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永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评价研究。2005年在国内率先发现Bt杀虫蛋白被土壤矿物吸附后活性升高的现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相关研究在SCI二区期刊《Applied Clay Science》发表,被引频次至今已达49次。2008年发现蒙脱石、累托石对Bt杀虫蛋白的紫外光降解有保护作用,在SCI国际期刊《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在生物农药制备方面,探索出最大限度保护热敏成分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相继在SCI国际期刊《Biosystems Engineering》和《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发表。在Bt蛋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揭示了“蛋白吸附-构象改变-降解延迟”的分子机制,在SCI期刊《Clay Miner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Reactor Engineering》、《Journal of Nanomaterials》发表。


2009年,周学永教授在计算土壤对Bt蛋白的吸附热力学时发现,文献中习惯沿用的热力学计算公式存在错误。因为根据超越函数的运算规则,带有量纲的参数不能直接取对数进行计算。针对此问题,周学永教授推导出正确的兰格缪尔方程修正公式,在英国SCI期刊《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编辑部在刊发该文的同时,还邀请另一位专家对该文进行了评论。
2014年,周学永教授依据理想与非理想吸附状态,对兰格缪尔方程进行了推导,得出两个重要公式,在美国SCI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发表后,在国际吸附界引起较大反响,一些读者直接来信索取论文,近三年来引用频次已达30次。
截至目前,周学永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4项、天津市外国专家局项目4项,已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6篇,累计被引频次137次。周学永教授将依托国家基金平台对Bt杀虫蛋白的降解特征进行描述,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向更高水平奋进。(摄影:邹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