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市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水质调控岗位专家,张教授一直与养殖户紧密联系,始终奔走于“看水”一线,为养殖生产答疑解惑,这款“水生生物学”App更加拉近了他与养殖池塘和养殖户的距离。
据介绍,“水生生物学” App的受众对象可以为三大类人群:一是在校学生包括与水产和环境相关学科的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二是水产和环境等相关方面的相关从业人员,包括水产饲料企业、渔药企业以及水产养殖企业等;三是水生生物的爱好者,包括不具备水生生物学专业知识的人。此款App涵盖几百种水生常见种类,并均已鉴定至“种”或“属”,只需轻轻划动图片与未知样本比对基本就可完成分类鉴定,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水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在专设的聊天室中与专家及同行互动,一些棘手的问题可以得到解答。
![](http://www.tjau.edu.cn/_mediafile/tjauwz/2017/12/08/4p0ezxddpv.jpg)
![](http://www.tjau.edu.cn/_mediafile/tjauwz/2017/12/08/27vawlldpv.jpg)
二十年风雨兼程水产人。张树林教授在二十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显微图片资料和视频素材,多年的心血最终以行走式教科书形式加以呈现。”他自豪地说,“里面的图片都是团队在科研和教学中自己拍摄的。”这款App最大的特点就是“原创性”,每种水生生物都是在自然的江河湖海池塘沟堰中采集样本,再由显微镜观察拍摄而成。它与人工培育的生物样本相比更贴近自然,更有代表性,更有实际应用价值,也更易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
![](http://www.tjau.edu.cn/_mediafile/tjauwz/2017/12/08/271cftsdqb.jpg)
![](http://www.tjau.edu.cn/_mediafile/tjauwz/2017/12/08/4mcf3rzdqb.jpg)
开发这款App样本的收集、鉴定和整理工作量极大,其次,App研发专业性要求很高,需要水生生物学专家和计算机软件编程人才默契配合。张树林老师和团队张达娟等老师、研究生进行鉴定、分类、汇总工作,计算机学院王宏坡等老师承担软件编程等工作。谈及App的应用,张树林教授满怀希望地说:“现在仅是1.0版本,升级后我们会将图片与视频结合,科研与养殖企业实时对接,搭建在线解答平台,进行生产的实时建议和指导,提供更多更好的用户体验。”“我想努力完善这款App,让更多人受益,这也算是对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朴实无华的话语吐露出张树林教授回馈社会的心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把科研、高校、企业和农民连接在一起,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让科研成果惠及农民,是每一个天农人的愿望,更是对社会的奉献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目前该软件已经申报了软件著作权登记。(摄影:朱崧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