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党委书记孙杰在办公楼第二会议室主持召开新入职博士教师座谈会,与新入职博士教师亲切交流座谈,听取教师们对教育教学、学校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副院长郭振山、党委组织部部长白星、人事处处长付晓霞、科研处有关同志及新入职博士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孙书记指出,博士教师群体的壮大为美院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校党委十分关心博士教师的工作学习情况,希望教师们砥砺学术、发挥所能,助力新时代天津美院大发展。与会博士教师结合各自专业和体会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校党委高度关注博士教师群体的成长发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体现出天津美院爱才、惜才、容才、用才的一贯宗旨,大家一定要凝心聚力,争做助力美院大发展的时代担当。

为深入贯彻座谈会精神,活跃教师队伍科研和学术氛围,2017年12月21日下午,部分新入职博士教师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开展首次学术沙龙活动。学术沙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各位教师分别就近期本人研究或关注情况作简要介绍,重点介绍可能面临的学术问题和困难,并与在场教师交换意见;其次,沙龙讨论确定了活动形式和内容,每期沙龙由一位教师轮流作主发言人,围绕自身专业领域的某一论题进行专题讲座,并分享经验;再次,全体成员结合各自专业特点,针对主题发言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研讨以开拓研究思路。
本期沙龙活动中,工艺美术系彭怡博士作为主发言人做了关于玻璃艺术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讲解,分享了自己在国内外个展中的经验和心得,并提出目前在与公共艺术融合、建筑领域新材料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遇到的一些问题。沙龙成员夏缘缘博士认为,灯工玻璃艺术的引入拓展了国内公共艺术维度,期待在环境艺术的教学和项目设计中与其进行合作;杨申茂博士指出,建筑材料领域引入灯工玻璃元素,势必能从视觉效果上丰富建筑空间,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加关注对该材料的选用;孙峰博士提出,推动玻璃艺术光影效果与数字化新媒体相融合,对增强玻璃艺术动态视觉效果,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市场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并期待与之在相关领域合作;李墨博士认为,灯工玻璃艺术的推广须十分重视相应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青年艺术家在关注新兴市场推广的同时,着手相关产品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此外,沙龙与会成员还就东西方艺术交融、艺术品内在哲学理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整个交流活动持续了3个小时。

天津美术学院博士教师学术沙龙是一个开放、自主、轻松的学术活动,每1—2个月不定期开展一次,今后的活动将邀请更多师生共同参与。学术沙龙旨在通过学科交叉以及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教师学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进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交流互鉴,共筑“大艺术”+“大学术”的科研新格局,更好地助力天津美院打造“智慧高地”和“人才洼地”。
供稿:思政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