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华博导(冶金物理化学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1-07



王华,男,196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能源科学研究生院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导,国家“百千****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冶金节能减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动力工程会议国际委员会顾问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环保、冶金过程模拟与仿真、低碳冶金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先进能源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冶金节能减排与强化冶炼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主持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科技攻关项目等23项科研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288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9部,获授权发明专利97项。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2次。参与完成的“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项目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一等奖1项和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其中完成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的“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9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长期从事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环保、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模拟与仿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冶金节能减排与强化冶炼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主持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近五年合同科研总经费逾6000万元。先后发表SCI/EI收录论文百余篇,出版包括《冶金热工基础》、《铜渣中有价金属回收的应用基础研究》、《低温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在内的专著与教材共15部。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2次,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与“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各1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自然科学奖6项,其中完成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的“复杂铜原料电解精炼及综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201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
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理事、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云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同时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学报》主编,任《Rare Metals》、《稀土学报》、《工业加热》、《能源技术》等期刊编委。
王华教授是依托西部边疆地区自身力量培养出来且一直扎根于祖国边疆的优秀****,一者从事冶金、能源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我国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冶金节能减排与强化冶炼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学风严谨、工作扎实、善于吃苦、为人师表、富有开拓精神、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1)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二噁英污染与控制研究,结合熔融还原强化冶炼,提出了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新工艺,并自行设计开发了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零排放成套设备;
(2)针对传统的显热和潜热蓄热材料的优缺点,研发了将两者复合在一起的能快速蓄、放热并具有较高蓄热密度的高效复合蓄热材料制备新工艺,针对蓄热室蓄热/放热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利用复合蓄热材料分层充填的复合充填蓄热室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温度变化浸透深度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关基础理论;
(3)针对化石燃料在传统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2、NOx、SOx等污染气体,在整合了能源化学、燃料电池和熔融盐化学等科学基础上,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熔融盐循环热载体的无烟燃烧技术,提高化石燃料热利用效率的同时彻底避免了NOx、SOx等有害气体和CO2温室气体的排放;
(4)针对冶金烟气中以CO2为主同时含有CO和CH4的多碳源特性,提出多碳源催化加氢制备甲醇和二甲醚高质化学品的新思路,建立了冶金烟气多碳源高效转化基础理论体系,为烟气CO2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5)对目前国内外低品质镍钴资源成分复杂、氧化镁含量高、高含镍二次铜精矿镍铜难以分离等世界性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高氧化镁镍钴原料火法冶炼理论的重大突破,构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吹熔炼-闪速熔炼-自热熔炼”三炉系联动镍火法冶炼的创新技术体系。



相关话题/冶金 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