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林学院招生院(系)专业简介

西南林学院 /2009-10-17

资源学院

    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是西南林学院成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于云南大学的森林系,至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成就卓著。学院现有教师79人,其中教授22人、博士27人、硕士3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79.7%,其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与科研带头人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同时,有4位教师被聘为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招收森林培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资源学院设有林学、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学(药用植物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6个本科专业,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多万元;拥有国家第一类特色建设专业1个、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是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之一。同时,经过多年努力,学院拥有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竹类研究等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其标本馆于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
    现有林学一级学科以及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果树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同时拥有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目前,有在读科学硕士234人,专业硕士231人。
    重点学科与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努力,资源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人才培育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林学为国家第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和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森林培育为云南省重点学科、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合作方为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国家级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经理学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同时,学院拥有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西南山地森林培育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林业信息与测绘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云南省高校林业3S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导师队伍 资源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0人。其中,教授45人、占64%,博士39人、占 56%,硕士学历及以上者52人、占75%;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与科研带头人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同时,有4位教师被聘为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博导,招收森林培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科学研究 资源学院依托多学科交融和协调发展的有时、利用生物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主要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涉及植物分类与开发利用、植物遗传改良、人工林培育与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森林食品与药用植物以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经过长期积淀,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竹类研究以及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等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前沿。近年来,段安安教授荣获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辉朝茂教授等荣获的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均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科介绍
    1、 090702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学科于20世纪30年代诞生在云南大学森林系,已拥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期积淀,该学科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01年,该学科列入西南林学院重点学科,同年成为云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该学科被列入“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以该学科为主要支撑,成功申报西南林学院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森林培育学科入选云南省重点学科;2007年,以该学科为支撑,成功申报“西南山地森林培育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依托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森林培育学科设有林木种子与苗木、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经济林培育、竹类培育、药用植物以及能源林培育6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教授18人,占70%;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占50%;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85%。
    2、 071001植物学
    植物学专业是我校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全国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创建于云南大学森林系时期的1939年。随着历史的变迁,先后被置于“云南大学林学系”、“云南农林学院林学系”、“云南林学院亚热系”及现在的“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植物学学科自1981年以来,承担过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平均每年研究项目超过5项。
    该学科以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背景,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植物学学科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竹类研究、树木分类与分布、植物资源与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结构与发育、植物化学、植物生理生化8个研究方向。目前,植物学学科学术队伍共有导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中国林科院和四川农业大学);教授18人,占82%;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占77%;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96%。
    3、090704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教研室于1954年成立,标志着森林经理学科在我校的诞生。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森林经理学科于1986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多年来该学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森林经理学科现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也是云南省“林业信息与测绘工程实验中心”、云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依托。该学科目前设有森林资源管理、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林业信息工程、社会林业、森林测计五个研究方向。目前,共有导师15人,其中教授7人,占47%;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占40%;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67%。
    4、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该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设有资源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地图学四个研究方向。目前,共有导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90%。
    5、090701林木遗传育种
    该学科现有林木无性系育种及良种选育、林木群体改良及种子园技术、林木细胞和分子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目前,共有导师11人,其中教授7人,占64%;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占46%。
    6、090201果树学
    该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现设有果树生理生态、果树生殖生物学、果树无公害栽培、果树生物技术四个研究方向。目前,共有导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9人,占56%;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占50%;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89%。
    7、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于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 2002年成为云南省首批正式挂牌的省级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于2001年开始招生,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十五”建设,该学科的实验环境和学科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现设有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森林植物资源及生境检测与评价两个研究方向。共有导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中国林科院);教授8人,占89%;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占67%;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89%。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1年,目前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本科专业,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三个教研室,设环境科学、环境规划和水土保持三个实验室,分别下设多个实验分室。拥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格证书、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格证书。
    目前我系教师人数36人(不含其他院系部从事环境科学的人员),其中专任教师32人,实验员3人,团学干部1人。从年龄看,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共25人,占69%,从学历看,已获得博士学位的6人,在读博士6人,博士所占比例为33%,获得硕士学位的22人,硕士所占比例为61%,有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体现了我系教师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等特点。
    我系以环境科学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下设退化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环境监测与管理、非点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四个重点研究方向。为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恢复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务。
    建系后,我系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对外业务联系,使我系的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对外科技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环境科学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共建、咨询重点学科,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建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负责建设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特色专业、云南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重点专业和云南省精品课程“水土保持学”。负责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和正在实施“云南迪麻洛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多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完成和正在实施“昆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昆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云南长江上游生态修复香格里拉试点县生态修复效益监测”、“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监测”、“云南长江上游生态修复姚安试点县生态修复效益监测”、“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大理漾洱电站水土保持监测”等多项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等横向科技服务项目。主持项目累计经费达1000余万元。近年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
    各学科介绍
    1、 071012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云南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在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研究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关系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生态学专业学习和从事生态学研究的理想之地。本专业于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对该专业西南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等研究方向的支持下,导师人数发展到15人,招生规模从开始的5名发展到现在的30名,培养了一批从事生态建设研究、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及我国生态建设和保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研究方向 本专业共设置森林生态、恢复生态、湿地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旅游五个研究方向。
    培养目标 结合西南地区复杂生态环境和优势生物资源的特点,强化生态建设和生物资源保护的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掌握生态学专业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作和教学工作能力,能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政府相关部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企业或农林、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单位工作。
    2、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西南地区第一个获准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也是我院“十五”发展规划建设的重点学科。在中央实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培养高层次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专门人才,加强云南省江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科研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对实现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旅游和民族文化大省”和“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具有较强的培养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基础、师资队伍、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条件,目前导师人数为6人,招生规模为每年10名。
    研究方向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研究方向按三级学科设置如下: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林业生态工程、土壤侵蚀
    培养目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与事业单位、教学和科研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监督以及国土整治与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保护生物学学院

    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Facul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FCB)以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研究领域和学科特色。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森林、园林园艺、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生物与仿生农药的开发研制,消防工程(包括森林消防和城市消防),野生动物及濒危物种保护,动物损害控制,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规划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公众意识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拥有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森林保护学综合实验室、动物学综合实验室和消防工程综合实验室,以及野生动物、昆虫、森林病理与真菌标本室。拥有五个本科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消防工程;三个硕士授权点: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和动物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为省级重点专业,《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为省级一类精品课程。挂牌建立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和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教学综合实习基地,以及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实习基地。目前在读研究生113人,本科生900余人。至2007年,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100余名,硕士研究生110余名,博士研究生2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6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7名,高级实验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名,硕士学位教师31名。学科团队中拥有外聘博士生导师9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名,云南省第三层次后备人才培养对象1名。
    学院教师目前主持的在研课题4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项目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攻关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7项,云南省林业厅项目5项,西南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项目3项,昆明市科技局项目2项,横向课题11项,学校重点和面上项目7项。近三年,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论著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
    保护生物学学院力求以特色立足,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应用性,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学科专业介绍
    1、090703森林保护学
    森林保护学学科是“十五”期间已达标挂牌的省级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实验室是云南省高校合格实验室,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森林保护方向) 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目前,该学科以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研究领域和学科特色。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森林、园林园艺、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森林消防,生物与仿生农药的开发研制,以及濒危物种保护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对小蠹虫、木蠹象、松毛虫、林木种实害虫、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松材线虫等重大森林病虫害方面的应用基础和防治技术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在林火管理信息系统、云南省外来物种、森林蚁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等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基础研究工作。
    学科现设有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资源微生物学、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植物检疫与生态安全、林火管理等6个研究方向。拥有实验室总面积4464平方米;收藏昆虫、病害和真菌标本约15万号,其中模式标本200余种。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2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664.2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30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6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799.10万元。2005-2007发表论文155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参)编专著9本;2005-2007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扑救云南安宁“3.29”森林火灾先进集体;2005-2007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12项。
    该学科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学位点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为地方产业和经济建设服务。注重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使其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方面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基础平台。
    研究方向
    (1)、森林病理学
    主要研究森林植物、园林植物及经济林木病害的病原学、形态学、病理学、流行学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以研究重大森林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原物鉴定、致病机理及综合防治措施、森林病害流行监测及预测预报、外来危险入侵生物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开展有关森林资源微生物多样性及利用研究。维护森林健康,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资源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微生物的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特征以及它们的开发与利用。重点研究资源真菌的开发与利用。
    (3)、森林昆虫学
    主要研究森林昆虫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森林昆虫发生规律和动态趋势,害虫监测预警及防治理论和技术。以促进森林健康和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为主要目标和方向特色,以研究林木害虫防治、以及天敌昆虫等益虫利用为重点,注重森林昆虫学基础研究和森林植物检疫、以及天然林、经济林、长防林、园林园艺等的重大害虫防治技术的研发、集成与推广应用。
    (4)、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成灾机制,森林健康评价与维护技术;发展以生态学原理为核心的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开展生物与仿生农药的开发研制,研发或集成无公害防治技术直接提供生产应用。提出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理论与预防策略,及综合治理的硬技术与软技术,进而协调组装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成果可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
    (5)、植物检疫与生态安全
    主要研究危险性或检疫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的分类鉴定、地理分布、传播途径与方式,检疫检验技术,检疫除害技术,入侵物种的生态安全评估及控制技术。
    (6)、林火管理
    以林火生态学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在森林防火生产实践的应用为研究方向特色,推动林火科学与管理的发展。主要开展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林火预测预报、火灾扑救技术,特别是山地火灾扑救技术的研究;开展林火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火情采集、传输及应急指挥系统研发,信息化、网络化办公系统研发,林火扑救设施设备研发。支撑森林防火科技发展,服务于生产实践,服务于社会需求。
    师资队伍
    森林保护学学科专业学术队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1人,占师资队伍的66%。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占21%,具有硕士学位的16人,占50%。40-50岁的13人,占40%,30-39岁的14人,占43%。目前,该学科同广东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及中国资源昆虫研究所等众多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研究生,校内及外聘硕士生导师35名,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层次较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和教学队伍。
    现学科组人员中,有云南省第三层次学科带头人1名,云南省第三层次后备人才培养对象1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名,云南省第三层次后备人才培养对象1名。外校聘任的博士生导师3名。
    2、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我院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是“十五”建设第一批挂牌的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动物学综合实验室,《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是云南省省级一类精品课程。
    目前,该学科以野生动物多样性及保育、资源监测与保护区管理和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学科特色方向。主要从事野生动物及濒危物种保护、动物损害控制、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规划管理、动物资源监测与评价、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森林植物资源及生境监测与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公众意识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学科现设有野生动物多样性及保育、自然保护与保护区管理、动物资源监测与评价、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森林植物资源及生境监测与评价等5个研究方向。目前已建成动植物标本馆,馆藏野生植物标本25万份和野生动物标本5万份,同时收藏有各种野生动物皮张约600张;骨骼标本和浸制标本若干。拥有动物学综合实验室(含5个实验分室)、植物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5016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7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954.6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35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2项,科研项目的经费560.29万元。2005-2007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主(参)编著作(译著)19部,获省部成果奖5项,转让或被采用科研成果5项。
    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学科团队与云南省林业厅、各地方林业局、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前期 (1999-2004年)建设,已经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一些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1)、野生动物多样性及保育
    该方向主要着眼于横断山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动物区系的调查、比较及特有性分析。以此深入研究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形成、演变和发展趋势;探讨分类、进化与地理亲缘关系;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化与适应,遗传分化与物种的形成。野生动物繁育生态生物学;野生动物驯养、营养及繁育的理论与技术。珍稀濒危动物的生态生物学;小种群生存概率与濒危机制;物种灭绝的可预防性及保育。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最终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要目标。
    (2)、自然保护与保护区管理
    该方向的研究内容集中于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了解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斑块的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的种群动态;生境恢复的理论与实践;自然保护区理论;立法与公众教育等。
    (3)、动物资源监测与评价
    该方向的教学和研究重点在于利用“3S”技术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建立动物痕迹的信息库,借以研究动植物种群的消长规律;加强对保护区内人员的培训工作,协调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关系,促使保护区管理的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多块自然保护区间的相关性,以如何提高小块保护区的综合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
    (4)、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珍稀濒特植物的濒危机制与保护研究、珍稀濒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珍稀濒特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竹材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干热河谷树种筛选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在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5)、森林植物资源及生境监测与评价
    利用RS技术等手段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状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利用GPS技术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跟踪调查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与质量、管理规划和动态变化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
    师资队伍
    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和具有较高综合实力的研究队伍和学术梯队。学科拥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8名,占师资队伍的78%;具有博士学位11名,占47.8%;具有硕士学位8名,占34.8%;35-45岁的占34.8%,>45岁的占39.1%。目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众多省内外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培养指导研究生工作,校内及外聘硕士生导师22名。
    目前本学科的主要骨干力量中有云南省一、二、三层次的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有5名教授为外聘博士生导师。
    3、071002动物学
    动物学学科是2006年获准的硕士授权点,200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学科以1981年批准的森林保护硕士点昆虫学方向和2000年批准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野生动物方向为基础所构成,是学校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支撑二级学科之一。
    该学科以动物生态学、脊椎动物系统分类和昆虫多样性及水生动物动态监测为主要研究领域和区域特色。从事西南地区珍稀、濒危和特有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形成、演化和保育理论研究,珍稀、濒危、特有和保护动物生理生态、行为生态及种群生物学研究,昆虫生物学、分类、生态、行为、生理研究及昆虫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水生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及水环境评价等相关方面科研和教学工作。该学科通过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保护和森林培育等学科结合,构建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育的技术体系。
    学科现设有动物生态学、脊椎动物系统分类、昆虫学、水生动物共4个研究方向。与本学科点直接相关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有国家高原湿地中心、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团队人员目前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2项,科研经费162.25万元;2005-2007期间发表SCI论文14篇,主(参)编11本,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
    (1)、动物生态学
    主要研究珍稀、濒危、特有和保护动物的行为学,生态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种群动态和消长规律,生理生态,行为生态等。该方向注重灵长类和濒危鸟类生态行为学研究,开展了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造成危害的大型兽类的生态学研究。既有区域特色和理论研究,又注重用理论知识指导野生动物控制管理。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设计和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脊椎动物系统分类
    主要研究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的分类、区系、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探讨物种亲缘关系和形成机制。该研究方向特色总体表现在具有区位优势和动物特色,主要开展系统分类、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的探讨,通过一些类群的起源、分化和系统发育、动物亲缘地理学等方面深入研究,阐述动物起源和分化与山系、河流分化的历史渊源等,使科研工作与国际前沿进一步接轨。
    (3)、昆虫学
    主要研究昆虫的生物学、分类、生态、行为、生理,昆虫多样性,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珍稀和特有昆虫保护,昆虫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在高山针叶林种实害虫、云南松和华山松钻蛀性害虫、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蚁科区系分类与群落多样性、蝗总科短翅类群及特有种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学科建设,将进一步突出该方向昆虫多样性理论与应用研究特色,对西南地区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水生动物
    主要研究水生动物的分类、群落、动态变化,水生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水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及利用水生动物监测和评价水环境变化。
    师资队伍
    动物学学科专业学术队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占师资队伍人数的69%。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38%。36-45岁的7人,占27%,46-55岁的9人,占34%。
    该学科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大理学院、贵州省动物园等众多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目前校内及外聘硕士生导师18名,基本形成较为合理的科研和教学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学科拥有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名、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和校外聘任博士生导师6名。

园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设有园林、园艺、艺术设计、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园林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并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观设计)、“设计艺术学”三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园艺领域)硕士专业学位”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观赏园艺”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为省级示范实验室,“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我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761人,硕士研究生240多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20多人。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还设有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园林工程、建筑设计、旅游规划设计、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工程设计与科研项目,分别具有甲、乙、丙级从业资质,为教师参加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为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提供了机会。云南省滇派园林研究院也挂靠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讲师11人,博士12人、硕士30人。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云南省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云南省盆景植物资源研究、珍稀危树种五针白皮松濒危原因及抢救措施研究、玉溪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金宝山艺术园林设计、昆明市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评价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园林特点研究、西南自然背景下发育的园林特色研究”等100多项科研与规划设计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中五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在研项目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资源、育种与栽培,园林生态与城市林业,西南山水园林与滇派园林理论与实践、园林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与设计、乡土与园林建筑等研究领域。
    学科专业介绍
    1、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是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为了便于有关人士了解本学科,在此从以下方面进行学科介绍。
    学位授权情况介绍 本学科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1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8年7月在读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102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64人。
    实验室情况介绍 本学科所属实验室西南林学院园林规划与设计实验室是云南省高校示范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500多万元,能很好地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师资队伍情况 本学科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博士1人,硕士13人,学士4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林业局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科研及成果情况 本学科先后主持和参加承担云南省重点科研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各类项目200多项,先后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15本。获省部级奖2项。
    学科支撑科研与技术机构情况 本学科的发展直接支持了“云南省滇派园林研究院”的成立,并挂靠西南林学院;同时也支持了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的发展,使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具有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旅游规划、林业调查规划、建筑设计等不同行业的一、二、三级等级别的从业资质,搭建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平台。
    实习基地情况 本学科拥有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同时通过建设,已经具有昆明市建设设计院、云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0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术交流情况 本学科先后派出6名教师前往国外访问研究,接受美国、荷兰、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内外访问学者21人次。
    2、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为了便于有关人士了解本学科,在此从以下方面进行学科介绍。
    学位授权情况介绍 本学科具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1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之相关的“风景园林”和“农业推广(园艺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8年7月在读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106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64人。
    实验室情况介绍 本学科所属实验室西南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实验室被评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700多万元,能很好地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师资队伍情况 本学科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博士12人,硕士7人,学士2人(均为教授),云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国家林业局学科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林业局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科研及成果情况 本学科先后主持和参加承担国家948项目、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科研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各类项目100多项,先后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著作30多本。获省部级奖5项。
    学科支撑科研与技术机构情况 本学科的发展直接支持了“云南省滇派园林研究院”的成立,并挂靠西南林学院;同时也支持了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的发展,使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具有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旅游规划、林业调查规划、建筑设计等不同行业的一、二、三级等级别的从业资质,搭建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平台。
    实习基地情况 本学科拥有校内实验实习苗圃30多亩,同时通过建设,已经具有金殿公园校外实习基地、云南春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等10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术交流情况 本学科先后派出8名10人次教师前往国外访问研究,接受美国、荷兰、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内外访问学者60多人次。主持召开全国园林树木学学术研讨会1次,主持昆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学术论坛1次,主持昆明城乡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论坛1次。
    3、050404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学科是西南林学院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为了便于有关人士了解本学科,在此从以下方面进行学科介绍。
    学位授权情况介绍 本学科具有“设计艺术学”1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7月在读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25人。
    实验室情况介绍 本学科所属实验室设计艺术实验室包括有模型制作室、雕塑制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画室、陶艺制作室等13个分室,拥有实验设备200多万元,能很好地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师资队伍情况 本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博士2人,硕士8人,学士5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
    科研及成果情况 本学科先后主持和参加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各类项目50多项,先后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5本。
    学科支撑科研与技术机构情况 本学科的发展直接支持了“云南省滇派园林研究院”的成立,并挂靠西南林学院;同时也支持了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的发展,使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具有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旅游规划、林业调查规划、建筑设计等不同行业的一、二、三级等级别的从业资质,搭建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平台。
    实习基地情况 本学科拥有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同时通过建设,已经具有云南西景设计有限公司等5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术交流情况 本学科先后派出2名教师前往国外访问研究,接受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内外访问学者13人次。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林学院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森林工业系是西南林学院建设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现设有“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土木工程”、“森林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设计”6个本科专业,其中“森林工程”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云南省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森林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硕士点。学院现有学生1395人,其中研究生47人,本科生1348人。
    学院设施完备,师资雄厚,现设有4个教研室、4个附属实验室和一个金工厂。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学院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近1000万元,有11个校外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思茅松采伐集材技术开发》等省攻关、省重点科研课题,并在某些学科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为在校学生实习、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7年开设了汽车驾驶培训站;2001年与北京北航海尔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西南林学院CAXA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具有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软件认证资格培训,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劳动人事部的认证。
    学院重视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先后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建工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在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改革与探索中,学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以科研为动力,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创建优良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1世纪先进生产工程领域最注重开发的高新技术方向之一,是现阶段国民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发展的战略重点。该学科主要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模式、现代设计与制造方法、系统工程与生产管理等有关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同时,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改变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面貌,使该学科已成为多种技术相互渗透与集成的综合学科。
    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实力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30多人人,教授5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自2002年以来,该学科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级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和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前,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的条件,拥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与仪器,是机制方向硕士生比较理想的深造场所。
    2、082901森林工程
    森林工程学科始建于1984年,2001年成为西南林学院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院级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学科设置以下4个研究方向:1.生态森林工程 2.道路工程 3.结构工程 4.工程机械与管理。
    本学科长期从事森林工程领域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学术队伍和科学研究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国的森林工程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到25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前,本学科师资队伍共16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硕士生导师3名。实验室面积8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20余万元。
    3、 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该专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的科研、工程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雄厚专业师资队伍:有正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3人。承担了省部级、院校及多项研究课题。目前设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汽车电子控制与检测、车辆动力学及仿真(含振动与噪声)、物流技术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与管理。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西南林学院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西南林学院林业工程学院,于2001年7月独立建院,是我校以工科为主的二级学院。现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林产化学工程和包装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具有“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覆盖“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和“森林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学院下设木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林产化工教研室、艺术设计教研室、包装工程教研室、木材研究所、木材研究室、木材标本室、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综合实验中心,并设有校内实习工厂与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为云南省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为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全院共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8人,占教师总数的14%,副教授25人,占教师总数的43.9%,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43.9%,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共22人,占教师总数的38.6%。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林业局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博士生导师2人。
    学院所开设的《胶粘剂与涂料》、《人造板工艺学》及《木材学》课程为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0年以来,学院主持承担省部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45项,并承担大量横向科技项目,在各类科技期刊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获发明专利6项,获省级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与三等奖3项。学院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核桃壳生物质胶粘剂工艺技术”、“高性能防潮型环保型刨花板及胶粘剂开发研制”等项目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学院办学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教学为根本,以科研求发展,以服务求效益。强调特色,强化实践,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40人。为鼓励学生勤奋向上,在社会办学力量的支持下,先后有十余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励基金来奖励优秀学生。目前设立的奖学金项目有:“枫华”奖学金、“柏林格”奖学金、“重庆谭木匠”奖学金、“亚立山卓” 奖学金和“大样”奖学金等。
    学院在与企业广泛接触的同时,每年召开针对性较强的供需见面会,使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前列。为主动适应不断变革的形势,与时俱进,结合学校以林为特色,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主干的目标定位,我院确定了以木材为特色建院的基本定位、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内核向相近专业逐渐拓展的策略,在艺术设计和包装工程专业中体现木材特色,充分发挥“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在西部地区的教学、科研和复合材料以及生物复合材料等相关领域在西部地区领先的优势。学院注重教学科研的多元化,努力拓宽教学科研领域,大力加强林产化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和包装工程等学科的发展,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将我院建成教学型、科研型和服务型的综合学院。
    学科专业介绍
    1、082902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82年,于1994年由原先的人造板专科升为木材机械加工本科,1998年更名为现在的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本学科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成为云南省重点学科,2004年获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26年的发展,本学科已形成具有特色的木质生物材料制造与应用、木材胶粘剂、木/竹材基础研究、生物质复合材料、家具设计与制造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整体具有良好的基础。
    本学科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11人(含外聘5人),副教授4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3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人。本学科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学科现有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3门(《胶粘剂与涂料》、《人造板工艺学》、《木材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门。2000年以来,学院主持承担省部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30余万元,并承担大量横向科技项目,在各类科技期刊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11篇,获发明专利1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先后3人获昆明市、西南林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其他奖项10余项。学科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竹大片刨花板”、“核桃壳生物质胶粘剂工艺技术”、“高性能防潮型环保型刨花板及胶粘剂开发研制”等项目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学科在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挂靠在本学科的学术机构有: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西南地区委员会、昆明粘接学会,学科有数人在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分会、云南省林产工业协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学科有数人担任国家和省部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项目的评审和评奖委员。
    本学科现有8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1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共计106套(台),总价值1000多万元,能满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需要。学科拥有木材工业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木材研究室、木材标本室、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综合实验中心,并设有校内实习工厂1个与校外实习基地17个。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云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为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
    本学科注重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近年来,选派教师出国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博士后研究和学术交流20余人次,邀请外国专家16人次,培养留学生1名,与包括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加拿大新伯伦瑞克大学、法国南希大学、美国农业部南方林产品研究所等国外科研机构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并已启动了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法国南希大学的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聘请5位国外著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为适应不断发展变革的形势,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的发展特色与面向国际(尤其是东南亚)的发展视野,立足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发展需要,本学科将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在西部地区的教学、科研和复合材料以及生物质复合材料等相关领域领先的优势,注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多元化,努力拓宽教学科研领域,大力加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立足西南、面向东南亚的知名学科点。
    2、082903林产化学加工学科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创建于2001年,2006年批准建成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硕士点,是西南地区培养从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研究与应用人才的平台与基地。
    学科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设立。2006年学科获得国家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支助,初步建成了具有西南林区特点的林产化学工程实验室。
    学科现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术队伍和研究体系,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业务精干、朝气蓬勃、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
    学科现设有提取物化学与生物活性物质、生物质能源、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研究基金和学校的研究基金共16项,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结合云南省和西南地区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学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3、050404艺术设计学(室内设计与理论方向):
    本专业培养方向又分为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两个子方向。旨在提升学生的设计理论水平和从事设计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具有现代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既可从事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教育、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艺术设计学相关的教育、研究、设计工作。
    主干或主要课程有:艺术学、哲学、设计方法学、造型设计与技术美学、人体工程学、设计史学、室内设计工程、家具设计工程、装饰工程及概预算、装饰材料学、室内及家具设计CAD技术等。

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林业经济管理教研室,1998年与计算机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系,1999年独立成经济管理系,2001年7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林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等领域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培养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自1998年以来,经济管理学院已为国家输送了本科毕业生1200余人。 学院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村区域发展、经济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3个硕士授权点。目前学院在校学生996人(本科生931人,研究生6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6名,教授6名,副教授22名,硕士导师16名;其中博士14名,硕士36名。学院已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学院下设经济、管理和会计统计3个教研室;有会计手工、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经济与社会统计、金融工程等5个实验室;1个资料室,藏书25400余册。
    学院教师目前主持的在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云南省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云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1项,横向课题3项。近三年,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41篇。
    为了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在昆明、曲靖等地的黄龙集团公司、呈贡斗南花卉拍卖中心、曲靖海寨林场、云南开窍生物有限公司、昆明市电缆厂等地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教学条件。
    学科专业介绍
    1、120302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结合的学科,同时又是与社会学、政策学、生态学、林学等相关科学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学科。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与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林业发展与农村经济、森林资源与生态文化、林业会计与绿色核算等与林业、经济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
    本学科旨在培养适应我国林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从事林业经济及管理相关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承担林业经济及管理的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本学科共设有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林业管理工程、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林业项目管理、林业会计等5个研究方向,各方向分别有10名、5名、7名、5名、6名硕士生导师指导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如何进行管理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制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优化农业地区布局和生产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确定农业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农产品的商品流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农业经济活动;全面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等。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本学科共设有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管理工程、农产品贸易、农业项目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5个研究方向,各方向分别有3名、2名、5名、3名、5名硕士生导师指导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3、120202企业管理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较强应用能力,能独立从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专业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学科设立五个研究方向: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生态旅游学院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生态旅游”命名的教学院系,以培养生态旅游管理、营运和科研人才为目标,坚持“创一流、办特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思路,“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在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中推广绿色、户外、保护、和谐的生态旅游理念。
    1995年设立森林旅游专业,2001年建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云南省最早开办旅游专业的院校之一。现有旅游管理专业和生态学专业生态旅游方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0人,有硕士导师11名,在读硕士生31人。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云南西双版纳、香格里拉、高黎贡山、昭通大山包、普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规划40余项,规划设计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普洱菜阳河国家公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圆满完成,科研经费累计超过1000万元。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护国际(CI)、瑞尔(Rare)等国际组织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日本立教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云南省各级旅游、林业、保护区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和科研合作,构筑了较好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
    生态学专业生态旅游方向是学院的特色和优势,近10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设国家公园发展与管理、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特种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社区发展与管理、生态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与休闲文化7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和民族旅游社区三大研究主题与特色。
    学术带头人叶文教授是云南省主要的旅游专家之一,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所长,世界休闲与游憩学会会员,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旅游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和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区域生态旅游规划30余项,出版著作10本,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休闲旅游等。
    学术带头人胡晓副教授是旅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致力于旅游社区培训和能力建设的研究,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社区进行生态旅游考察研究,参加了“西南社区生态旅游培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解说员培训”、“中欧天然林项目社区发展专家咨询会” “松潘县牟泥沟乡社区生态旅游培训班”、“宝兴县硗碛乡社区生态旅游培训班”等社区培训项目,“四川社区生态旅游考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培训经验,构建了多学科结构的培训和研究团队。
    学术带头人李兆元教授和杨晓军副教授主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动物保护和特种生态旅游,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横向项目3项,国际项目5项,获部级奖励1项,国际奖励3项,省厅级奖励3项。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