与调控、陆疆跨境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变化与跨境影响,将面向国家跨境资源和生态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合作与环境外交等重大目标需求,为科研院所、学校和政府部门培养跨境资源环境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 生物信息学 国家重点学科
随着人类基因组和多种模式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由于生物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后基因组时代,基于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在高通量的实验数据中挖掘潜在的生物学规律已经显得越发重要。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分布和解释等各个方面,是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来揭示海量数据中蕴含的生命奥秘或生物学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特别地,基于智能计算的模型和方法,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和蛋白质学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