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天文站 /2010-05-22

在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中国科学院于10月15日组建了我国的“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观测系统”。截止11月,全国首批共建立了12个人造卫星光学观测站,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前身,以下简称乌鲁木齐人卫站)为其中之一,在系统内的站编号是211(编号于1958年3月27日改为281)。

乌鲁木齐人卫站由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物理教研组教师兼职负责卫星的光学观测,从1958年10月起,按规定发送资料。当时观测仪器仅是人卫广角望远镜,在水利系提供的两间办公室外设立了观测场,进行观测。条件十分简陋,困难。

 

建站初期在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院内的旧址

使用广角镜观测人造卫星

 

1972年7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撤销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观测办公室,明确紫金山天文台为全院人造卫星系统的业务归口单位,并将原来的人造卫星观测台、站调整为7个,各人造卫星观测台、站的编制、经费、设备等问题由中国科学院直接管理。前乌鲁木齐人卫站是其中之一。

1973年7月,中国科学院批复了乌鲁木齐人卫站扩建设计任务书。1974年上半年扩建任务基本完成,新的观测办公楼建成。而后,前乌鲁木齐人卫站由乌鲁木齐市新疆八一农学院大院内搬迁至北京南路40号现址,即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大院内。1975年冬,由南京天文仪器厂生产的人造卫星观测仪器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前乌鲁木齐人卫站观测大楼顶开始安装。不久GDJ投入运行,人造卫星观测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七十年代天文站搬迁到新市区科学大院院里

光学自动跟踪打印经纬仪

 

人造卫星的观测研究是乌鲁木齐天文站根据国家任务的需要对国内外卫星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捕获失控卫星、参加空间碎片观测研究,同时,努力拓宽卫星运动理论研究,在卫星精密定轨研究中取得一系列进展,有效地提高了卫星定轨和预报的精度。 作为中国科学院人卫系统中的一员,在人造卫星的观测研究中,乌鲁木齐天文站与兄弟台站一起为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光学望远镜圆顶与双频观测天线

铷原子钟房与标准时间频率系统

人造卫星轨道理论研究

卫星双频多普勒测地观测

 

1982年9月在中科院前乌鲁木齐人卫站安装了太阳色球、光球双筒望远镜(物镜口径为180mm)并投入工作之后,新疆地区正式开始太阳物理学方面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重点为耀斑的物理机制、太阳活动预报和日地关系。

太阳色球、光球双筒望远镜(物镜口径为180mm)

1983年8月,太阳3.2cm波段射电望远镜(天线直径2米)在前乌鲁木齐人卫站安装并进入观测,这是新疆地区第一台太阳射电巡视仪器,也是新疆的第一台射电天文望远镜。

3.2cm太阳射电望远镜完成了多项太阳观测任务,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太阳观测联测,取得了丰富的资料。

3.2cm波段射电望远镜

 

1984年,经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党委。

经中国科学院同意,乌鲁木齐人卫站自1985年1月1日起,在国际交流工作中使用“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中英文印鉴。

1987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1991年8月30日,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甚长基线站(VLBI)举行奠基仪式,当年12月4日破土动工。

1992年10月28日,25米射电望远镜天线一次吊装成功。

25米射电望远镜

1993年11月22日,经科研人员的精心调试,25米射电望远镜在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甚长基线站(VLBI)开始运转。

1999年,乌鲁木齐天文站与科学院其他天文台站一齐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2001年4月国家天文台成立后,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后的园区新貌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