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博导, 党委书记、副所长。
1983年毕业于湛江水产学院, 获学士学位。1986年和1990年在著名动物学家褚新洛教授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8月-1996年5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至今昆明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
主要学术成绩: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紧紧围绕本专业的主攻方向和专业特长,对云南及其邻近地区鱼类的系统分类、进化和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先后主编专著1部,合编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报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 抚仙湖鱼类生物学特性的形成和进化。以种群生态学为主要手段,并结合湖泊环境的演变历史,首次将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抚 仙湖23种土著鱼类生物学特性的形成及其对湖泊环境的适应;得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结论;为深入认识该湖鱼类区系的演化、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探讨引进鱼类对土著鱼类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内部骨骼特征为主,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采用最新的系统学理论和方法,探讨了白鱼属(Anabarilius)、倒刺鲃属(Spinibarbus)、角鱼属(Epal-zeorhynchos)等类群的系统发育与区域地理演变历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和南盘江两大水系的分流是导致白鱼属鱼类一级姐妹群之间以及倒刺鲃属二级姐妹群之间产生谱系分化的关键地理历史事件。这些研究紧跟国际分支系统学理论的前沿,对我国鱼类系统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鱼类分类的研究。先后发表鱼类新属2属,即原条鳅属(Protonemacheilus)和原花鳅属(Protocobitis);发表新种16种;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人们对云南鱼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4)物种分化的研究。先后研究了若干种高原鳅(Triplophysa)、二种云南鳅(Yunnanilus)物种分化以及小鲤(Cyprinus micristius)、长身鱊(Acheilognathus elongatus)、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us)的亚种分化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适应。
5)先后获得1997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奖人和项目名称如下:杨君兴、陈银瑞,抚仙湖鱼类的生物学和资源利用。获得1999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南喀斯特地区洞穴鱼类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杨君兴、陈银瑞,1995,抚仙湖鱼类生物学和资源利用。云南科技出版社: 1-224.
2. Yang, J. X., Y. R. Chen (杨君兴、陈银瑞), 1994, Protocobitis typhlop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cave loach from China. Ichthyol. Explor. Freshwaters (德国) 5(1): 91-96.
3. 杨君兴、陈银瑞,1994,滇中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的研究。多样性杂志2(4):204-209.
4. 杨君兴、陈银瑞,1994,倒刺鲃属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动物学研究 15(4):1-8.
5. Yang, J. X. et al. (杨君兴等), 1994, The phylogeny and zoogeography of the cyprinid genus Spinibarbus . 动物学研究 94 增刊:11-25.
6. Yang, J. X. & Richard Winterbottom, 1998, The phylogeny and zoogeo- graphy of the cyprinid genus Epalzeorhynchos. Copeia (1):48-63.
目前开展的研究主要有:
1)横断山区鱼类的系统发育与区域地理历史关系的研究;
2)侵入种的生态系统效应。
国际合作和支持:
本学科组目前正在执行的国际合作项目有:GEF-World Bank支持的“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研究”和美国国家资助的“昆明动物研究所-加州科学院联合高黎贡山生物考察研究”。
研究生招生:
我们真诚欢迎热爱本专业的优秀学生来了解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我所一贯传统,我们将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生活待遇。
本学科组计划在每年招收硕士生1-2名,博士生1-2名。
联系信息:
电话:0871-5190527
传真:0871-5190527
Email:yangjx@mail.kiz.ac.cn
地址: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邮编:6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