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又温和——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司懿敏老师
见到司懿敏老师时,她微笑着向我们表示了欢迎。与电话里的温柔声音一样,司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十分温和亲切。
司老师入校工作已十多年了,现在是食品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她做过辅导员,教学秘书,不论哪一个岗位她都喜欢也敬业。司老师向我讲述了当年她做辅导员时难忘的经历。“他们是我带的第二届学生吧,市级先进集体,各个都十分优秀。他们青春、张扬,无比坚强。有见义勇为、勇抓偷车贼的罗同学;还有当年一说话就脸红,现在却成了厦门大学的骨干教师吴同学;更有为了创建班刊《品之》默默无闻的漂亮女生们,记得那时候我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学,好多同学都不叫我老师,竟然直接称呼我“老大”,不过,我很喜欢他们这么叫我,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是有联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谈到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变化,司老师认为,变化很大,以前的学生比较朴实,而现在的孩子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她更是笑着说,为了和学生更好的沟通,自己也要与时俱进。
屋外施工的声音不断传来,司老师说,看着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好,环境更是与她当年入学之时已大有不同,她欣慰地表示自己是与学校一同成长起来的,她也对学校的未来特别有信心。(文字:庞萍)
她真的真的特别可爱---计算机学院王秀芬老师
以前一直听学长学姐说王老师的课讲得很好,这学期有幸成为她的学生,虽然只上了短短两周的课,但感觉她和其他的老师有所不同,大多数人认为工科的女老师都古板、单调、乏味,但是王老师却不一样,她幽默风趣、豁达开朗。微机原理这门课程在她的讲授之后变得特别容易理解。许多同学毕业后都一直和她保持联系,王老师不断将往届学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积累、分析和传递,希望学生们一届比一届更优秀。
有一次中午同学们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因为事先没有和老师联系,王老师正在吃饭,看见我们进来,她放下筷子给我们耐心的讲题,等讲完题饭菜都凉了,老师却说一个劲儿的说没事儿,你们能学会就好。
王老师经常在朋友圈和学生交流,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学们都说和王老师相处的过程中非常愉快,发现她真的真的特别可爱,课上,她是一个好老师,课下,她是好朋友,家里,她还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同学们都希望她可以一直像现在这样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文字:张璐)


食堂阿姨——为你的味蕾护航
在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食堂是我们待的时间较长的地方。除了在饭点享受美食以外,你是否意识到身边的食堂阿姨们还在忙碌着?
每到饭点,当我们饥肠辘辘的冲进食堂,都是阿姨们最忙碌的时候,比起同学们的焦躁不安,她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阿姨们有条不紊地打饭,盛菜,刷卡,一切都秩序井然,迅速的动作也在无形中缩短了同学们的等待时间。
当我们吃饱喝足,将剩饭剩菜放上残食台,阿姨们又开始了忙碌的收拾整理工作。她们把同学们堆到残食台上的碗,筷子,勺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运到后台准备清洗。
当天晚上,我去采访其中一位阿姨,她告诉我说,她们早上7点不到就开始上班。尽管忙碌,但是我们的一些小小举动总会给她们带来安慰。有时候,打饭后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就是对她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将碗筷自动放在规定的地方就是对她们工作最大的理解与支持。(文字:邓语茗 摄影:孙畅)
教学楼阿姨——我们谢谢你
踏着清晨六点三十的日光,张阿姨开始一天的工作。张阿姨平时的工作就是打扫四楼的卫生。先到各个教室收拾同学们留下的纸张、饮料瓶、食品袋等垃圾,擦擦门上的灰尘。想到这,张阿姨说:“有时还会看到同学落下的手机、钱包,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细心一点,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阿姨说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同学们上课时专注的样子,看到同学们就像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跟学生们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张阿姨是这许多辛苦阿姨的剪影,明亮的走廊,干净的教室,无一不是她们的功劳。采访最后,张阿姨也替许多教学楼做卫生的阿姨说出了心声,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随手带走自己的物品,既干净了教室,又方便了他人。
正是因为有了她们,才有了我们明亮的学习环境。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和同学们由衷的说一句:谢谢您,张阿姨、李阿姨......(文字:王艺 摄影:孙畅)

