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强,男,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教授。1986参加工作。199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工作,任记者、编导。2006年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获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于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2008年至2009年受中组部派遣援助西部参加“赴甘博士服务团”,担任甘肃博士团团长及临时党支部书记,挂任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助理。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近几年来,曾受邀到全国各地电视台、频道、栏目、影视公司及影视宣传中心等二十余家电视机构进行讲学、栏目策划、节目制作、编剧及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
一、出版著作:
- 《电视节目的传播机制》,专著,新华出版社,2008年月10月第1版。
《电视频道的本体阐释与传播研究》,专著,新华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参与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 《论滨海新区新闻资源的传播特性及开发模式》,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论电视导读的多媒体联动现象及其意义》,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08期。
《论电视频道的重播机制》,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07期。
《论影视传播的明星身体机制》,载《艺术探索》,2008年第06期。
《< 百家讲坛>的文本特点及传播策略》,载《声屏世界》,2008年09期。
《论电视传播的‘我-你’关系结构》,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05期。
《电视传播的受众流机制与编排策略》,载《现代视听》,2008年第07期。
《讲坛类节目的文本生产及传播策略》,载《视听界》,2008年第04期。
《论电视频道自文本导读系统及其功能》,载《新闻知识》,2008年第2期。
《电视频道的话语特征及其文本结构》,载《中国电视》,2008年第1期。
《电视讲坛节目的世俗关怀及传播学审视》,载《新闻知识》,2007年第7期。
《博客作为媒介:动态文本的欲望表述》,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博弈语境中的电视节目编排策略》,载《新闻界》,2007年第1期。
《电视频道:一种“家庭主义”的叙述文本》,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电视频道的文化命名与意义图式》,载《视听界》,2007年第1期。
《影像“恶搞”的叙述策略与传受心理》,载《齐鲁艺苑》,2006年第6期。
《电视频道作为家庭文本的本体特性》,载《视听》,2006年9月创刊号。
《频道包装:修饰性的电视叙述》,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论娱乐节目新的类型运动与欲望诉求》,载《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电视频道的悬念机制》,载《视听界》,2006年第1期。
《电视文艺研究的传播学视角》,载《远东高教学刊》,2005年1期。
《论电视研究的本体回归》,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5期。
《一种节目范式的解析:从< 快乐大本营>说起》,载《当代电影》,2004年第4期。
《普众选秀:平民欲望的娱乐表达》,载《视听界》,2004年第6期。
《电视性:在学理层面上滑翔》,载《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12日号。
《视频恶搞:影像饕餮的夜宴》,载《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上),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中国高等院校电视专业的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载《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1、2008年,主持人,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媒体的影视传播及其美学研究”。在研。
2、2007年,主持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电视剧的编剧艺术”(专著)。
3、2006年,主持天津市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电视频道的传播机制”(系列论文)。
4、2004年,参与中国传媒大学的“亚洲传媒项目”:“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嬗变与文化阐释”(系列论文)。
5、2003年,参与教育部课题:“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研究”(专著)。
6、2005年,参与中国传媒大学211课题:“广播电视艺术学体系研究”(系列专著)。
7、2005年,参与北京市宣传部课题:“北京地区广播影视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
四、开设课程:
开设本科生课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与包装》。
五、参加学术会议:
1、2004年11月,参加北京·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国际会议),提交《电视文艺的频道化生存》论文。
2、2006年12月,参加广州·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年会,于分会场进行主题发言。
六、研究方向:
电视频道、电视节目、电视剧编剧及影像新媒介研究。
图 片:无
已添加附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