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天津美术学院第五期(泥人张彩塑)普及培训班结业仪式隆重举行,培训班学员结业作品展同时拉开帷幕。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李茁,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和部分授课教师、管理老师、学生等共同出席了结业仪式。

第五期泥人张彩塑普及培训班顺利结业

天津美术学院第五期(泥人张彩塑)普及培训班结业典礼仪式现场
李茁处长在致辞中首先传达了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近期上海举办的研培计划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科学保护、传承弘扬。高校为非遗传承提供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增强传承实践能力,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李茁处长寄语学员们,在今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技艺水平,传承工匠精神,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不忘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牢记研培计划的宗旨,凝聚自己的智慧和创意,为传统工艺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李茁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在发言中指出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讲话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非遗培训工作扎实推进,这不仅是艺术类高校,也是传统手工艺人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郭院长表示天津美术学院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帮助传承人提升文化艺术理论知识,增强非遗技艺水平,开拓艺术视野,培育传承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增强非遗项目的传承后劲、促进我国非遗事业的发展。他希望学员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能够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和使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致辞
学员代表董壮壮在发言中谈到这次培训学习,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让他受益颇多;能够与高校专家、传承大师近距离接触,手把手学习各种技法和彩绘技巧,机会非常难得。他表示回去后一定不辜负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和嘱托,潜心钻研,为当地泥塑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更强更好。

学员代表程开军表示此次来天津美院学习令他大开眼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文化理论、技艺水平等得到很大提升,而且由于培训回去后,他向文化部门汇报自己的学习经历,当地县政府高度重视,推举他到省里现场展示泥塑技艺,现在他已经成为县里的名人,还申报了省级传承人,他表示非常感谢天美这个平台,是天美造就了他,改变了他,使他有了自信,今后他一定要把泥塑艺术传承好、发展好。

天津美术学院作为首批研培计划参与高校,依托在美术、设计领域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开设“泥人张彩塑”普及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有来自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49名传承人和从业者参加。培训期间,除完成课堂教学外,还特别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次组织学员们前往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和于庆成雕塑展览馆等地参观考察,与泥塑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结合天津“非遗与生活”新作品双年展的契机,还安排学员进行现场泥塑技艺展示,受到了领导、媒体和现场观众的关注和一致好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截止目前,天津美术学院共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42人,在提高非遗传承人群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拓宽眼界,提升审美能力,振兴传统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结业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一同参观了第五期(泥人张彩塑)普及培训班结业作品展的精彩作品。展览共展出结业作品70余件,不仅有神话传说人物或器具等传统题材,也有现代都市生活等时代元素,造型表现生动活泼,富有意趣,为学员深入生活的体悟与升华。

非遗培训工作促进了非遗传承人与高校师生教学相长,密切非遗传承人与高校师生的联系,本次结业作品展的展陈设计邀请了我校艺术与人文学院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参与策划和制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锻炼条件,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品展览时间为11月21日至27日,地点为鸿德艺术馆。













天津美院“泥塑”培训班结业作品展现场
图文供稿: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