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昆明动物研究所 /2007-08-31

 1、动物毒素结构与功能导师:张云研究员

  各种动物来源的动物毒素(主要指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等有毒动物毒腺分泌的蛋白质多肽),特点在于活力高,专一性强,和人的生理蛋白质、多肽具有进化上的生物关联性和变异性(序列同源-变异导致功能同源-分化)。动物毒素的另一特点为多拷贝基因家族的广泛存在,同一家族的蛋白多肽存在上百个拷贝的自然变异体。该学科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为主,外源广泛地形成与神经生物学、分子细胞免疫学、药理毒理学,和毒素综合利用(天然创新药物应用开发研究)等学科的交叉合作网络,进行动物毒素蛋白多肽结构与功能研究,外源功能基因筛选、克隆,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研究,毒素多基因家族分子与人内源性分子构效关系比较研究;提供动物毒素功能蛋白多肽组在蛋白质基础理论研究,天然创新药物先导结构发现与优化,生物农业技术应用的理论物质基础。

  2、病毒免疫学导师:郑永唐研究员

  我国的HIV感染现状不容乐观,目前HIV感染者人数预测是100到150万人,在亚洲紧随印度之后列第二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中国的HIV/AIDS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可以说,我国的AIDS预防及治疗相关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HIV在我国的流行局面比较复杂,除了A,B,C,CRF01等亚型外还有B/C重组亚型的规模流行,使我国的HIV的变异会更加严重,疾病的治疗、预防和疫苗研究策略具有更高难度。不规范化的服药将导致耐药变异株的产生,为今后的HIV的药物治疗和疾病控制带来严重的隐患。因此,需要开展病毒重组和变异的系统研究,有效的预测国内毒株的重组和变异的趋势。

  对HIV的致病性的研究是开展艾滋病药物研究和治疗的基础,目前已经比较详细的了解了HIV在细胞内的复制周期全过程,并依据这些原理设计开发了以HIV蛋白酶、逆转录酶和膜融合为靶点的有效治疗药物。尽管现在的HIV治疗已经很有成效,但是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HIV的致病原理还为时过早。由于耐药株和毒副作用迫使我们必须不断的寻找新的抗HIV药物和新的靶点。

  疫苗是人类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的武器。利用现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新型艾滋病疫苗研发是科学家的当务之急。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中国产猕猴是较为理想的用于HIV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疫苗的研究动物模型。因此,应该加强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发挥我国的动物资源优势。

  目前本学科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建立抗HIV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充分利用西南动植物丰富的生物资源,重点筛选和研究天然来源的抗HIV天然化合物和天然药物,对抗HIV先导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AIDS新药;建立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进行艾滋病发病机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研究,为AIDS的防治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治疗性基因修饰树状突细胞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建立云南省HIV毒种库,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共感染等研究;研究天然免疫分子TRIM5在限制HI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3、分子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导师:张迅研究员

  采用现代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对特定的生理功能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最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方向。本研究课题以生殖过程的最初阶段——早期胚胎发生为目标,结合动物克隆的实际应用,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各种胚胎以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基因表达谱系,从而鉴定出在早期胚胎发生的各个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进而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实验动物模型的多种综合方法,研究这些关键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调控。这项研究不但具有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理的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将为动物克隆的成功提供极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将到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神经内分泌实验室进行1-2年的进修和开展毕业论文研究的部份工作。

  4、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导师:严晔研究员、郑永唐研究员

  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长期以来,灵长类动物一直作为医学生物学的重要实验动物,是建立病毒等传染性疾病模型、精神神经性疾病模型、心血管疾病模型、肿瘤模型和生殖生理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它们已经成为联系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即所谓的演绎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或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Bench to Bedside)间的桥梁研究。演绎研究的宗旨在于通过实验室试验来探讨新治疗策略用于人体的可行性。这种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象NIH、MRC等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来鼓励该类研究。然而,这种介于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研究工作往往会受到伦理道德等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我们目前面临诸如艾滋病(AIDS)、SARS、癌症、吸毒、神经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巨大医学挑战,而灵长类动物是研究这些疾病防治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因此灵长类实验动物模型是评价生物医学中疾病预防与治疗效果的最有力的工具。

  人类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专业旨在培养比较医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国家生物高技术实验平台进行人才储备。

  5、资源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导师:赖仞研究员

  抗菌多肽作为抵御外界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有着强大而广谱的抗菌功能。昆虫的体内没有抗体,胸腺,白细胞等高级免疫系统,基本上靠抗菌肽担负免疫功能,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昆虫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类群。昆虫抗菌多肽是昆虫在受到微生物侵袭时的最主要的免疫应答因子。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其生活周期的阶段性以及它们生活范围与生活环境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决定了昆虫要面对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的挑战。对应于微生物的多样性,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多样的抗菌肽以抵御各种微生物的侵袭。昆虫种类的巨大多样性意味着昆虫资源库同时也是一个丰富的抗菌多肽资源库。目前,人类正受到艾滋病毒,肝炎病毒,SAS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以及麻风杆菌等微生物的严重干扰。希望通过对昆虫的主要由抗菌多肽组成的免疫系统的研究,对人类及其他高级动物的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有所启示和应用,同时致力于天然创新药物先导结构发现与优化,生物农业技术应用的理论物质基础。

  动物毒素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多肽分子可以与哺乳动物及人的目标蛋白分子相作用,且活性高、专一性强,再加上动物毒素由于加速进化所造成的丰富基因多样性,使得动物毒素基因组和其功能蛋白多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问题,同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多种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新药靶点的发现和创新药开发提供信息。动物毒素在“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利用”这一重要领域中具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位置。如今国际上对天然生物毒素的研究可以说已覆盖了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在众多己积累的重要成果中都包含着各种异源生物毒物的拓掘及其应用,因而新型生物毒物的拓掘与应用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更显活跃。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其本土分布的有毒动物生物活性分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建立了相应的生物活性分子资源库;许多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的生物毒素信息和研究中心。尽管对蛇、蝎子、蜘蛛、蜂毒以及两栖类动物毒素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它们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如对蝎子毒素的研究不超过5%.世界上有超过3万种以上蜂类可以分泌毒液,估计每种蜂毒中活性成分的种类为100-150种,其中研究清楚的活性成分也不过30种。两栖类皮肤被公认为是一个药物分子资源库,每种两栖类皮肤中含有200种以上的生物活性分子,可目前只从两栖类得到不过40种的生物活性分子。

   6、分子免疫生物学导师:张华堂研究员

  本学科组成员的研究经历和兴趣,涉及免疫生物学机制在病毒感染(包括HIV/AIDS的发病、抗病、防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防治中的作用。而机体与外来的病毒和与内在的癌变细胞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单向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清除。病原(病毒)和病变(肿瘤)与宿主之间呈现双向互动的免疫生物学关系。这种动态的影响与变应,双向的选择和适应,最近已被形象地描述为免疫剪辑过程(immunoediting),决定着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因此,采用现代免疫学和生物学的双向视角,运用现代免疫学和生物学的双向思维方式,融汇免疫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是试图理解和回答病毒感染和肿瘤生长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已证明为富有突破性成果的研究思路和领域。

  基于上述思考和当今免疫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学科组将以病毒和肿瘤与其宿主间的相互关系为主题,以机体的免疫生物学机能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即免疫生物学效应与机制)为内容,以抗病和防病的实验疗法(即免疫生物学疗法)为目的,展开新颖、独特、高效、实用的实验研究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