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是一个以工为主,兼有文、理、经、管、法律和艺术的多科性大学。2003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我校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目前设有有色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基础。该学科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及硕士、以及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硕士点,下设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四个本科专业,是一个起步较早、学术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发展势头较好,并在材料、机械、物理等领域进行交叉与综合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学科已发展成为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系列完整教育体系,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省重点学科。为有色金属、贵金属行业及云南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对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人才流动、加快材料学科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学科项目组涉及的三个部门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4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人,形成了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特色突出的科研、教学梯队。1998~2002年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198人,为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本学科现具有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这个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扫描电镜、能谱仪、X-荧光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仪、X射线结构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准分子激光器、Mare与Super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惠普工作站、Mevva源离子注入机、岛津1吨电子拉伸试验机等万元以上设备215台套。另外,本学科中外文藏书合计23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88种,为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为材料领域相关新工业、新设备、新产品、新设计服务以及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经济、产业发展条件与规划,形成了有色、贵金属材料的合金化理论及新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加工一体化新技术、低维材料和非平衡技术制备材料的研究、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仿真模拟、功能材料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宝石与材料工艺六个有代表性的优势研究发展方向,既有基础研究,又有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以周荣、史庆南、李俊昌、孙勇、朱心昆、陈敬超、张鹏翔、王飚、陈君若、陆建生等一批学者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稳定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队伍。近五年来在这些方向开展了100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以及国家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2001~2003间年可支配科研经费达4963万元,并获得5项省(部)级科技奖,发表272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和教材。2001~2003年,共获得发明专利共16项,科研成果转让9项。
本学科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基础,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有长期合作交流,每年均有知名教授来校讲学。近年来,已有20余人次出国研究、进修、访问、攻读学位。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自2004年起开始接收博士进站工作。目前在站人,正在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大都得到了全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今后五年中,每年计划进站2人。云南省及我校对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资助。云南省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有色金属材料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为博士后进站人员提供了许多具有高学术、技术水平的研究项目及充足的经费支持,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浓厚的学术氛围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为进站人员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的世纪中,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也为该学科的发展建设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建站以来,我校尽力为博士后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我校在博士后流动站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并努力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服务。热忱欢迎各位有志者来所做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