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寻常的“成功学”演讲不同,方院长一上来就以很谦逊的态度剖析自己,讲到了自己早年间学英语犯的错误,以“反鸡汤”的模式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思路。演讲的时间轴一直倒回至1982年,院长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但是32分的英语却是院长当时的弱项。方院长意识到了学英语的重要性,开始纠正自己从前学“听说读写”的种种误区,由浅入深的开始补习最基本的oral English(口语),到后来可以总结归纳出美语和英语的实际使用差异,这期间方院长一直在犯错,也一直在改错,从而也就在不断地获得进步。后来,方院长在香港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大量的英文阅读与写作工作摆到了面前,方院长便开始系统化地学习英文语法。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方院长发表了第一篇全英文的学术论文,在圈内引起不小的轰动,逐渐地,方院长也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当天下午,院长妙趣横生地将他在国外的见闻比喻为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有一次他在芝加哥(Chicago),有人讽刺中国的禽流感(bird flu)肆虐,他便机智地反驳道:“don't you have cow diseases(你们国家还有疯牛病呢)!”。类似的交际场景,还在院长涉足瑞典、丹麦、南非的旅行岁月中屡屡发生。
随后,方院长为我们播放了他十年前赴美国博物馆考察交流的视频。众所周知,方院长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在业界广受肯定,但更让现场观众赞叹的是方院长接受采访时娴熟的英文表达,完全像是一个本土的语言使用者。然而只是口语交际还不能满足方院长的日常需求,他要大量翻译中国音乐研究成果至英文。在他看来,翻译是极具困难的一项任务,但他也鼓励同学迎难而上,为促进中西方音乐交流创造价值。
在现场,主持人及观众向院长提出许多问题,院长一一用英文耐心地回答。他支持同学多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把英语学习和本专业学习相结合,多读多写,并且了解国际形势,从而于我国的形式相结合,为发展世界的、民族的音乐贡献力量。方院长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演讲,给了同学无尽的支持,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我们会像方院长一样,不惧怕且勇敢正视错误,并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真谛。
![](http://www.tjcm.edu.cn/_mediafile/yyxy/2017/04/28/2fgwo2o0jh.jpg)
![](http://www.tjcm.edu.cn/_mediafile/yyxy/2017/04/28/2lbi0i00ji.jpg)
![](http://www.tjcm.edu.cn/_mediafile/yyxy/2017/04/28/4xn805m0j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