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统考初试—天津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0-20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中国建筑史与外国建筑史两部分,题型一般有绘简图、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评析等,在许多情况下题型可能穿插,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各部分满分为75分,合计15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38    普通地质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一般科学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技术等)
1.掌握地球科学(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掌握地球系统(固体圈层和地球表层圈层,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各圈层的概念(物质组成特点、物理性质特点)、圈层划分依据及地壳的主要特征;理解地球形态、大小及各圈层关系;
3、了解地球表面形态构成及其演化(陆地、海洋地形单元概念)。
(二)地球的物质组成
内容: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2、矿物的定义、常见矿物的形态、主要性质,以及主要鉴定特征
      3、岩石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要求:掌握矿物及元素丰度的概念、掌握常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掌握岩石分类及命名原则。
(三)地质年代学
内容:1、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与原理
      2、绝对地质年代的理论和方法
      3、地层的接触关系
要求:掌握地质年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区别联系;理解相对地质年代的判别方法、绝对地质年龄(同位素测年原理,同位素地质年代概念)的测定方法;理解并掌握地层、地层层序律、化石、生物层序律、标准化石的概念;掌握地质年代表。
(四)地球构造运动
内容:1、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2、褶皱与断层
      3、板块构造理论
要求:理解并掌握构造运动、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概念、要素及类型)。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基础,如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威尔逊旋回等;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理解板块边界及其分类、板块驱动机制;地幔柱、热点、部分熔融;理解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有关概念。
(五)三大岩石及其有关成岩作用
内容:1、火成岩与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变质岩与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3、沉积岩与沉积作用的基本概念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等;掌握三大岩石的形成机制;掌握三大岩石类型的进一步分类;掌握岩浆成因的多样性及鲍文反应序列;掌握三大类岩石的转化机制。
(六)风化作用
内容:1、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
      2、影响各种风化作用的因素
      3、不同风化作用的产物
要求: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类型划分(如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掌握不同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与影响因素;掌握土壤和风化壳的概念、结构、类型以及研究意义。
(七)地面流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内容:1、河流的形成
      2、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3、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4、地下水的化学地质作用
要求:理解地面流水类型及其水动力特征;了解片流和洪流的地质作用过程;掌握侵蚀基准面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下蚀作用及其结果和产物,河流侧蚀作用及其结果和产物);掌握河流的搬运作用、分选作用及磨圆作用;掌握河流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掌握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因素(如,构造升降运动,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掌握地下水的相关概念(来源,储存形式,化学和物理性质,运动特点)及按埋藏条件划分的地下水类型;理解并掌握地下水岩溶作用(机械冲刷作用及其产物,化学溶蚀作用及其产物);理解并掌握喀斯特的概念、发生条件、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理解其在工程、水文及环境研究中的意义;了解地下水沉积作用(如,钙华、石笋等)的类型。
(八)冰川和海洋的地质作用
内容  1、冰川的形成、运动
      2、冰川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3、冻土的地质作用
      4、海洋环境一般特征
      5、海水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要求:掌握冰川、冰碛物和冻土的相关概念;理解冰川的类型;掌握冰川剥蚀作用的方式;了解冰期与间冰期的概念。掌握海洋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海洋的动力;理解海洋的环境分区(海底地形单元与环境分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理解海进海退及海陆变迁的概念;理解海洋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
(九)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内容:1、湖泊的概述
      2、湖泊的沉积作用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要求: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理化性质;掌握湖泊的成因、类型;理解并掌握湖泊的机械、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掌握沼泽的概念及成因类型。
(十)风的地质作用
内容:1、风成作用的概述
      2、大气的运动形式
      3、风蚀作用与风蚀地貌、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4、掌握荒漠的成因及类型
要求: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特点及风蚀作用方式和风蚀地貌;理解并掌握风的搬运作用、分选磨圆作用及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及类型。
(十一)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内容:1、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地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未来需求
要求: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护。能够运用普通地质学原理及方法阐述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填空题                       10小空,每空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五选三)             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舒良树 主编,《普通地质学》(第3版),地质出版社,2010年
吴泰然、何国琦 等著,《普通地质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夏邦栋 主编,《普通地质学》(第2版),地质出版社,1995年.

 

739    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学中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理解自然地理学各分支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10%)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转、地理坐标、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15%)
    大气的组成与热能、大气水分和降水、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气候形成因子分析、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10%)
    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海水的运动、海平面变化、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河流,包括流域、湖泊与沼泽、地下水、冰川。
(四)地貌(10%)
    地貌的成因与类型、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20%)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特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20%)
    地球上的生物界、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5%)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研究、人地关系研究。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小题,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共6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王建 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 编著,《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01    力学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综合问题的分析求解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    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    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    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1)    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的运动学问题。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速度。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20%):
(1)    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    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相关话题/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