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张云

昆明动物研究所 /2007-08-31

  1980,9-1984,7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4,8-1987,7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7,7-1992,9中国科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合培博士,分子生物学专业,1992年9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12-1995,9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研究。

  1995,10-1997,10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毒素研究室付主任

  1997,10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正高职,副高职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核心刊物“动物学研究”学报编委。

  1997,12—1998,2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8,11—1999,1香港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9,1—2000,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基地“动物活性蛋白多肽组学“学科团组学术带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1,1—至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基地“动物毒素结构与功能“首席学科负责人,国际生物毒素学会亚太地区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科研工作及学术成果介绍:

  生物毒素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多肽分子可以与哺乳动物及人的目标蛋白分子相作用,且活性高、专一性强,再加上生物毒素由于加速进化所造成的丰富基因多样性,使得生物毒素基因组和其功能蛋白多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问题,同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多种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新药靶点的发现和创新药开发提供信息。生物医学和创新药物研制开发的研究已是全球科技发展的首位攀登目标,如今国内外上对天然生物毒素的研究可以说已覆盖了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在众多己积累的重要成果中都包含着各种异源生物毒物的拓掘及其应用,因而新型生物毒物的拓掘与应用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更显活跃。张云博士实验室立足于中国生物毒素资源(特别是有毒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的分子多样性和特殊性,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1)系统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有毒动物模式物种毒素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2)发现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效应分子,特别是新药前体分子;3)揭示重要的生物蛋白多肽毒素与人体内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新靶点的发现与确立;4)生物毒素的起源,与生物靶点的协同进化特征及在生物适应中的意义。提供生物毒素蛋白多肽在生物学研究,天然创新药物开发,农业技术应用的理论物质基础,发现有知识产权的新药物靶点和创新药物。

  先后在国际SCI核心刊物“J.Biol.Chem.”,“EuropeanJournalofImmunology”,“ThrombosisandHeamostasis”,“ProteinScience”,“FEBSLetters”,“RegulatoryPeptides”,“Peptides”,和“Toxicon”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5篇;上述论文被引用430余次,其中SCI核心刊物引用380次。获法国专利一项、授权中国专利10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金奖一项;获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十五周年三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曾经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特别奖,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组部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优秀学者等多项荣誉。与国际同行学者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主持组织1996年6月在昆明召开的第四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素会议。多次应邀在国内国际会议上进行报告。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6人,培养毕业的博士中:两名已成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中1人已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1名成长为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和云南省学术带头人,另有4名博士毕业生目前已赴欧美深造。

  实验室主要在研课题情况:

  1、两栖动物肽类毒素国家基金委重点2007,1-2010,12145万元主持执行中

  2、三叶蛋白受体研究国家基金委面上2006,1-2008,1225万元主持执行中

  3、新型抗菌肽研究国家基金委面上2007,1-2009,1225万元主持执行中

  4、凝集素受体专一性国家基金委面上2005,1-2007,1219万元主持执行中

  5、凝集素受体专一性中科院“西部之光”2005,1-2007,1225万元主持执行中

  6、SARS蛋白酶表达云南省自然基金2003,12-2006,1230万元主持执行中

  近期代表性论文目录(SCI论文)

  [1] Zhang Y , Wisner A, Maroun RC, Choumet V, Xiong YL, Bon C,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nake venom plasminogen activator,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molecular modeling. J Biol Chem . 1997, 272 , 20531 - 20537.

  [2]Lai R, Zheng YT, Shen JH, Liu GJ, Liu H, Lee WH, Tang SZ, Zhang Y ( 通讯作者 ) ,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 of Chinese red belly toad Bombina maxima. Peptides 2002, 23 , 427-435.

  [3]Lai R, Liu H, Lee WH, and Zhang Y ( 通讯作者 ) (2002) An an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from skin secretions of toad Bombina maxima.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95 , 796-799.

  [4] Lee WH, Du XY, Lu QM, KJ. Clemetson, and Zhang Y ( 通讯作者 ) (2003) Stejnulxin, a novel snake C-type lectin-like protein from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venom is a potent platelet agonist acting specifically via GPVI.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90 , 662-671.

  [5]Zhang YJ, Wang JH, Lee WH, Wang Q, Liu H, Zheng YT, Zhang Y ( 通讯作者 )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venom L-amino acid oxidase with potential anti-HIV activit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2003, 309 , 598-604.

  [6] Lee WH, Liu SB, Shen JH, Jin Y, and Zhang Y ( 通讯作者 ) (2005) Cloning of bradykinin precursor cDNAs from skin of Bombina maxima reveals novel bombinakinin M antagonists and a bradykinin potential peptide. Regulatory Peptides, 127 , 207-215.

  [7] Lee WH, Liu SB, Shen JH, Jin Y, Lai R and Zhang Y ( 通讯作者 ) (2005)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loning of a novel neuromedin U analog from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oad Bombina maxima . Regulatory Peptides , 129 , 43-47.

  [8] Lee WH, Li Y, Lai R, Li S, Zhang Y ( 通讯作者 ) and Wang W (2005) Varie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Bombina maxima Toad and Evidence of their Rapid Diversif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y , 35 , 1220-1229.

  [9] Zhang J, Zhang Y, Wan SG, Wei SS, Lee WH and Zhang Y ( 通讯作者 ) (2005) Bm-TFF2, a trefoil factor protein with platelet activation activity from frog Bombina maxima skin secretion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330 , 1027-1033.

  [10]Zhang YX, Lai R, Lee WH, Zhang Y ( 通讯作者 ) , Frog albumin is expressed in skin and characterized as a novel potent trypsin inhibitor. Protein Sci. 2005, 14 , 2469-2477.

  [11]Lee WH, Zhang J, Zhang YX, Jin Y, Lai R, Zhang Y ( 通讯作者 ) , Maximin 9, a novel free thiol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 with anti-mycoplasma activity from frog Bombina maxima. FEBS Lett. 2005, 579 , 4443-4448.

  [12]Du XY, Sim DS, Lee WH, Zhang Y ( 通讯作者 ) , Blood cells as targets of snake toxins. Blood Cells Mol Dis. 2006, 36 , 414-421.

  联系信息:

  电话:(0871)5198515,5194279(O),5112523(H),13608819712

  Email:zhangy@mail.kiz.ac.cn

  地址: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邮编:650223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