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于德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1-13

个人信息姓名:于德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5.12
学历:博士
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
研究内容主要从事马铃薯组织培养,马铃薯病毒、类病毒及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质量检测体系。马铃薯有害生物生态治理、冬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等。
工作及国外培训学习经历: 2001年-2004年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病毒研究室
2005至今 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 担任检测研究一室室主任,
2006.11 -2007.1 到国际马铃薯中心(秘鲁)培训学习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毒抗血清的制备技术。
2008.10-2008.12 加拿大东部禾谷类及油料作物研究中心学习马铃薯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鉴定技术。
2009.12-至今 云南农业大学
教育情况:1997-2001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攻读农学学士学位
2005-2008 东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10- 云南农业大学博士
本人于2011年9月聘为副研究员,承担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创新技术联盟及昆明市马铃薯产业技术联盟日常工作,并任联盟秘书长,同年被云南省科技厅授予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称号。在聘期间主要参与农业部脱毒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日常工作,承担检测室的马铃薯病毒、类病毒、品种纯度的检测任务,并担任检测研究室主任,从事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和的研制与开发,马铃薯原原种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6年1月赴国际马铃薯中心(秘鲁)进行培训学习,2008年10月到加拿大农业部禾谷类作物研究所进行病害学习。
工作期间积极主持及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原理与方法”子课题;2012年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多样性国家工程中心工作,期间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参加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12篇;申请专利5项。获得部、省、市、校级奖励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13余人。工作期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项;参编著作2部,引进马铃薯新材料50份、联合配制杂交组合10份,筛选适合云南种植材料3份,形成滇芋品系2份,并与云天化集团联合开发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在全省累计推广2000余吨,通过技术集成形成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高墒密植栽培技术,适合高原特点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在全省14个示范县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超千万亩,并在建水实验区创下5.5吨/亩;澜沧4.7吨/亩的田间高产记录,农民每亩收入近万元。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投入,实现产量的大幅提升,平均产量与对照增产500-800kg/亩,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期间累计培训50余次,受训农民近****,并承担中国工程院澜沧县科技教育扶贫冬季马铃薯班班主任工作,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并实践了农科教相结合模式。期间参与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省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冬季橡胶林下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体系构建”,首次在我国热区开展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同时参与主持了云南省财政厅产业化重大项目“冬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子课题“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及育苗移栽技术体系构建”相关研究。在马铃薯病害研究方面,首次分离到了10种疮痂链霉菌,其中四种为国内首次报到,同时课题组也筛选到了马铃薯疮痂病防治药剂,在生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使农民每亩收人增加500余元,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其它主要参与的项目有:省财政厅产业化项目“冬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编号:A**,起止日期:2014.1-2016.12);参与省财政厅反季马铃薯超高产无公害栽培科技示范推(KX140911)工作;参与云财教13年177#科技计划第三批项目云南省及昆明市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相关工作。在云南农业大学期间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植物组织培养》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班的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4年。同时本人参与了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马铃薯有害生物生态治理研究室”的组建工作,课题组在朱有勇院士的带领下利用云南冬季气候特点及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了“大垄高墒密植”的栽培新理念,大幅度提高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效益,同时该技术指标与农机配置参数相符,能够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加了农民效益,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被云南省科技厅、农业厅作为重点科技成果进行推介。




相关话题/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