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曹秀荣女士,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顾森先生,美术评论家舒士俊先生,四川大学教授林木先生,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永斌先生,副主任李书生先生,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容铁先生,河北省涉县县委书记汪涛先生,天铁集团董事长武玉海先生,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先生,天津文联秘书长商移山先生,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女士,海军政治部创作院副院长邹立颖先生,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先生,出席本次开幕式和研讨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贺绚绚女士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主席致贺词
开幕式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贺绚绚女士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主席致贺词,吕先生的太行山水饱含正能量的浩然正气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精神,缅怀其艺术的一生必将激励美术届主流美术创作的艺术精神,同时,肯定了吕云所先生终身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现身美术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艺德高尚、桃李芬芳的卓越成就。

吕云所先生的家乡领导、河北省涉县县委书记汪涛先生代表吕先生的家乡父老致辞
吕云所先生的家乡领导、河北省涉县县委书记汪涛先生代表吕先生的家乡父老致辞。汪书记代表涉县人民对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等展览的主办支持和承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汪涛县长高度赞扬了吕云所先生把生命之根、艺术之根深深扎根于家乡太行厚土之中,用朴实深厚的画风,老辣苍劲的笔法、跌宕雄浑气势,精髓由远递进,达到了开创太行山水画派能屹立在民族绘画之林中艺术境界。

展览主办方之一、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先生致辞
展览主办方之一、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先生致辞。王书平先生对来自全国各地能来参加本次开幕式的文艺届工作者表示欢迎和感谢。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先生致辞。邓院长介绍了吕云所先生在天美读书期间师从秦仲文、刘君礼、孙其峰教授学习国画到在天美任教时成为山水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之一的生平,概括了吕先生寄情于太行山水的创作历程和太行画派的形成过程,并号召广大艺术创作者学习吕先生始终将艺术扎根于脚下、扎根于人民的精神追求。

吕大江先生代表家属致辞
吕大江先生代表家属向本次出席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和远道而来的教授、老师、同学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


吕云所先生生平:
吕云所先生1940年出生于河北省涉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读书期间师从于秦仲文、刘君里、孙其峰、王颂余等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是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之一。
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了多种艺术创作方式后,吕云所先生选择太行山为其创作主题,从写生出发,吸收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在追求艺术创作精神性的同时,着重感性表达;经过多年的笔墨积累,蕴太行山的象征意义与感性之中,在巨幅山水画的创作上将书写性、随机性和画面的设计、制做上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不板、不滞,韵味盎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非自然中的一山一水, “师造化”亦非简单的写生、模仿; 吕先生创作的太行山, 是“心”与“物”的结合, 是其心中的太行山。在艺术上, 吕云所先生做到了 “回归太行的形体与精神”,其笔下的太行山川充满了“壮美”的诗意。
在吕先生晚年创作的太行山中,画面大多杳无人迹,唯见满纸太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历经沧海之后,吕先生于“无我”之境中看到山川中蕴含着人间情味,自然山川若此,况呼人生?
在七十五年人生历程中,吕云所先生面对世事变化、人生沉浮不消极沉沦,以读书和艺术创作内省,沉浸于高贵的精神世界,不流俗、迎合,视一切为必备的人生体验,以此造就了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其坚强的毅力将沉重的人生化为艺术创作灵感,以太行山为寄托,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态度,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激越、悲壮、完整、丰富的人生。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吕云所先生早期创作的作品,包括在六十年代产生重要影响的《漳河畔》组画、《老来红》及早期的人物写生作品。
第二部分为展示了吕云所先生近五十多年的各种创作草图、草稿、手稿等,早期的素描、速写、写生、习作、连环画、教学札记、来往来书信件等历史文献。
第三部分为8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黑色积墨太行系列》,并将创作过程的草图、画稿一并展出。这部分作品追求深沉、厚重、博大、悲壮的精神。用纯粹的水墨语言,表现大自然交响乐般的阳刚之气,其心理历程折射于画面。
第四部分展出了《太行风情系列》和《律动系列》。前一系列以浓厚细腻的乡土抒情情感,表现了浓郁的对故土和太行父老的眷恋之情;用文人笔墨来表现太行意象、以历史与人文来超越乡土诗情。《律动系列》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期,是一批精湛的抽象绘画作品,苍劲和纯粹水墨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层次意蕴。大量的创作草图一并展出。
第五部分为《写意太行系列》。吕云所先生晚年回归以笔墨为主体的独立审美,一任笔墨抒写,直抒胸臆,在洒脱与灵动的笔墨背后,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沉滞苦涩的笔墨意味,这批"笔墨太行"恰恰是他以作品回归太行的形体,以内心回归太行的精神。他用质朴厚实、苍茫苦涩、凝重幽深的笔墨去不断舒解他内心的苦痛、去不断淬炼可以栖居他精神思想的太行喻象。
部分作品展示

《高山顶山修条河》69×50cm 1976年

《高山顶山修条河》69×50cm 1976年

《清辉泻玉》136×68cm 2004年

《云涌太行现真骨》68×136cm 2004年

《王莽岭晨晖》68×136cm 2010年

《午夜》160×97cm 1984年

《漳河畔·太行秋色》34×46cm 1962年

《戴白头巾的老汉》34.5×28cm 1978年

《群牛图》120×245cm 1996年

《群牛图》 136×68cm 2007年
吕云所先生的中国画吸收西方绘画的写生方法,将西方绘画创作方法运用到中国水墨中,拓宽了中国水墨的表现方式。其画中的太行并不是真实的太行,是在尊重真实太行的基础上体现精神性的太行。
图文供稿:美术馆、陆子安、晋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